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举例分析魏晋诗歌和南朝诗歌的不同及原因?

沛儿和小六子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五言诗发展的全盛时期,而且开始形成不同时期和不同风格的诗体,主要有建安体、正始体、永嘉体、陶体、谢体、永明体等。

南北朝的诗歌形式,上承汉魏,下开唐宋,在民间歌辞的基础上,经过许多诗人的努力,逐步形成各种诗体,成为一个重要的诗体过渡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日益摆脱经学的影响,而获得独立的发展,开始进入文学的自觉时代。诗歌、散文、辞赋、骈文、小说等文学样式,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汉末建安时期,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为核心、加上“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籍、应旸、刘桢)组成的邺下文人集团,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并普遍采用五言形式,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创造了“建安文学”的辉煌。建安文人的作品大多反映时代动乱和人民疾苦,抒写个人理想抱负,具有“慷慨以任气”、“志深而笔长”的风格,他们的诗作表现了时代精神,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气派,形成为后世称作“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建安诗歌以曹植和王粲的成就最为杰出

曹氏父子是建安文坛的风云人物,其中曹植所取得的艺术成就最高,人称“建安之杰”。曹植(192-232)的诗歌内容富于气势和力量,描写细致、词藻华丽善用比喻,因而具有“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艺术风格。《白马篇》、《赠白马王彪》分别是他前期和后期诗歌的代表作。他的散文和辞赋也表现出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著名的(洛神赋〉美不胜收。建安时代的诗,是从汉乐府发展到五言诗的转变关键,曹植是当时的代表诗人。他的诗受汉乐府的影响,但却比汉乐府有更多的抒情成份。

两晋时期的诗歌创作逐渐走上形式主义道路,诗歌内容空泛。

西晋太康时期诗歌繁荣,诗人有“三张二陆两潘一左”之称,陆机、张协、潘岳等人的作品追求丽辞缛采,开中国诗歌雕琢堆砌的流风:继承和发扬“建安风骨”传统,作品内容充实的诗人是左思(250左右-305左右)。他的《咏史诗》八首,借古事讽喻时事,思想性很强,情调高亢,笔力矫健,有“左思风力”之称。但这类诗作毕竟不是主流,而且越来越少,直到东晋末年的陶渊明才给诗坛带来接近现实的作品

东晋在玄学的彯响下,“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的玄言诗泛滥一时。直到东晋末年陶渊明的出现,才使诗坛骤添异彩。代表作《归园田居》《饮酒》《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隐居不仕的陶渊明把田园生活作为重要的创作题材,风格自然冲淡,“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团苏过语),对唐代山水田园诗派有直接影响。因此历来人们将他称作“田园诗人”。在当时崇尚骈骊、重形式而轻内容的时代气氛中,陶渊明继承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形成了他单纯自然的田园一体,为古典诗歌开创了一个新的境界,而目五言诗在他的手中得到高度的发展。

南北朝时期,许多文人专力于文学创作,而主要运用的文学样式是诗歌和骈文。南方的代表诗人有谢灵运、谢眺、鲍照等。北方最有成就的诗人是由南入北的庾信南北朝乐府民歌足与汉乐府前后辉映。南朝民歌清丽婉转,代表作是《西洲曲》北朝民歌粗犷刚健,代表作是《木兰诗》。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又一发展时期,这表现在又一批乐府民歌集中地涌现出来。它们不仅反映了新的社会现实,而且创造了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这一时期民歌总的特点是篇幅短小,抒情多于叙事。南朝乐府保存下来的有480多首,一般为五言四句小诗,几乎都是情歌。北朝乐府数量远不及南朝乐府,但内容之丰富、语言之质朴风格之刚健则是南朝乐府远不能及的。如果说南朝乐府是谈情说爱的“艳曲”,那么北朝乐府则是名符其实的“军乐”、“战歌”。在体裁上,北朝乐府除以五言四句为主外,还创造了七言四句的七绝体,并发展了七言古诗和杂言体。北朝乐府最有名的是长篇叙事诗《木兰诗》,它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中国诗歌史上的“双璧”。

还有一些什么不同观点,欢迎互相讨论学习。


V思维视觉


说来话长,可参阅中文系有关书籍,既详细又权威,无非是南北风格不同,就像上元节家家吃的点心:北方叫元宵,南方叫汤团,制作方法不同,口味也有差异。


ASSam


也许题目作者自己浑然不觉吧,这是在用"科学思维方式″探讨文学现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