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白术和苍术🌿,你真正了解它们吗

脾虚和湿重已经成为很多人头疼的问题,也有不少人被脾虚和湿重而引发的肥胖,甚至是引发的慢性病所困扰,今天给您介绍一个中药的组合,合理使用相信能够助您减轻困扰。这个组合就是中药里的“二术”。

先给您纠正一个读音,中药中的术的正确读音应该读作术(zhú),而“二术”便是苍术和白术的简称,此二术专入脾胃中焦,为健脾燥湿的要药,在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平胃散、补中益气汤、枳术丸、参苓白术散等药中都有苍术和白术的身影。

苍术为菊科植物茅苍术或北苍术的干燥根茎。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肝经。有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的功效。临床上用于治疗湿阻中焦,脘腹胀满,泄泻,水肿,脚气痿躄,风湿痹痛,风寒感冒,夜盲,眼目昏涩等症。在使用苍术时应注意其禁忌,如阴虚内热、气虚多汗者忌用。

苍术生用燥湿、祛风、散寒力较强,通过麸炒后辛性减弱,缓和燥性,气变芳香,同时增强了健脾和胃的作用,常用于脾胃不和和脘腹痞满等症。炒焦后的苍术辛燥之性大减,以固肠止泻为主。

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

临床使用的白术炮制品大多为生白术、麸炒白术和土白术三种。生用以健脾燥湿,利水消肿为主;麸炒后能缓和燥性,借麦麸入中,增强健脾作用,用于脾胃不和,运化失常,胎动不安等症;经土炮制过的白术借土气助脾,增强其补脾止泻之力,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等。

苍术和白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称“术”,被列为上品,因苍术、白术来源于同科同属植物,因此未有白术和苍术之分,古人在论述其功用时,两者皆可。到了南北朝时期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开始予以区别。

虽然二者均有健脾、燥湿的功效,但二者在实际运用上还是有所不同。清代《本草崇原》提到:“凡欲补脾,则用白术,凡欲运脾,则用苍术,欲补运相兼,则相兼而用,如补多运少,则白术多而苍术少,运多补少,则苍术多而白术少,品虽有二,实则一也”。苍术性辛温能健脾燥湿并且能解表适用于脾虚湿盛侵犯基表的症状温燥湿力强,宜于寒湿阻滞中焦而脾虚不明显者。白术甘温能健脾燥湿补中益气,偏补气健脾,适用于脾虚湿阻者。

以上就是白术和苍术的区别,“二术”虽然经常共同使用,但是药师要提醒您两味药还是有所不同不能混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