"衣冠禽獸"的衣服上到底有哪些"禽獸"

現在我們提到"衣冠禽獸"是用來形容那些徒有外表,卻品德敗壞禽獸不如的人。

很顯然,這是一個貶義詞。

可最初,這個詞卻不是用來罵人的,相反,它用來形容的還是一件榮耀的事情。

起源

"衣冠禽獸"這一詞最初出現在明朝話本之中。

明朝早期,皇帝對於官員衣服上的繡飾進行了更為嚴格的規定——文官、武官,不同官階的官服上所繡的紋飾各不一樣,這使得大家可以通過一個人的官服就能知道他身居幾品官職,至此便衍生出了"衣冠禽獸"這個詞語。

可到了明朝中後期,太監當政,一時間內政局混亂,官員四處欺壓百姓,收受賄賂。

於是乎,老百姓們說那些"衣冠禽獸"們都是披著人皮的畜生,久而久之,這個詞也就成了貶義詞。

那麼,藉以辨別官品的紋飾究竟有哪些飛禽走獸呢?

據《明史.輿服志》記載,官吏所著常服為盤領大袍,胸、前、背後各綴一塊方形補子,一至九品所用禽獸尊卑不一,文官繡禽,以示文明,武官繡獸,以示威武。

一品文官-仙鶴

正一品:太師、太傅、太保、大學士。

從一品:少師、少傅、少保、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各總督、各部院尚書、都察院右都御史、左都御史。

文官用仙鶴,含義源於"鶴鳴九皋,聲聞於天",取其奏對天子之意。

一品武官-麒麟

正一品:領侍衛內大臣。

從一品:將軍、都統、提督。

麒麟為仁獸,象徵統領仁義之師。

二品文官-錦雞

正二品: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省總督、各部院左、右侍郎。

從二品:各省巡撫、內閣學士、翰林院掌院學士、各省布政使。

文官用錦雞,寓意前程似錦,也有驅邪避煞的作用。

二品武官-獅子

正二品:副都統、總兵。

從二品:副將。

武官用獅子,萬獸之王,象徵權力和威武。

三品文官-孔雀

正三品: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左副都御史、通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順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各省按察使。

從三品:光祿寺卿、太僕寺卿、各省鹽運使。

文官用孔雀,象徵賢德,吉祥富貴。

三品武官-豹

正三品:參將。

從三品:遊擊。

武官用豹子,身形矯健卻不張揚,象徵君子品德。

四品文官-雁

正四品:通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鴻臚寺卿、太僕寺少卿、各省道員。

從四品:翰林院侍讀學士、侍講學士、國子監祭酒、內閣侍讀學士、各省知府。

文官用雲雁。雲雁飛行時井然有序,象徵文明禮儀。

四品武官-虎

正四品:都司。

從四品:城門領。

武官用老虎,象徵威猛。

五品文官-白鷳

正五品:左右春坊左右庶子、光祿寺少卿、欽天監鑑正、六科給事中、各部院郎中、各府同知、直隸州知州。

從五品:鴻臚寺少卿、各道監察御史、翰林院侍讀、各部員外郎、各省知州。

文官用白鷳。白鷳展翅象徵著拋棄塵穢,迎新納福。

五品武官-熊羆

正五品:守備。

從五品:守禦所千總。

武官用熊羆,體型大且勇猛,取其陽剛之意。

六品文官-鷺鷥

正六品:國子監司業、內閣侍讀、左右春坊左右中允、各部院主事、京府通判、京縣知縣、各省通判。

從六品:左右春坊左右贊善、翰林院修撰、光祿寺署正、直隸州州同、州同。

文官用鷺鷥,象徵廉潔守法。

六品武官-彪

正六品:門千總、營千總。

從六品:部千總。

武官用彪,一種排在虎豹之間的動物,是兇悍殘暴的猛獸,象徵對敵兇狠。

七品文官-鴻漱

正七品:翰林院編修、各部院七品筆帖式、順天府教授、訓導、京縣縣丞外縣縣長、各府學教授。

從七品:翰林院檢討、中書科中書、內閣中書、國子監博士、直隸州州判。

文官用鴻漱,象徵堅貞忠心。

七、八品武官-犀牛

正七品:把總。

從七品:盛京遊牧副尉。

正八品:外委千總。

從八品:委署驍騎尉。

七、八武官用犀牛。犀牛角銳皮厚,角可制矛,皮可制甲,象徵兵器犀利。

八品文官-鵪鶉

正八品:太醫院御醫、各部院八品筆帖式、外府經歷、外縣縣丞、州學正、縣教諭。

從八品:翰林院典簿、府、州、縣訓導。

文官用鵪鶉,取鵪之音,象徵平安。

九品文官-練雀

正九品:各部院九品筆帖式、縣主簿。

從九品:翰林院侍詔、刑部司獄、州吏目、巡檢。

文官用練雀,象徵權力和富貴。

九品武官-海馬

正九品:外委把總。

從九品:額外外委。

武官用海馬。相傳這種神獸能水陸雙行,取其在水陸皆可勇猛殺敵之意。


到這裡,你應該瞭解了“衣冠禽獸”中有哪些“禽獸”了吧。

繡在官員前胸後背的補子,時刻提醒著他們 不忘皇恩浩蕩、使命在身,也借用動物界的強弱關係來映射官場的尊卑貴賤。補子雖小,卻在專制制度下的官場服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形成了別具一格的服務文化。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