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打,要不要打回去

孩子被打,要不要打回去

要使同學之間的交往和精神財富的交流,成為每個孩子快樂、情感和閱歷的豐富之源。

當孩子在外面受到欺負時,父母都非常心疼,心裡很難受。有些父母甚至感到憤怒,忍不住對著孩子怒吼:“他打你,你怎麼不打回去?”當孩子在外面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時,回到家他最希望得到心理上的安慰,如果看到父母不但沒有理解自己,反而粗暴地對待自己時,孩子會非常失望和痛苦。

為什麼有些父母此時不理解孩子,反而會引發他們更大的憤怒呢?可能這些父母自己小時候受到欺負,弱小的自己沒有力量保護自己,對自我的不接納一直影響到現在。當孩子遇到同樣的問題時,相同的情境激活和喚醒了自己的那個當下。因此,父母的憤怒和指責會經久不息地激盪在情緒裡並將這些不滿投射在孩子身上。

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的點滴會觸發父母潛意識中塵封的記憶,很多沒有解決的暗傷和不舒服在孩子成長的表現中一點點地受到觸動,那些沒有處理的事件也會浮現出來。如果此時我們看清楚和明白了這一點,就會接納自己小時候的無助和無奈,自己過往的經歷與孩子無關,除了理解孩子當下的感受外,父母需要自我成長和學習進步,才能夠幫助並體諒孩子。

孩子受到欺負時父母應該怎樣進行安撫?

首先,孩子在外面受到欺負,回到家希望得到父母的體諒和安慰。父母要抽出時間聆聽孩子的感受,比如孩子說:“小明今天很霸道,他打了我一拳,這裡很疼。”父母要耐心地傾聽整個過程,等孩子將事情的經過訴說一遍後,不僅可以弄明白事情的原委,也可以很好地理解孩子不快的心情。孩子向我們傾葉了委屈,情緒會平穩很多,接著父母要查看孩子的傷情,安撫孩子身體上的傷痛,並撫慰孩子的心靈,做孩子心靈創傷的醫治者。

其次,教會孩子如何應對別人的無禮。比如有些同伴給孩子起外號,讓孩子聽起來很不舒服,感覺沒有被尊重,這時可以讓孩子直接告訴對方:“你這樣說我很不舒服,希望你能學會尊重別人。”或者說:“我不喜歡被你這樣稱呼,我很反感。”要教會孩子可以直接表達自己的不滿,讓對方知道這樣的做法不受人歡迎,會引起別人的反感,這樣做有利於矛盾的緩解。孩子及時表達內心的感受後,心情會舒報很多。當孩子被打時要大聲告訴對方:“你打人是不對的,我會對你不客氣!”用這樣的語言警告對方,起到威懾作用,制止對方惡劣行為的進一步發生。

最後,和孩子討論怎樣避免受到欺負。又母可以用啟發性的語言詢問孩子:“下次別人欺負你時,有哪些方法可以保護自己不受傷害?”引導孩子自己想出辦法。如果在幼兒園或學校,

孩子可以向老師求助,告訴老師發生了什麼,讓老師出面進行保護。如果孩子還比較弱小,對於那些不講理和霸道的孩子,他沒有能力保護自己時需要父母的幫助。

父母還可以在家中進行演練,讓孩子懂得當對方侵犯自己時要大聲告誡:“你不能對我這樣!我很生氣!”在家裡進行多次演練的過程中,孩子心中的怒火會得到釋放,並通過演練逐步建立起勇氣和氣勢。當孩子遇到類似情況時,可以成為自動化的應對模式,從而嚇退侵犯的孩子,或者觀察情況不妙後馬上離開打人的孩子,跑到人多安全的地帶尋求保護。

有時孩子身體上明顯受到傷害,父母一定要出面為孩子討個說法。找到傷害人的孩子,當面警告他或者直接找到他的父母,對發生的醫療費用要求對方賠償並道歉,讓孩子遠離這種無禮的孩子。

有些孩子受到別人毆打後,他回家並不會告訴父母。這是因為這些父母平時對孩子過於嚴厲,不理解孩子,如果孩子說出被打不僅得不到支持,反而會奚落和懷疑孩子說的話是否真實。這樣的孩子完全不信任父母,不僅得不到安慰和幫助,反而會遭到埋怨,以後他遇到任何事情,也不會再向父母提起,他會自行消化或找同伴訴說,同伴和他一樣沒有切實可行的方法和經驗,可能會胡亂出主意,導致孩子在行事中錯誤地判斷,使得孩子在解決問題方面出現問題,還有可能做出不理性的事情,那時家長就會後悔莫及。

因此,父母在孩子成長中發揮著重要監護和保護的作用。如果管教方法不利於孩子的成長,需要進行改變,讓孩子在家庭中感受到父母的理性和溫暖,這樣的孩子自我價值感較強,也會有更多的自信,那些愛欺負別人的孩子就不會欺負這樣自信的孩子,也會打消他們欺負人的念頭,因為他們總習慣尋找軟弱無能的孩子欺負。

如果孩子被同學無禮對詩,要及時告訴老師和父母尋求保護或者可以直面打人的同學,警告對方並實施自我保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