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奸臣誤國害民,他卻對江山社稷有重大貢獻,至今飽受爭議

文|靜兒

古往今來,後人給歷史人物的點評非世代傳頌即萬人唾棄,但歷史上有一位宰相,有人評說他是狡猾奸詐誤國害民的佞臣,還有人評說他才華橫溢,運籌帷幄對江山社稷有重大貢獻,時至今日後人對他的功過評價一直飽受爭議,他就是北宋時期真宗年間的宰相—丁謂,為何有人說他是十惡不赦的佞臣,而有人卻說他對國家民眾有突出貢獻,之所以出現這兩種矛盾對立的評價,這要從丁謂的成長仕途說起…

古往今來奸臣誤國害民,他卻對江山社稷有重大貢獻,至今飽受爭議

丁謂生於宦官之家,所以他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加之天生聰穎,還有過目不忘的本領,曾被人譽為"今日之巨儒"。早年,丁謂隨著做官的父親來到涇州,父親丁顥的同僚竇偁見丁謂足智多謀,出類拔萃,於是便稱讚道:"此兒將來必定做大官。"於是就將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丁謂。所以在丁謂沒有進入官場的時候,就頗受一些地方官員的青睞,這也為他之後的仕途做了鋪墊。


淳化三年,這一年是丁謂仕途的轉折點,他自此開始從政,而他在國家經濟建設上頗有謀略。公元1009年,有一次皇宮著火,真宗命丁謂主持重建宮殿的任務,而這項工程規模宏大,並且耗時耗資,而在丁謂有條不紊的計劃中工程原本計劃15年完工,然而他提前八年完工還省下不少資費。他是怎麼做到的呢?

古往今來奸臣誤國害民,他卻對江山社稷有重大貢獻,至今飽受爭議

在修建玉清昭應宮丁謂所遇到的困難有三個,第一個是由於工程浩大需要大量泥土,而城內空置田地稀少,需要去京城郊區挖掘,這樣一來一回路途非常遙遠,不僅耗時還耗費人力;第二個是修建工程需要大量的建築材料例如木材、石灰、沙子等,這些材料的產地都在外省,需要從很遠的地方運輸過來,同樣面臨著耗時耗力的考驗;第三個是由於皇宮被大火燒燬所以有很多建築垃圾,同樣需要人力耗時從城內把垃圾運輸到城外。


面對這三大困難,丁謂經過縝密的部署,先分配工人們在施工現場通向外界挖多條深溝,從深溝裡挖出來的土就作為修建皇宮的新土,這樣就解決了第一個缺乏泥土的困境;然後丁謂把河水引流到通向修建皇宮的深溝中,然後從省外直接把水泥、沙石、木材等建築材料通過深溝運送到京城,從而解決了建築材料運輸困難的問題;最後一步,把建築材料運完之後,丁謂命人將水溝中的水排淨,用建築垃圾填平河溝。這樣一舉三得,時至今日,丁謂造宮的理論還被工程理論拿來做範本。在完成玉清昭應宮的修建後,丁謂更是深得真宗讚賞。

古往今來奸臣誤國害民,他卻對江山社稷有重大貢獻,至今飽受爭議

權利與慾望交織,則一定會扭曲人性,隨著隨著丁謂在政治地位上的步步為營,他瞬間權傾朝野,漸漸的他在權利中迷失了自我,為了能加官進爵,於是他毫無底線的迎合真宗。雖然修建玉清昭應宮讓丁謂深得皇帝心,但是丁謂明知這一工程會大動干戈,興師動眾,不但不加以勸阻,而是承歡獻媚,蠱惑帝王大肆興建奢華宮殿。

古往今來奸臣誤國害民,他卻對江山社稷有重大貢獻,至今飽受爭議

憑藉丁謂的天賦與才幹,若是定心精忠報國為民解憂,定能千古流芳,只可惜丁謂"德不配位"。才人生在世,是好是壞?是善是惡?是福是禍?是貴是賤?都決定於一念之間。丁謂的一生可謂,一念之差,天壤之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