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胯痛,不一定是股骨頭壞死,很有可能是坐骨股骨撞擊綜合徵!

胯痛、腹股溝疼,不一定是股骨頭壞死,更大的可能是這個...

胯痛、腹股溝區域疼痛,首先要擔心的問題是什麼?可能無論患者自己,還是臨床醫生,第一反應就是“股骨頭壞死”!

於是乎,患者立馬崩潰了:我沒吃過什麼激素藥,偶爾喝點酒,我這麼倒黴也太沒有天理了!


大胯痛,不一定是股骨頭壞死,很有可能是坐骨股骨撞擊綜合徵!

其實這種質疑是有道理的。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發生率雖然並不低,但是它有明確的致病原因,譬如:嚴重酗酒、長期激素藥物使用經歷、股骨頸骨折。除此原因之外出現的股骨頭壞死是極其罕見的。

其實,引起髖部(胯)和腹股溝區疼痛的原因遠不止股骨頭壞死一種。本文要為大家介紹的,就是另外一個很常見、但常常被忽視的一個疾病:坐骨股骨撞擊綜合徵

大家可以一起試一下這個動作:懷疑有問題的髖關節後伸同時內收、外旋,假如疼痛加重了,那就代表高度懷疑“坐骨股骨撞擊綜合徵”。


大胯痛,不一定是股骨頭壞死,很有可能是坐骨股骨撞擊綜合徵!

坐骨股骨撞擊綜合徵——名字起得簡單、粗暴:坐骨和股骨,互相撞在一起,當然就會引起疼痛了。

重點就在於:什麼是坐骨、股骨?別人都能各行其道,你的為什麼就會撞在一起呢?

我們所謂的“胯”,應該叫“髖”,是由髂骨、恥骨、坐骨組合而成的。髖進一步與股骨近端相匹配,形成了一個人體大關節:髖關節。


大胯痛,不一定是股骨頭壞死,很有可能是坐骨股骨撞擊綜合徵!

為什麼勺子總會碰鍋沿,因為總是在一塊兒啊!坐骨股骨撞擊綜合徵的原因,就是坐骨、股骨離得近、老在一塊兒。股骨範圍太大了,準確點說:坐骨股骨撞擊綜合徵,就是坐骨與股骨的小轉子相互撞擊形成的疼痛。

當然,明確的定義是Torriani教授在2009年總結的:坐骨股骨撞擊綜合徵是指坐骨結節和股骨小轉子間隙變窄,導致在日常活動過程中撞擊間隙內的股方肌引起的一系列臨床症狀。

什麼是股方肌:一塊長在股骨小轉子和坐骨結節之間空隙中的倒黴蛋、受氣包——倆骨頭相撞,夾在中間的肌肉先撞壞了。


大胯痛,不一定是股骨頭壞死,很有可能是坐骨股骨撞擊綜合徵!

更麻煩的是,股方肌挨著坐骨神經,它被骨頭擠壞了、腫了,就會造成坐骨神經的壓迫。所以很多坐骨股骨撞擊綜合徵的患者,不僅僅會有胯部、臀部和腹股溝的疼痛,還會有大腿、膝蓋和小腿的放射性疼痛。【很像腰間盤突出】

正常情況下,股骨小轉子與坐骨結節會保持一個適當的距離,是不會直接接觸的。Johnsonl教授的研究總結股骨小轉子和坐骨結節之間的正常距離大約是2cm。按照Torriani教授更為精確的研究,坐骨結節和股骨小轉子的正常距離是(23±8)mm,而有撞擊綜合徵的患者這個距離是(13±5)mm


大胯痛,不一定是股骨頭壞死,很有可能是坐骨股骨撞擊綜合徵!

窄了!這就是形成撞擊的基礎。(大家注意,拍一個普通X線片子,你自己就可以測量出這個距離。當然,拍核磁測更準,而且能直接看到被擠壓、腫脹而哀嚎的股方肌。)


大胯痛,不一定是股骨頭壞死,很有可能是坐骨股骨撞擊綜合徵!

好端端的,這個間隙為什麼會變窄呢?

目前認為,三個原因:體位性因素、先天性因素和獲得性因素。

體位性因素:髖關節處於不同體位時,坐骨-股骨間隙會隨之發生變化,這是正常現象。


大胯痛,不一定是股骨頭壞死,很有可能是坐骨股骨撞擊綜合徵!

先天性因素:這就是病理性因素了,譬如有的人股骨小轉子長得比較大、比較長,或者坐骨尖比較聳立,位置偏低靠近小轉子等。

獲得性因素:通俗地說就是本身有別的病,順便導致了坐骨-股骨間隙狹窄,譬如嚴重的髖關節骨關節炎、骨折後的畸形癒合、骨軟骨瘤等。

有個普遍現象是,女性多見!

因為女性的骨盆的形態是左右橫徑更長,前後徑更短,坐骨結節位置更寬,更容易出現先天性坐骨股骨間隙狹窄。


大胯痛,不一定是股骨頭壞死,很有可能是坐骨股骨撞擊綜合徵!

找到了問題,怎麼解決呢?

這種疾病最重要的就是認識,早診斷、早處理至關重要。

對於早期、症狀輕的患者,休息、適當地限制活動、口服非甾體抗炎藥物,配合一些物理治療,是完全可以解決的。

對於比較嚴重的,就得費點功夫了,而且得詳細分析病因:

假如以股方肌炎性腫脹為主,可以通過CT引導在股方肌內直接注射局麻藥物和類固醇激素來解決。

假如以骨性狹窄為主,那就只能動骨頭了:譬如切除部分股骨小轉子,或者幫它挪挪窩——倆骨頭互相躲著點,皆大歡喜。


本文主要參考文獻

1.陸博.坐骨股骨撞擊綜合徵研究現狀[J].中華外科雜誌.

2.邢千超.坐骨股骨撞擊綜合徵的MRI研究[J].實用放射學雜誌.

3.吳培蓮.坐骨股骨撞擊綜合徵診斷經驗介紹[J].實用醫技雜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