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信分付產品即將上線,花唄、白條面臨勁敵

這一次騰訊真的出手了,決定正面PK螞蟻金服,改寫消費金融市場格局。

日前,新流財經獲悉,騰訊內部正在孵化一款信用支付產品“分付”(暫定產品名稱)。繼螞蟻花唄、京東白條之後,“分付”代表騰訊系重新點燃了信用支付的戰火。

將來用戶在使用微信支付時,或許可以使用“分付”先付款,再在賬期內延長時間付款或者將賬單進行分期付款。

據悉,“分付”預計在今年四季度上線,由微信支付團隊運營,目前處在與部分銀行、持牌消費金融公司洽談合作的階段。未來“分付”或像“微粒貸”一樣,通過開放白名單形式和銀行等金融機構以助貸、聯合貸的模式來運營。

“分付”的即將面世,也意味著從2020年開始,中國信用支付的長期格局很可能被徹底寫。

微信信分付產品即將上線,花唄、白條面臨勁敵

對外:挑戰一眾互聯網巨頭

騰訊推出信用支付產品,無疑是向螞蟻金服、京東金融正面宣戰,對於整個消費金融市場而言也是頗具影響力的一次行動。

縱觀當前消費金融行業,2014年2月,京東上線“白條”,2015年4月,“螞蟻花唄”正式上線,二者基於京東和阿里的龐大生態體系,搶先嚐到了信用支付帶來的紅利。

經過4-5年的發展,花唄和白條早已從阿里、京東體系延伸到了其他場景。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18年末,白條營收賬款餘額344.49億元;而花唄的貸款餘額早在2017年上半年就已經達到992億元。

毫無疑問,信用支付產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提升用戶的支付慾望,同時能增加商家的銷售量。

拿京東舉例,白條“掌舵人”許凌曾觀察使用過京東服務的用戶消費前後5個月的表現,用戶在使用白條後和使用前對比,月均消費訂單比例提升了52%,月均消費金額增長97%。

對於信用支付平臺方而言,信用支付業務一方面可以收取C端用戶的賬單分期手續費、逾期費;另一方面也可以對B端商戶收取服務費,以此為平臺增收。

儘管信用支付市場早已被花唄、白條瓜分,但仍有玩家試圖入場分一杯羹。

日前,美團也上線了類似花唄的產品“買單”;百度家族的百信銀行也開始試水虛擬信用卡,上線了“pay伴”,至此,巨頭之間的信用支付戰役正式打響。

老玩家窮追猛打,新起之秀力量不容忽視。每一個選手都有數億用戶規模,以及獨具特色的生態圈體系,實力都不容小覷。

有持牌消金從業者分析,騰訊再不入場或許就晚了。“當用戶的分期支付渠道習慣已經養成,想要改變市場格局,或許只有燒更多的錢來打分期免息戰才能搶到用戶,到時候騰訊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

也有分析認為,論實力而言,微信的信用支付產品才會是螞蟻花唄最有力的競爭對手。

二者分別依靠微信支付和支付寶兩大入口,而在當前移動支付市場中,這二者已經分別佔據著半壁江山。

今年1月份,支付寶宣佈全球用戶數已經超過10億,其中海外用戶3億,國內用戶7億。截至去年11月份,支付寶每個月活躍用戶已經超過6.5億。而微信支付在2018年末綁定銀行卡的用戶數量已突破8億。

艾瑞報告顯示,2019年第一季度,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交易規模達到55.4萬億元,同比增長24.7%,其中支付寶佔據53.8%的份額,騰訊財付通(含微信支付)位列第二佔39.9%。

如果用戶在消費支付環節,想要先消費再付款或者直接分期,最優先感知到的便會是微信支付和支付寶的產品。

超過8億的潛在用戶,等到微信支付推出“分付”的時刻,一定會是消費金融市場格局被改寫的時刻。

微信信分付產品即將上線,花唄、白條面臨勁敵

對內:完善騰訊金融科技生態圈

實際上,從騰訊自身角度來看,似乎也急需這款信用支付產品刺激其金融科技業務增長。

去年下半年開始,騰訊獨立出“金融科技”業務,成為與增值業務、網絡廣告業務並列的三大主業之一。騰訊似乎有意將金融科技作為未來的主要發力方向之一。

剛剛公佈的二季報顯示,騰訊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在2019年第二季度的收入同比增長37%至228.88億元人民幣。金融科技服務方面,商業支付用戶數、商戶數、交易額及收入均迅速增長,推動此分部收入提升。

有分析認為,騰訊的金融科技領域,支付佔了絕對大頭,除此之外,其他金融業務鮮有成色。

覆盤騰訊的金融科技業務會發現,騰訊已經建立起理財、支付、證券、創新金融四大主線,分別包括理財通、騰訊微黃金、微信支付、QQ錢包、財付通、騰訊微證券、騰訊徵信、騰訊金融雲、騰訊區塊鏈、騰訊信用卡還款、一生保、手機充值等業務。

但唯獨在消費金融業務上,似乎少了一環。

騰訊目前最缺,也最適合為金融科技業務帶來增長動力的,無疑當屬消費金融產品。

騰訊投資的微眾銀行有現金貸王牌產品“微粒貸”,自身理財通也已推出小額信貸產品“週轉”。

如果發展場景分期,騰訊並不缺任何場景,因為微信支付這一天然的支付入口已經連接上千萬的各類場景商戶,還聚集了超7億的龐大用戶規模,且擁有十分高頻的交易次數。

在今年微信支付“88媒體開放日”活動上,騰訊公司微信事業群副總裁耿志軍透露,目前微信支付的日均總交易量超過10億次,連接5000萬個體商戶與商家。若以目前20億的線下支付為估算,13億人中除去較小部分的老年人和小孩,預計每個中國人每天會花2次錢。而以微信支付5000萬商家的數據來看,預計每16個人裡面就有一個個體商戶。

論風控實力、科技實力,騰訊早前推出的微信支付分,以及向銀行等機構輸出科技能力的騰訊金融雲等已為其打好基礎。

一位接近騰訊的從業者坦言,實際上騰訊內部對消費金融的嘗試一直沒有停止。“並不是騰訊沒有想過做白條、花唄,早在幾年前,FiT團隊曾想過再開發白條、花唄等類虛擬信用卡產品,而考慮到騰訊龐大的用戶基礎,且在微粒貸已上線的背景下,這個想法最終被監管層否決。”

今年上半年也有知情人士告訴新流財經,騰訊曾試圖在微信錢包內“手機充值”欄目開拓手機分期業務,由騰訊投資的新分享科技服務(深圳)有限公司來運營,但最終未能上線。

此番信用支付產品若能問世,騰訊的消費金融佈局得以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助力微信支付收穫更多商戶、普通用戶以及交易額。

站在開放角度而言,騰訊多了一款助貸產品,將接入更多的銀行、持牌消費金融公司,一方面為銀行等機構帶來更多選擇零售資產的機會,另外聯合放貸,雙方風控互補,同時也是對融合能力的一種考驗。

唯一的憂慮可能是,微信支付筆均額度相較於支付寶更小,若用戶將賬單進行分期,盈利將是一大挑戰。

新網銀行COO劉波曾分析,微信支付的人均賬單厚度不到支付寶的1/3,分期率的下降或不止2/3。如果微信推出信用支付,用戶分期需求不高,生息資產不夠,幾乎等於淨虧損信用支付月均交易額的7%。若以月均5000億元計算,年虧損額將超過350億元。

大象轉身,並不容易。騰訊的信用支付產品究竟能否破局消費金融市場,當然有待時間驗證。

微信信分付產品即將上線,花唄、白條面臨勁敵

掌優寶為移動支付優質服務商提供各種線下場景解決方案及技術服務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