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兩大悲情帝王:說起來就是惋惜和心痛

順著歷史朝代的時間軸邁步走來:會發現,歷史上有幾個“周朝”,首先是最早的“西周”、“東周”,還有南北朝時期的“北周”,還有五代十國的“後周”,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這幾個“周朝”的末代皇帝其中有兩個屬於十分、特別、無比的悲情,說起來,讓人覺得滿是惋惜和心痛。這就是北周武帝宇文邕和後周世宗柴榮。

史上兩大悲情帝王:說起來就是惋惜和心痛

北周武帝宇文邕

宇文邕(公元543-578年),南北朝時期北周第三位皇帝,560-578年在位。

宇文邕是宇文泰的第四子,他的兩個哥哥宇文覺和宇文毓在三年的時間中分別被大冢宰宇文護所殺。17歲的宇文邕被宇文護擁立為帝,但是此時整個朝政被宇文護把持,宇文邕深知宇文護勢力已經長成,所以剛開始時,他不敢暴露自己對宇文護的不滿。由於宇文邕表面上的尊重、曲從,宇文護沒有像對宇文覺、宇文毓那樣對待他。然而在暗中,宇文護還是時時要挾北周武帝,專橫跋扈,總想取而代之。宇文邕吸取兩位兄長的教訓,表面上與堂兄相安無事,任其專權。暗中卻在慢慢積聚力量,尋機誅護。公元572年,宇文邕借宇文護從同州返回向太后祝壽的契機,聯同小太監和堂弟宇文直擊殺宇文護成功。

武帝在親征後,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規定六府不必總聽於天官大冢宰,使它的權力虛化,以加強皇權,又改諸軍軍士為侍官,表示軍隊從屬於皇帝和國家化。又限定地方行政長官與其僚屬的關係,以防止地方上的私人化”。還進行了轟轟烈烈的“滅佛”運動,增加勞動力和促進經濟增長。

經過一系列改革,北周經濟、人力、軍事空前膨脹,於公元575年宇文邕大舉進攻北齊,並於一年半後消滅北齊,一統北方。宇文邕生活儉樸,諸事希求超越古人,對宇文護及北齊所修過於華麗的宮殿一律焚燬,對下嚴酷少恩,但果斷明決,耐勞苦,征伐時躬親行陣,得士卒死力。齊境有北魏所俘河西人世為廝役的雜戶,周境有從東魏及南朝梁江陵俘虜的良人沒為奴婢,他都豁免為良人。

578年,宇文邕率軍分五道討伐突厥,未出發即病死,時年僅36歲,諡號武皇帝。遺詔19歲的皇長子宇文贇繼位。

史上兩大悲情帝王:說起來就是惋惜和心痛

宇文贇


史上兩大悲情帝王:說起來就是惋惜和心痛

宇文衍

宇文贇即位後沉湎酒色,暴虐荒淫,大肆裝飾宮殿,且濫施刑罰,經常派親信監視大臣言行,北周國勢日漸衰落。公元579年宇文贇傳位於7歲的長子宇文衍,580年宇文贇病逝,時年二十二歲。公元581年,楊堅逼迫宇文衍禪位,建立大隋,至此,北周滅亡

史上兩大悲情帝王:說起來就是惋惜和心痛

柴榮

柴榮(公元921年-959年),五代十國時期後周的第二位皇帝。其姑父郭威於公元951年推翻後漢,建立後周。郭威生性節儉、虛心納諫、改革弊政,使北方地區的經濟、政治形勢漸漸趨向好轉。公元954年,郭威因病駕崩,傳位於侄子柴榮。

柴榮雄心勃勃,決心遵照養父的遺願,幹出一番大事業。以“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足矣”, 勵精圖治,銳意改革,南征北戰,揭開了結束分裂,統一天下的序幕。

柴榮在位期間,進行一些列改革:

政治上:清吏治、選人才,修訂刑律和曆法。柴榮辦事謹慎,虛心求諫,他曾極為誠懇地專門下詔要求群臣儘量上書言事。他欣然採納了大臣王樸《平邊策》中“先易後難”的主張,以此制定統一大計,付諸實踐。

軍事上:柴榮整軍練卒、裁汰冗弱,凡事率先垂範,甚至事必躬親。他先後五次親自領兵出征,每次都親力親為,戰鬥在第一線;

經濟上:均定田賦,限制佛教,獎勵農耕,恢復漕運,興修水利招撫流亡、減少賦稅,使後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開始復甦。

柴榮努力實現統一大業,公元954年,北擊契丹;公元955年,西敗後蜀,奪取秦、鳳、成、階四州;公元956年,三徵南唐,盡得江北、淮南14州;公元959年,北破契丹,連克二州三關。在商議取幽州時病倒,不久去世,年僅39歲,廟號世宗。傳位於7歲的柴宗訓。

史上兩大悲情帝王:說起來就是惋惜和心痛

柴宗訓

公元959年,柴宗訓繼位。公元960年,趙匡胤逼迫柴宗訓禪位,建立宋朝,至此,後周滅亡。

最悲情的帝王,宇文邕和柴榮,都是旨在一統中國,都是英年早逝,都是孤兒寡母被欺負,都是勵精圖治,都是“滅佛運動”,都是為他人做嫁衣,惋惜,心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