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最強戰鬥族群,持盾舞幹,所向披靡,可惜消失了

導語:中華最強戰鬥族群,就是被比喻為神兵的板楯蠻,這支神兵從歷史中慢慢走來,終於消失與歷史中。(本文1300字,圖一張)

秦昭襄王時,白虎為害,自秦、蜀、巴、漢患之。秦王乃重募國中:“有能殺虎者,邑萬家,金帛稱之。”於是夷朐忍廖仲藥、何射虎、秦精等乃作白竹弩於高樓上,射虎,中頭三節。白虎常從群虎,瞋恚,盡搏殺群虎,大呴而死。秦王嘉之曰:“虎歷四郡,害千二百人。一朝患除,功莫大焉。”欲如要,王嫌其夷人;乃刻石為盟,要復夷人頃田不租、十妻不算,傷人者論,殺人僱死倓錢。盟曰:“秦犯夷,輸黃龍一雙;夷犯秦,輸清酒一鍾。”夷人安之。漢興,亦從高祖定秦有功。高祖因復之,專以射白虎為事,戶歲出賨錢口四十,故世號“白虎復夷”,一曰“板楯蠻”,今所謂“頭虎子”者也。 ----《華陽國志》

這段歷史開啟了中華大地最強戰鬥民族的模式。秦國靠軍事力量橫掃七國,統一中原,最初的奠基者就是這位秦昭襄王。與秦王的盟約更加彰顯了他的勇武彪悍。在《後漢書》中,借漢中上計程包(華陽國志為計曹)之言,記述了其自秦以後的征戰歷史。東漢漢安帝時期,羌人進攻漢中,板楯蠻擊退,羌人敗退後,競相傳言絕不南侵。東漢桓帝時,羌人再次進攻,再次被板楯蠻擊退。車騎將軍馮緄率軍攻擊武陵,板楯蠻從徵,雖有丹陽兵,表現依然搶眼。漢靈帝時期,益州叛亂,幷州涼州的軍馬出征沒有奏效,不得已徵發板楯蠻再次出手。唯一一次敗績是漢靈帝末期,起兵反叛,被鎮壓。同時,也從程包的言談中,這支板楯蠻已經成為東漢王朝的子民,而非如其他西南蠻夷一樣。比如納賦稅、從徵、為奴婢,甚至與編戶。

當看完這些歷史,腦海中浮現出的鮮活形象:一名男子有威武之儀,善於山地和平原作戰,左手持著白虎盾牌,右手持著兵器,身背弓箭。平原作戰,敵遠則箭射,敵近則相攻。山地作戰則是憑險而守,履山地如平原,身手矯捷。

這支發端於秦嶺的部落群體,最初是以蛇作為圖騰,而伏羲與女媧皆為蛇身,山海經中的軒轅之國也是蛇身,這種原始圖騰的一致性,也在暗示這支部族與炎黃部落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在上古傳說中,黃帝的兒子昌意曾經娶了蜀山氏的女兒。在現代考古中,這個時期處於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的過渡時期,這支與西南蠻夷群體有著截然不同的圖騰的部族應該是昌意帶來的黃帝部落的後裔,又或是嫘祖入蜀時留下的士兵。還是上古傳說中刑天在常羊山遺留的後裔,隨著氐人南遷到此?

中華最強戰鬥族群,持盾舞幹,所向披靡,可惜消失了

刑天的形象更符合板楯蠻。勇武好戰,毫不退縮。

歷史把板楯蠻與其他西南蠻夷等同對待,夾雜在三次遷徙的洪流中散居與各地。第一次大遷徙,發生在漢高祖時期,板楯蠻與其他西南部落來到了商洛地區。第二次大遷徙是從公元42年的大遷徙,遷徙到南郡數百家。第三次遷徙是曹操在漢中之戰前夕,曾經把李特等人的部族遷徙到略陽。而另外一次遷徙則是蜀漢時期鄧芝曾經把這些西南蠻夷部落內遷,強壯者從軍,羸弱者為蔣姓等大士族的部曲。

歷經五代十六國以及南北朝時期,板楯蠻作為獨立的群體逐漸從史書中消失,遺留在當地的板楯蠻也逐漸與其他巴人融合,消弭與其中,有一部分成為土家族的祖先,在酉水附近的土家族還有一部分是以蛇作為圖騰神祗,或許這就是板楯蠻最後的歷史留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