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刚刚好”妈妈


做个“刚刚好”妈妈

临床心理科 刘华清

有个妈妈对孩子的要求比较严,这个孩子非常不高兴,就跟妈妈讲了三种笨鸟的故事:第一种感觉自己笨,就先飞;第二种飞累了,不想飞;最后一种自己不飞,就下一个或者一窝蛋,做什么?说培养孩子代替爸爸妈妈去飞,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这对母子的对话充分体现出两点,第一,家庭充满了幽默感;第二,作为一个孩子给父母讲这个故事,还是很有意义的。也希望我们父母去思考:我们怎样才能真正理解孩子?怎么把自己成长过程中没有实现的愿望和期待放在孩子身上啦?

我常常说,在孩子长大的过程中,我们要做那个“刚刚好”的妈妈。何谓“刚刚好”妈妈?就是我们常常提到的“60分”妈妈。我们有的家长在自己小时候被照顾的不够,所以拼命地想补偿给自己的孩子;还有的家长自己就有个“100分”妈妈,导致自己也想做个“100分”妈妈。但是妈妈们,尤其是青春期、十二三岁上初中以后的孩子的妈妈,我们只需要做一个刚刚好的妈妈,就够了。

在胎儿期,有人把妈妈比喻为一百分妈妈,因为孩子在妈妈的子宫里边,不愁吃、不愁穿、不愁喝的。孩子生下来以后,我们要做95分的妈妈,比如说一岁之前。两三岁,我们做90分的妈妈,上幼儿园了,我们要做80分、70分的妈妈。上初中,我们要做60分的妈妈。也就是说孩子越小的时候,我们照顾的越好,要理解满足孩子所有的需要和愿望,尤其是在一岁半以内,尽量我们去揣摩,去理解,孩子是怎么想的,他需要什么,尤其是不会表达,不会说话的时候。

从上幼儿园开始,我们就要学会慢慢的放手。比如说两三岁的时候,孩子要自己过马路,当然我们不会允许,我们可以慢慢去和她商量。而上了幼儿园,孩子自己穿衣、叠被子、吃饭、上厕所,他都能自己做好,就能得到幼儿园老师和阿姨的肯定。而如果在家里的时候被妈妈、奶奶或者姥姥过分照顾,他在幼儿园穿衣吃饭的速度和质量与其他小朋友相比就差得多,他就会感觉到自卑,不如其他的孩子,就很可能不喜欢上幼儿园等等。所以,如果两三岁的孩子要表现勇敢和独立,要自己穿衣服了,我们也要允许他尝试,允许他犯错误,不犯错误的孩子长不大。

如果你始终做一百分的妈妈,事事照顾,那就成溺爱,甚至到5-6岁、7-8岁了,还在给他喂饭、穿衣服。往往到上幼儿园、小学的时候,表现不如其他的同学,他自己感觉到不如其他的孩子,很可能就不愿意上学校,很可能就不愿意去和同学交往。

孩子小时候照顾得太好了,做一个完美的妈妈,其实是一个妈妈焦虑的表现,意味着你什么都不行,要由我来照顾你。但如果过分补偿给孩子,照顾孩子,往往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我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我们需要真正学习一些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学知识。越小的时候照顾得越好,对孩子的发展越好,孩子慢慢长大的时候父母就慢慢放手,孩子能做到的事情让他自己做,这样孩子就能感觉自己很成功。我们慢慢地做一个刚刚好的妈妈,对孩子来讲,其实是尊重孩子。不管孩子多小,他内心的精神世界其实和我们大人是相近的,甚至一样,或者超出我们大人的精神世界。

外面的物理世界是有限的、客观的,或者是固定的,而我们精神世界的想象是无限的。所以,尽管我们的孩子小,但是他观察到的、感受到的东西要比我们大人想象得多的多,我们一定要放下我们自身的不快乐,尊重孩子、询问孩子的意见。尽管孩子很小,我们要征求孩子的意见,做到观察、启发和信任,这是至关重要的。


�N����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