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言:智極則愚也


老人言:智極則愚也

智極則愚也《止學》

過於聰明就是愚蠢了。

智極則愚也。聖人不患智寡,患德之有失焉。

才高非智,智者弗顯也。位尊實危,智者不就也。大智知止,小智惟謀,智有窮而道無盡哉。

謀人者成於智,亦喪於智也。謀身者恃其智,亦舍其智也。智有所缺,深存其敵,慎之少禍焉。

智不及而謀大者毀,智無歇而謀遠者逆。智者言智,愚者言愚,以愚飾智,以智止智,智也。《止學》

老人言:智極則愚也

運用智謀,講究恰到好處和適可而止,在特定時期,不用智謀也是智謀之一。人們假如一味玩弄聰明,片面追求極致,最終結果勢必會作繭自縛,為自己的小聰明付出沉重的代價。

智謀最忌濫施和張揚,假如一個人處處工於心計和不加掩飾,便會令人側目,嚴加防範,其智謀的出奇和有效性也就大打折扣了。弄巧成拙,反受其害的事最易由此產生,實則有違初衷。

老人言:智極則愚也

隋代薛道衡,13歲時,能講《左氏春秋傳》。隋高祖時,作內史侍郎。煬帝時任潘州刺史。大業五年,被召還京,上《高祖頌》。煬帝看了不高興,說:“這只是文詞漂亮。”拜司錄大夫。煬帝自認文才高而傲視天下之士,不想讓他們超過自己。御史大夫乘機說道衡自負才氣,不聽馴示,有無君之心。於是煬帝便下令把道衡絞死了。天下人都認為道衡死的冤枉。他不正是太鋒芒畢露遭人嫉恨而命喪黃泉的嗎?

那麼,遇到這種情況怎麼辦呢?《莊子》中提出“意怠”哲學。“意怠”是一種很會鼓動翅膀的鳥,別的方面毫無出眾之處。別的鳥飛,它也跟著飛;傍晚歸巢,它也跟著歸巢。隊伍前進時它從不爭先,後退時也從不落後。吃東西時不搶食、不脫隊,因此很少受到威脅。表面看來,這種生存方式顯得有些保守,但是仔細想想,這樣做也許是最可取的。凡事預先留條退路,不過分炫耀自己的才能,這種人才不會犯大錯。這是現代高度競爭社會里,看似平庸,但是卻能按自己的方式生存的一種方式。

老人言:智極則愚也

南朝劉宋王僧虔,東晉王導的孫子。宋文帝時官為太子中庶子,武帝時為尚書令。年紀很輕的時候,僧虔就以善寫隸書聞名。宋文帝看到他寫在白扇子上面的字,讚歎道:“不僅是字超過了王獻之,風度氣質也超過了他。”當時,宋孝武帝想一人以書名聞天下,僧虔便不敢露出自己的真跡。大明年間,常常把字寫得很差,因此而平安無事。

所以有才華的人必須把保護自己也算作才華之列。一個不會自我保護的人有才華,卻使才華過早的埋沒,而不能為社會做更多的事。

老人言:智極則愚也

在洛陽有一位男子因與人結怨而處境困難。許多人出面當和事佬,但對方一句話也聽不進去,最後只好請郭解出面為他們排解糾紛。郭解晚上悄悄地造訪對方,熱心地進行勸服,對方逐漸讓步了。如果是普通人,一定會為對方的轉變而沾沾自喜,但郭解卻不同。他對那位接受勸解的人說:“我聽說你對前幾次的調解都不肯接受,這次很榮幸能接受我的調解。

不過,身為外地人的我,卻壓倒本地有名望的人,成功地排解了你們的糾紛,這實在是違背常理。因此,我希望你這次就當作我的調解失敗,等到我回去,再有當地的有威望的人來調解時才接受,怎麼樣?”這種做法實在是異於常人,細想起來真是一種使自己免遭眾人嫉恨的明智之舉。既保護了自己,又留下了為人稱道的美名。誰能說郭解不是大智之人呢?比較起來,那些極力顯示自己才能的人,不過是小聰明罷了。

《莊子》中有一句話叫“直木先伐,甘井先竭”。一般所用的木材,多選擇挺直的樹木來砍伐;水井也是湧出甘甜井水者先乾涸,由此觀之,人才的選用也是如此。有一些才華橫溢、鋒芒太露的人,雖然容易受到重用提拔,可是也容易遭人暗算。

老人言:智極則愚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