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覓千年前的王維足跡

春雨下了一天一夜,氣溫又回到了20度以下。4月21日清晨,在王維/四呂文化研究會會長張效東老師的引領下, 16位來自各地的專家、教授、學者及文學愛好者來到王維輞川別業故地,尋覓詩佛王維1200多年前在輞川的足跡,尋覓那令人神往的王維輞川別業二十景遺蹟……

輞川行 | 尋覓千年前的王維足跡

第一站到達一個輞峪最北端一個叫閆家村的地方。甫一下車,幸運地看到了藍田八景之冠——輞川煙雨的空濛美景。新雨後的輞川,輞水逶迤,峰巒疊嶂,漫山滴翠,藤花遍野,空氣清新,看著或淡或濃的霧靄從山間升起,彷彿已置身王維《輞川圖》畫中了。

輞川行 | 尋覓千年前的王維足跡

據張老師介紹,王維中年以後,隱居輞川,過著亦官亦隱、嘯傲林泉、遠禍避俗的山居生活。詩人陶醉於輞川的青山綠水之間,用他那畫家的眼睛去捕捉輞川的美景、用音樂家的耳朵去悉聽大自然優美的旋律,與友人斐迪賦詩唱和,為輞川二十景各寫了一首詩,共得四十篇,結成《輞川集》。可惜在一千多年的歷史滄桑中,二十景早已無跡可尋了。這幾年經過張老師他們多年的紮實考證,輞川20景的遺址已全部找到了,這令所有來訪者都感到十分驚喜和欣慰。

輞川行 | 尋覓千年前的王維足跡

一路走來,隨著張老師的指引,大家踏著王維的足跡,或臨流攬蒲,或凌峰遠眺,或撫物沉思。徜徉在雨煙山色之間,穿越在千年詩畫古意之中。

輞川行 | 尋覓千年前的王維足跡

每到一處,張老師都旁徵博引,娓娓道來,或俚或雅,或詩或典,無不令人由衷折服,感慨喟嘆。王維輞川二十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無奈均因現代文明的衝擊,堙沒在鋼筋水泥的灰色喧囂之中,令人唏噓不已。重現昔日輞川勝景,再建王維輞川別業,不僅是張老師的祈願,更是我輩後學者不懈努力的美好願景。但願這一天早日到來,讓海內外的瞻仰者能充分而不留遺憾地欣賞到藍田這張光彩熠熠的歷史文化名片。

  • 考察踏訪活動紀實
  1. 華子岡
輞川行 | 尋覓千年前的王維足跡

煙雨中的華子岡

輞川行 | 尋覓千年前的王維足跡

畫面遠處的是望親坡,那是王維離開或歸來時遙望母親的地方。

飛鳥去不窮,連山復秋色。

上下華子岡,惆悵情何極。

——王維《華子岡》

  • 白石灘
輞川行 | 尋覓千年前的王維足跡

流水淙淙,白石粼粼,這是古代百畝白石灘僅留存的一小塊。

輞川行 | 尋覓千年前的王維足跡

灘塗中間的臥牛巨石頭,據說這是唐代遺物。

清淺白石灘,綠蒲向堪把。

家住水東西,浣紗明月下。

——王維《白石灘》

  • 欹 湖
輞川行 | 尋覓千年前的王維足跡

上邊是欹湖的位置,左下角即為王維《白石灘》詩“綠蒲向堪把”的中華香蒲。

輞川行 | 尋覓千年前的王維足跡

吹簫凌極浦,日暮送夫君。

湖上一回首,山青卷白雲。

——王維《欹湖》

  • 茱萸沜
輞川行 | 尋覓千年前的王維足跡

茱萸沜位於對岸

輞川行 | 尋覓千年前的王維足跡

結實紅且綠,復如花更開。

山中儻留客,置此芙蓉杯。

——王維《茱萸沜》

  • 裴迪小臺
輞川行 | 尋覓千年前的王維足跡

站在裴迪小臺的位置眺望鹿柴(畫面左邊有煙雲的山體即為“鹿柴”)

端居不出戶,滿目望雲山。

落日鳥邊下,秋原人外閒。

遙知遠林際,不見此簷間。

好客多乘月,應門莫上關。

——王維《登裴迪秀才小臺作》

  • 金屑泉
輞川行 | 尋覓千年前的王維足跡

王維、裴迪深情吟詠的金屑神泉,至今還是山民家的自來水源泉。

日飲金屑泉,少當千餘歲。

翠鳳翊文螭,羽節朝玉帝。

——王維《金屑泉》

  • 臨湖亭
輞川行 | 尋覓千年前的王維足跡

登上輞峪中部的臨湖亭,張老師向大家介紹孟城坳、宮槐陌等都集中在附近。

輞川行 | 尋覓千年前的王維足跡

據考證,歷史上的臨湖亭在現在臨湖亭西南面的這個位置。

輕舸迎上客,悠悠湖上來。

當軒對尊酒,四面芙蓉開。

——王維《臨湖亭》

  • 去往別業小徑拾景
輞川行 | 尋覓千年前的王維足跡

中藥材“白刺花”

輞川行 | 尋覓千年前的王維足跡

中藥材“白刺花”

輞川行 | 尋覓千年前的王維足跡

中藥材“白刺花”

輞川行 | 尋覓千年前的王維足跡

張老師介紹小徑旁的“鐵匠樹”(學名“橿子櫟”)

輞川行 | 尋覓千年前的王維足跡

橿子櫟,別名多毛橿子樹,因木材堅硬,耐久,耐磨損,故當地人稱鐵匠樹。據張老師講,此樹已有數百年曆史。

輞川行 | 尋覓千年前的王維足跡

林蔭小徑盡青苔

輞川行 | 尋覓千年前的王維足跡

別業小徑

輞川行 | 尋覓千年前的王維足跡

不知名石像

  • 王維輞川別業
輞川行 | 尋覓千年前的王維足跡

這裡就是王維孟城坳居所門前的宮槐陌

仄徑蔭宮槐,幽陰多綠苔。

應門但迎掃,畏有山僧來。

——王維《宮槐陌》

  • 王維手植銀杏樹
輞川行 | 尋覓千年前的王維足跡

千年銀杏樹全貌

輞川行 | 尋覓千年前的王維足跡

據張老師講,二十景的斤竹嶺、文杏館、椒園、漆園都在銀杏古樹所在的王維故居周圍。

輞川行 | 尋覓千年前的王維足跡

古樹發新枝

輞川行 | 尋覓千年前的王維足跡

西安市古樹名木保護銘牌

輞川行 | 尋覓千年前的王維足跡

“鹿苑寺”遺址保護碑

輞川行 | 尋覓千年前的王維足跡

張老師介紹,古樹附近的鹿苑寺遺址、母塔坆、王維墓等考證過程。

檀欒映空曲,青翠漾漣漪。

暗入商山路,樵人不可知。

——王維《斤竹嶺》


文杏裁為梁,香茅結為宇。

不知棟裡雲,去作人間雨。

——王維《文杏館》


桂尊迎帝子,杜若贈佳人。

椒漿奠瑤席,欲下雲中君。

——王維《椒園》

古人非傲吏, 自闕經世務。

偶寄一微官, 婆娑數株樹。

——王維《漆園》

  • 鹿 柴
輞川行 | 尋覓千年前的王維足跡

崎嶇幽靜的鹿柴

輞川行 | 尋覓千年前的王維足跡

鹿柴俯瞰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王維《鹿柴》

  • 啞呼吳家村
輞川行 | 尋覓千年前的王維足跡

啞呼吳家村口

輞川行 | 尋覓千年前的王維足跡

幾近廢棄的老房子

輞川行 | 尋覓千年前的王維足跡

當地人稱“白皮松王”

輞川行 | 尋覓千年前的王維足跡

林間小屋

輞川行 | 尋覓千年前的王維足跡

“白袍將軍”陣列

輞川行 | 尋覓千年前的王維足跡

白皮松新穗與它尚未變白的迷彩皮膚

輞川行 | 尋覓千年前的王維足跡

考察結束返程途中

  • 考察團成員
輞川行 | 尋覓千年前的王維足跡

前排左起:

張天正,市政府物價局調研員,市作協會員。

王相民,渭南師院退休職工,教授。

孫芬惠,渭南師院副教授。

何宏遠,西安盛唐書畫研究院會員。

張效東,王維 / 四呂文化研究會會長。

石小平,西安培華學院講師。

陳衛東,西安培華學院副教授。

邵尊誠,城關中學退休高級教師。

後排左起:

劉 武,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幹部。

王 石,縣衛生健康局幹部。

張纏鋒,普化鎮水陸庵初中教師。

田宏剛,安村鎮白村初中教師。

雷保民,市衛生監督局幹部。

韓承紅,陝西學前師範學院教師。

賈 毅,縣委黨校職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