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碘甘油在口腔臨床上的妙用之處!

碘甘油是由碘、碘化鉀及甘油配製而成,具有消毒防腐作用,其中碘對真菌、病毒、阿米巴原蟲及芽細胞均有較強的殺滅作用,甘油作為溶劑與潤滑劑,吸溼性強,對黏膜有潤滑、收斂作用。因此,碘甘油在臨床上有許多用途。

01

失活劑引起的根尖周炎

在口腔病的治療中經常可以見到在封入砷性失活劑後,由於病人的原因而沒按時複診,引起砷性根尖周炎。

在實踐中發現採用20%的碘甘油注入根尖組織對砷性根尖周炎有很好的療效。在10例患者中比用碘甘油棉捻更好。

典型病例

王某,女,38歲,下頜左側第二前磨牙因急性牙髓炎來院開髓,封入失活劑後,8天后感覺疼痛才複診去出失活劑,發現已引起砷性根尖炎。經此法治療,無叩痛根充,經追蹤觀察,良好。

應立即去除失活劑,摘除牙髓擴通根管,沖洗,乾燥根管。然後在局麻下,將已抽好的20g/L碘甘油0.5的注射器針,順根管插入至近根尖孔的狹窄處,慢慢推注,使碘甘油緩慢浸入根尖周被砷破壞的組織中。注入量可視加壓注射的阻力而定,一般注射15-30S鍾即可。然後取出注射器,在根管內封入30G/L碘甘油棉捻,屬的3天后複診。經1-2次碘甘油棉捻根管換藥無叩痛,即可根管充填。

2 、注意事項

注入碘甘油前,一定擴通根管。

此法要在局麻下進行,以免注射碘甘油時和注射後產生劇痛。

注入碘甘油後,還要在根管內封入碘甘油棉捻。一可防止注射到根尖周的藥液回浸入根管,二可使棉捻上的碘甘油少量浸入根尖組織,增加療效。

3、效果

在五年內10例砷性根尖周炎病人,有8例用此法治療後效果良好,追蹤觀察無異常,另外的2例因根管彎曲細小未能擴通,用此法兩次未成功。

02

瘻管型慢性根尖炎

碘甘油具有消炎能力強,對組織刺激性小,不易損傷正常粘膜,同時對炎症潰爛粘膜有安撫、鎮痛及促進上皮修復等特點。曾曉娟報道,瘻管型慢性根尖炎患者485例,用注射器吸入0.5ml碘甘油,注射器接7號沖洗用的彎針頭,從牙齦管外口插入,加壓將碘甘油注入到瘻管口或膿腫內,1周後複診。

結果:486只牙封藥後,98%的牙痿管基本消失,治療後隨訪1~2年,無痿管復發。大量研究證實,感染根管牙本質深層及根尖周病變菌群,主要存在厭癢菌及G+桿菌和球菌為主,碘甘油釋放的碘,對這些細菌有很強的殺傷力,這對臨床上成功治療根尖周炎是重要的。此方法簡單、安全、療程短。

03

口腔粘膜燒傷

口腔粘膜燒傷常波及咽、喉部,再加上週圍組織血管豐富,組織疏鬆,燒傷後水腫嚴重。若口周皮膚燒傷創面較深時,48h內水腫易向頸及咽喉部軟組織轉移,極易引起窒息。

碘甘油具有較強的抑菌、消炎作用,能減輕局部水腫,促進毛細血管增生,改善局部微循環,加快創面癒合的作用。

李士民報道12例患者,單純口腔粘膜燒傷2例,合伴食管及胃粘膜燒傷或/和麵頸部燒傷10例。其中液體燙傷7例,誤服強酸致傷4例,誤用高錳酸鉀溶液致傷1例。

給予0.02%呋蝻西林溶液含漱5min,3%過氧化氫、0.9%氯化鈉溶液依次沖洗口腔,幹紗布輕輕拭乾,塗2%碘甘油,q 4h。青黴素鈉160萬u,甲硝唑注射液250ml,靜滴,qd;療程3~7d,均經鼻飼管,5~7d。伴有面頸部燒傷患者創面均塗1%磺胺嘧啶銀糊劑暴露療法。

結果:12例壞死的口腔粘膜均在傷後7~14d創面癒合。免費口腔招聘3例因伴有口周皮膚深度燒傷遺留小口畸形,其餘9例功能及外形良好。

04

急性冠周炎臨床上以下頜第三磨牙冠周炎最多見,是以厭氧菌為主的混合性感染,碘甘油有滅菌防腐療效。

胡玉明報道,急性冠周炎病人60例,其中下頜第三磨牙前傾阻生38例,頰側阻生22例。給予口服頭孢氨苄0.5g,qid,用3%雙氧水沖洗冠周袋,將浸泡碘甘油的明膠海綿條置於冠周袋內。

冠周袋內的碘甘油存留時間延長,增加了療效,減少了患者複診次數,縮短了療程。

同時,置人明膠海綿條使緊閉的冠周袋口擴張,利於炎性分泌物的引流,緩解疼痛症狀。明膠海綿條不需取出,自行溶解吸收,是一種治療急性冠周炎的有效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