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鲁迅精神”的最好方式,就是将鲁迅先生请下神坛

鲁迅,原名周树人,近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主要发起人之一,中国近代文学的奠基人。其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古文献学等领域做出过巨大贡献,对中国及东亚地区产生了巨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韩国文学评论家金良守更是将他评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鲁迅在东亚文坛的地位,可见一斑。

毛主席曾评价他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可见鲁迅先生对中国近现代文化思想的影响,是拥有举足轻重的,甚至不可替代的作用。他的作品言辞犀利,好似一把匕首,直戳民国社会的黑暗与腐朽,唤醒了无数国民那颗冰冷麻木的内心。新中国成立后,他更是被奉为革命精神导师,其诸多作品也相继入选中小学教材。

但这么一个有着“民族魂”之称的文坛巨匠,却在近段时间,陷入了舆论漩涡,成为人们茶余饭后所讨论的焦点。一时之间,各种声音纷沓至来,有人说他的作品,晦涩难懂,味同嚼蜡;也有人说他的作品,语言平庸,粗俗不堪;甚至有人说他戾气太重,见谁都骂,毫无个人修养。

发扬“鲁迅精神”的最好方式,就是将鲁迅先生请下神坛

“民族魂”鲁迅先生

为何前后反差如此之大,其个中缘由耐人寻味……

“鲁迅精神”在于直言不讳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正处在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的社会里,国际矛盾,国内社会矛盾,尖锐异常。中国未来的路究竟在何处,谁也说不准,由此,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纷纷踏上了探索救国存亡的道路!

陈独秀、鲁迅、胡适等人先后发起的“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旨在从文化思想上解决桎梏国人几千年的精神枷锁。鲁迅先生成名的时间也在于此,很多人批评鲁迅先生的文字晦涩难懂,不古不白,其实这是有时代背景原因的。在当时,“新文化运动”初见端倪,因此在文字的形式上,难免会参杂一些“旧文化”中的文言文!

再者,我们也不应该对文字形式,过于吹毛求疵,而是应该注重先生作品所传递出的文化与思想。在文化思想上,我认为鲁迅先生做出的贡献便是揭露社会黑暗,以此唤醒国民那日渐冰冷的麻木的灵魂!

如他在《狂人日记》中写到:“我记得古时候,确有吃人一说,于是便翻开史书,歪歪斜斜地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即使是这样,我还是不放心,半夜爬起来又仔细看,终于在字缝里看出字来,原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发扬“鲁迅精神”的最好方式,就是将鲁迅先生请下神坛

吃人的旧社会

此句话本是借礼教对人的精神迫害,来唤醒愚昧无知的国人。但有的人却说这是在批判中华文化,是别有用心之举!事实上,千百年来,不只是鲁迅先生批判过礼教,在距今1700多年前的魏晋时期,“竹林七贤”等人就严肃地批判过礼教,他们以“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态度,旗帜鲜明地与礼教作对,这能说嵇康、阮籍等是别有企图的“文化汉奸”?

其实恰好是嵇康、阮籍、鲁迅等人的质疑,才有了中华思想的解放!鲁迅的文章是针对旧时代的中国,他所在的那个时代是中国最黑暗最无力的时代,内忧外患,随时有亡国灭种的危险。彼时那样一个毫无生气的,患上重病的社会,就需要用先生的“文字猛药”进行治疗。

先生也误伤过友军

言辞犀利,讽刺并揭露彼时社会的黑暗,这是鲁迅先生的优点,但同时,这也是他的缺点。比如鲁迅先生时常将他这种文学特点,错误地运用于日常生活。讽刺他人的文字,有时候甚至可以用人身攻击来形容。

鲁迅曾经口嗨讽刺过梅兰芳,他说:“我们中国最伟大最永久的艺术是男人扮女人。异性大抵相爱。太监只能使别人放心,决没有人爱他,因为他是无性了——假使我用了这‘无’字还不算语病……”由此可见,他的文字确实毒辣、刻薄!

发扬“鲁迅精神”的最好方式,就是将鲁迅先生请下神坛

梅兰芳先生

我们都知道,梅兰芳先生是著名的京剧旦角,在戏台上时常以女性装扮示人,虽然男扮女装,但他仍然具有男子那样顶天立地的气概,他用蓄留胡须拒绝给日本人表演的方式,保全了民族气节,赢得了无数国人的尊重。

倘若鲁迅先生知道,男扮女装的梅兰芳比“曲线救国”的汪精卫,更具有男子气概的话,那么他应该会向梅兰芳先生做出诚恳的道歉吧!

先生不是神,他也有时代局限性

当然,他说过的最具有争议的话,莫过于“汉字不亡,中国必亡”,这句话放到当下,可能荒谬不已。但,看待历史不应张冠李戴,将过去发生的事件放在当下的社会环境进行评价,事实上,这种以今人的价值观评价过去的事物才是最荒谬的。因为今时不同往日,以前的社会环境与如今的环境,已然大不相同,以今人的思维来看待历史,是非理性且有失公允的。

因此,如果将此句话放在他生活的年代来看,是有一定道理的。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正处在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的社会里,国家一盘散沙,混乱不堪,在那样一个时代背景下,中国许多有志之士,纷纷踏上了救国存亡的历史道路中。以鲁迅为代表的知识分子认为,要想解救中国,就得抛弃旧文化,接受新文化,而接受新文化就必定从教育方面入手,教育又得从识文断字开始。

发扬“鲁迅精神”的最好方式,就是将鲁迅先生请下神坛

以拯救中国为目的的“新文化运动”

在当时,教育的主体文字是繁体字,我们都知道,即使在当下和平的年代里且在拼音的加持下,学习简体字尚有很大的难度,更不用说在民国那样一个混乱的时代,还要学习字形更加复杂的繁体字,其难度可想而知。

这样一来,我们应该明白,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鲁迅先生提出废除繁体字,其出发点是为了提高民国的教育水平。事实上,他的观点并非毫无道理,新中国成立后,汉字也进行了改良,化繁为简后的汉字,降低教育成本的同时,也提高了识字率,帮助更多的国人摘掉了文盲这顶帽子。

辩证看待先生

其实,鲁迅先生的言语,就像一把双刃剑,既能够骂醒无数人,同样也会骂懵无数人。因为不同的人面对负面情绪,其承受能力有所不同,有的人面对困难,越骂他,他就越可能激发出内心潜藏的斗志,越挫越勇;但有的人,越骂他,他很可能在困难面前就此沦陷,一蹶不振。蒋梦麟(北京大学前任校长,现代教育家)就曾对鲁迅先生的作品评价到:

“我所知道他的早年作品,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都只为了好玩,舞文弄墨,对旧礼教和社会现状挖苦讽刺一番,以逞一己之快。”

发扬“鲁迅精神”的最好方式,就是将鲁迅先生请下神坛

惯用“精神胜利法”的阿Q

这也很好理解,因为每一个人从小所处环境、所受教育有所不同,他们面对困难的承受能力自然有所不同。有的人就需要用骂的方式,但有的人就需要用鼓励的方式。因此,解决困难需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切不可盲目使用“鲁迅语录”的教条主义,来解释当下时代所有的一切事物,因为某些“鲁迅语录”也是具有时代局限性的。

事实上,我认为“鲁迅精神”其实是在了解人性诸多弱点后,仍然能以积极勇敢的态度去面对世间一切的丑恶。他在其作品《热风》就曾这样说: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发扬“鲁迅精神”的最好方式,就是将鲁迅先生请下神坛

这个时代,我们需要“鲁迅精神”,但,却不能让“鲁迅的狂热门徒”在这片土地上恣意生长。前任文化部长王蒙曾说过:

”我们的作家都像鲁迅一样就太好了么?完全不见得。文坛上有一个鲁迅那是非常伟大的事。如果有五十个鲁迅呢?我的天!”

在这一点上,其实恰好和鲁迅先生的想法不谋而合,因为先生本人就反对一切造神式的捧杀!尤其是当你机械搬运鲁迅语录去攻击他人的时候,恰巧就是先生笔下那群没有自己思维的傀儡!

作者结语

现代有太多的人,只学会了鲁迅骂人的形,却没有学会他思想的神。我认为多数人讨厌的并不是鲁迅,而是那群只会模仿鲁迅骂人的门徒,这其实就和我们厌恶孔教徒,是一样的道理。可静下心来,我们讨厌的其实也不是那些门徒,而是那些生拉硬扯的“教条主义语录”!尤其是当你不分青红皂白,盲目使用鲁迅语录去攻击讽刺他人的时候,你又何尝不是先生笔下的阿Q与孔乙己呢!

在当下,我们不应该过度解读鲁迅思想,更不应该用鲁迅语录去要求他人,而是应该用这些语录来反思自己。反求诸己,恰巧才会形成社会的良性循环!

无论如何,鲁迅先生都是一位伟大的作家!尊重鲁迅先生,就切忌用捧杀的方式,来摧毁”鲁迅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