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本同源,浅谈艺术在设计中的运用

在很多人看来,设计师和艺术家是两个不同的职业,设计师是现代的产物,得益于科技的发展才出现的新职业,而艺术则是古老的文化,一直传承至今。这种想法并不算错,只不过看到的只是表面,其实艺术和设计就是一脉相承,它们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想要说明艺术在设计中的运用,首先我们就要先明白艺术和设计的关系,以及艺术对设计的作用,明白了这些我们才能够谈艺术在设计中的运用。

01、艺术与设计的关系。

艺术与设计本来就是一脉相承,更准确的说设计是艺术的衍生物而不是科技的衍生物,因为设计在很早以前就已经诞生,并非是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出现的新职业。说设计依赖于科技,说的其实是现代的设计师,包括广告设计师和影视、动画设计师等等。主要是因为借助现代科技可以更好、更快的实现设计目的,科技只是一种工具,而不是诞生的根本。

设计师这个职业从很早以前就已经出现,这些设计师的前身很多都是艺术家,当然不是所有,但是现代设计理念源于艺术这是不可否认的。比如说设计中经常用到的一些基础设计理念:透视、对比、色调、布局、造型等等,这些都是最早由艺术家提出来的。

我们随便找一幅油画就能发现一幅画里面就涵盖了我们提到这些基础设计理念,而且还不仅仅针对油画,我们的国画也有。

质本同源,浅谈艺术在设计中的运用

三重野庆《水中少女》

质本同源,浅谈艺术在设计中的运用

局部对比的运用

比如说这幅日本超写实主义艺术家三重野庆的《水中少女》,就具备设计中透视、对比和布局。水中近处的鹅卵石比远处的大,这就是基本的透视。而女子靛青色的裤子和水中橘黄色的石头形成了色彩上的强烈对比,这也是对比的基础运用。而整个画作也是运用了最基础的中心布局,这些都和设计中的理念契合。

质本同源,浅谈艺术在设计中的运用

徐悲鸿《愚公移山》局部

再比如说徐悲鸿先生的《愚公移山》,这是一个长卷画作,图中就运用了最基础的设计理念,近处的人物和远处的人物大小对比,一字排开、对称的布局等等,这些都是设计中常用的技巧。

那么你说是设计先诞生还是艺术先诞生?设计的前身就是艺术,只不过那时候的艺术家不称之为设计师罢了,艺术和设计的关系就是先后的关系,而且设计本身就是艺术的一个分支,只不过和传统的艺术表达方式有所不同,但是本质上是一样的。

02、艺术对设计的作用。

艺术对设计的作用非常重要,刚才我们已经说了艺术和设计的关系,我们已经明白设计是不能脱离开艺术的。我们不妨从现实的角度去说明这个问题。

我们都知道设计师设计作品都是需要设计理念的,这不但对设计师是这样,对待客户也是如此。设计师必须向客户阐明自己的设计理念,让客户明白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这其中不仅仅要从商业的角度去说明,也要从艺术的角度去说明,因为

对于设计师来说,作品的实用性和美观性同等重要。

质本同源,浅谈艺术在设计中的运用

设计师向客户传达设计理念

如果一个设计师不具备一定的艺术知识,那么他就很难向客户阐明自己的设计思路和理念,这是很难获得客户认可的。尤其是越高端的设计师越注重这个问题,高级设计师有别于初级设计师最大的地方就在于两者对设计的认知程度不同,高级设计师设计的作品更趋向于艺术品,因为他们有更高的艺术审美水平,这一点是无可置疑的。初级设计师因为缺乏对艺术的理解,就算一些作品能够临摹的很好,但是大部分都是

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所以对于设计师来说艺术是非常重要的,这些在设计师的作品中就能够直观的表现出来。

03、艺术在设计中的运用(重点)

运用一、透视。

透视是艺术的最基本理念之一,同时也是设计的最常用技巧之一。透视和空间感、体积感有着最直接的关系,最简单的比如说近大远小。

不论是油画还是国画都非常注重透视,在国画中比如说最常见的“尺山、寸马、豆人”,这就是最简单的比例和透视。而在西方油画作品中则是更加具象化的表现,尤其是透视这个观念还是诞生于西方,这倒不是说国画不如油画,只不过大家叫法不同罢了。

质本同源,浅谈艺术在设计中的运用

《溪山行旅图》

质本同源,浅谈艺术在设计中的运用

《溪山行旅图》局部右下角人物放大

质本同源,浅谈艺术在设计中的运用

典型的透视法则运用《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那么透视运用在设计中是如何表现的?我们不妨用下面的例子进行说明。

质本同源,浅谈艺术在设计中的运用

透视在图案设计中的运用

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幅典型的图案设计作品,左边是一个扩散性的圆柱体图案,右边是一个螺旋向上的图案,之所以我们说它是“扩散性”

的或者说“螺旋向上”的,这两个词都带有方向性,如果不具备近大远小的性质,他们就是一个平面的二维图案,而无法具备体积感和空间感。

当然表达透视不仅仅只有近大远小这一种方法,也有近实远虚等。

近实远虚是艺术中最常出现的专业术语之一,对于学过会画的人来说尤其熟悉,最简单的例子比如说素描,在素描中因为光线和位置的关系,近处的物品更加清晰,远处的物品则会适当减弱。处于明亮的地方的物品更加真实,而处于阴影中的部分则更加虚幻,这是素描作品中常见的虚实现象。

质本同源,浅谈艺术在设计中的运用

素描中的虚实关系

那么运用到设计中也是如此,我们想要设计作品增添一些趣味性,或者为了突出主要内容,就会用到基础的空间关系,比如说下面这张网页设计海报。

质本同源,浅谈艺术在设计中的运用

韩国饮料海报

这幅海报的主题是饮料,四种饮料呈扇形分布,最后一个做了简单的模糊虚化,以增加层次感和空间感,看起来是不是很简单?当然想要达到理想的空间感,光凭虚实是很难的,空间感的塑造需要很多因素,比如说布局,比如说对比等等,这是一种综合性的运用。

运用二、对比。

在设计中,常用的对比手法是大小对比和颜色对比。大小对比很好理解,比如说下面这幅球鞋的设计。

质本同源,浅谈艺术在设计中的运用

质本同源,浅谈艺术在设计中的运用

文字的大小对比

大标题和副标题、正文的字号大小就不相同,这是最简单的突出主题的技巧之一。大小的对比在很早以前就被艺术家运用的炉火纯青了,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

质本同源,浅谈艺术在设计中的运用

《创世纪·创造亚当》局部

《创世纪》不是一幅画,而是一组画,我们取其中最有名的一部分《创造亚当》来说明。图中我们能够明显的看出来其中神和亚当占据了主要的视觉部分,而神周围的一些天使则画的比较小,大小对比鲜明,主体突出。

除了大小对比还有色彩对比,色彩分为邻近色和对比色,我们经常听到一个专业词叫做“冷色调、暖色调”,一般情况下,色系当中的红、橙、黄为暖色调,绿、青、蓝、紫为冷色调。

质本同源,浅谈艺术在设计中的运用

邻近色、互补色和冷暖对比

冷暖色调只是一种视觉上的简单区分,真正的冷暖是相对而言的,因为冷暖只是感觉。

举个例子,把一个粉色和一个大红色放到一起,那么这时候粉色就比大红色显得冷,可是粉色是冷色调吗?所以我们不能很绝对的判定一个颜色是冷色还是暖色,要看具体情况。

设计中冷暖的对比和补色的对比就是我们常说的色彩对比,一般情况下在设计中,冷色靠后,暖色靠前,这是由色彩心理决定的,真正的是没有前后区别的。比如说下面这个设计作品。

质本同源,浅谈艺术在设计中的运用

冷暖对比营造更强的空间感

前面的粉色和黄色明显的给人感觉更突出、更靠前,和黑色的部分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就是色彩对比的运用,如果想要自己的作品增添空间感,色彩对比是个很好用的技巧。

运用三、布局。

布局很好理解,你可以说它是一种排列方式,这种方式就很多了,有中心对其,有轴对称,有扇形分布,也有三角形分布等等非常多,但是不论什么布局,都要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稳定性,不稳定的布局会让人看起来感到不安,当然也有一些设计师专门用这种布局,增加画面的视觉冲击力。我们这里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达芬奇的代表作之一《最后的晚餐》。

质本同源,浅谈艺术在设计中的运用

《最后的晚餐》

《最后的晚餐》描写的是耶稣和他的十二门徒最后一次在一起吃饭的场景,其中耶稣居于画面正中心,左右各排列6个门徒,并且三个一组,整体一字型排开,呈轴对称布局。轴对称的布局特点就是稳定,这种布局还常见于建筑设计中,最典型的就是罗马柱。

质本同源,浅谈艺术在设计中的运用

罗马柱,轴对称的典范

如果放在设计中,这种布局方式也是非常常见的。比如说下面这幅设计作品。

质本同源,浅谈艺术在设计中的运用

轴对称布局

这幅网页海报就是一幅典型的轴对称布局,画面左右非常均衡,视觉感受非常的稳。当然除了轴对称还有很多别的布局方式,但是我们要记住,不论什么布局方式,一定要以“稳”为主。

艺术在设计中的运用还有很多很多,我们不可能一次讲得完,除了我们刚才说的透视、对比和布局之外,还有黄金分割线、光影、造型这些基础美学的运用,更高级的还有精神和意境的塑造。很多时候我们感觉初级设计师设计的总是比高级设计师设计的差很多,其实差的就是对艺术的理解。所以,如果有机会,还是建议设计师要多补充一些艺术知识,对设计会有很大的好处。

关注【万物皆明】,第一时间获取最新的艺术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