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弟不傳兒,趙匡胤這是為了那般?

都說古代帝王沒有兄弟情,身為老皇上的兒子,為了爭奪皇位不惜拼個你死我活,李世民殺了自己兄弟,曹丕曹植死爭太子位。

而能夠和和氣氣地對待手足的也不在少數。比如北宋的開國皇帝趙匡胤,就把皇位傳給了弟弟趙光義。

那麼趙匡胤為何把皇位傳給弟弟呢,他又是怎麼想的呢?

傳弟不傳兒,趙匡胤這是為了那般?

動盪的五代十國持續了77年之久。英勇神武的趙匡胤中斷了這個亂糟糟的時期。可惜的是他的四個兒子都沒有接過他手中打下的江山,最後是弟弟趙匡義繼承皇位。整個北宋年間,除了一代皇帝趙匡胤,其他的皇帝都出自於兄弟的血脈。

趙匡胤生下四位皇子,最後居然是兄弟接手了皇位,這就很奇怪了。

傳弟不傳兒,趙匡胤這是為了那般?

其實宋代開國時期和宋代穩定之後不是一個概念。

宋初繼承的是五代,當時的政治、軍事、社會思維都是五代模式的。

五代什麼特點?

"天子寧有種耶,兵強馬壯者為之耳。"

中央政府的威望和政治約束跌入谷底,社會道統完全打碎。

既沒有社會道德方面普遍認可皇帝權威,也沒有政治軍事制度方面保障皇帝地位。

朝廷能夠基本穩定,那是皇帝個人能力超強,別人都掂量掂量打不過,所以只能順從;

一旦這個皇帝沒有這種能力,那離敗亡就不遠了。

傳弟不傳兒,趙匡胤這是為了那般?

宋太宗繼位後,趙德昭跟著皇帝北伐。北伐後回到國都中,趙光義以北伐不利的藉口沒有給到處征戰的大臣賞賜。

趙德昭認為這樣做並不妥當,他提議皇帝應該給功臣賞賜。趙光義聽了之後十分憤怒,呵斥趙德昭自己當上皇帝之後賞賜也不遲。

沒想到趙德昭膽子如此小,被趙光義呵斥之後,他居然自殺了。

趙匡胤的四個兒子,就僅僅剩下小兒子趙德芳。趙德芳是八賢王的原型,在23歲的時候就逝世了。

在公元前979年,趙德昭自殺,兩年之後趙德芳病死。在短短的兩年間,趙德昭兄弟就連續死亡。

且不論以趙光義的地位,能否在兄長死後繼續對侄子保持忠誠。

即便他真的忠心耿耿,五代情況下也很難保證君臣長期信任及下屬不全力攛掇。

五代是個造反成風的時代,為了榮華富貴,什麼風險都不在乎。

所以一旦出現主弱臣強的現象,就算強臣自己沒那麼大野心,他的下屬也得紛紛野心爆棚。

傳弟不傳兒,趙匡胤這是為了那般?

由此可見趙匡胤早就知道兒子不能委以重任,為了江山永固,百姓太平,傳位給自己弟弟也不算便宜了外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