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的原點,戰國曆史的開端——三家分晉

自從周平王東遷洛邑之後,這東周王朝的日子是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江河日下,王統衰微。各地諸侯就像黑惡勢力一樣,動不動就劍拔弩張大打出手。

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當初武王分封的八百諸侯,經過春秋兩百餘年的大浪淘沙,只剩下了以秦楚燕韓趙魏齊七雄為首的十餘家諸侯。


資治通鑑的原點,戰國曆史的開端——三家分晉


諸侯國的數量在急劇減少,周天子的權威更是一落萬丈,越來越沒人把他當回事了。

與此同時,還出現了一個不好的現象:因為當時沒有中央集權,所以諸侯可以架空天子的權威。那麼同理,在各諸侯國之內,國君的權威也日益下降,被一些有力的卿大夫取代。

後來這些勢力急劇膨脹的卿大夫,甚至廢掉國君自立,這就引出了三家分晉的故事。

北宋著名的歷史學家同時也是砸缸英雄的司馬光曾經主持編修過一部鼎鼎大名的史書叫做《資治通鑑》,這本書就將“三家分晉”作為了敘事原點,而歷史學界也將三家分晉也對應成為了戰國曆史的開端。

對於歷史愛好者來說,晉國並不陌生。作為春秋時期北方有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晉國自晉文公稱霸以來一直在中原混得風生水起,幾乎貫穿春秋時期的始終,強盛了足足二百年。

但是在晉獻公時期,晉國家道中落,大殺公室子弟。晉獻公之後的國君,也不再分封公室子弟做士大夫。因此春秋時代有一句話,叫做晉無公族。隨著公族的勢力衰弱,卿士大夫的勢力就隨之崛起。

這樣一來,晉國卿大夫們的權力越來越大,國君的權力卻越來越小。


資治通鑑的原點,戰國曆史的開端——三家分晉


到後來這些卿大夫之間相互火拼,逐漸就形成了趙氏、韓氏、魏氏、智氏、範氏、中行氏六卿把持朝政的局面。在這六卿之中,智氏的勢力最大,趙氏次之。

一山難容二虎,何況是一國有六個掌權者。六卿並非鐵板一塊,各自有著自己的小算盤,隨時準備吞併掉其他勢力一家獨大。

晉出公十七年,智氏聯合趙魏韓,滅掉了範氏和中行氏。這個時候晉國國君已然是大權旁落,勢力盡歸四卿。

四卿裡面要數智氏勢力最大,兵力最強,想要獨吞韓趙魏三家。

當時智氏的掌門人叫智瑤,被尊稱為智伯,文韜武略,英俊瀟灑,文采斐然,完全是三好學生的標準,但是他有一個致命的缺點:為人貪而愎。不但貪婪,而且十分剛愎自用,不願意聽取別人的意見。

所以由於他的這些缺點,當初他爹準備立他做智氏接班人的時候,

就有族人勸阻,建議另立其他兒子。但是他爸爸不聽,族人只得長嘆一聲說道:“智氏將要滅亡在智瑤的手中啊!”

於是這一支智氏族人便跑到晉國大史那兒宣佈改姓輔,與智氏劃清界限。後來智伯敗亡之事不幸被言中,智家的血脈只有這一支留了下來。

智瑤自從被他爹立為接班人之後,更加的剛愎自用了,面對與其勢力相當的韓、趙、魏三家,極盡的打壓和排擠。

智伯邀請當時的韓式的宗主韓康子赴宴,結果在酒席上他竟然百般侮辱韓康子和韓康子手下的大臣。周圍的大臣看不下去,勸諫智伯應當適可而止,不要傷了兩家的和氣。萬一人家暗地裡向智家發難,智家會可能會有滅頂之災。

智瑤聽完哈哈大笑反駁說:“我就是要挑唆他要興難,我巴不得他趕緊來打我,人家來打我,我才有機會把他給滅了。”

這位大臣聽完,知道自己的主公狂妄至極,目中無人到了無可救藥的地步,為了避禍,這個大臣連忙偷偷逃出了晉國。這樣一來,智伯便陷入了眾叛親離的地步。


資治通鑑的原點,戰國曆史的開端——三家分晉


但是智瑤完全不思悔改,他一看這韓康子受了欺負了也不敢把自己怎麼樣,所以他就變本加厲的跟韓康子索要一座萬戶之邑。

韓家本來在這四卿裡勢力就最小,萬戶之邑沒幾個,屬於稀缺資源。韓康子虎目圓睜,怒髮衝冠,打算和智伯拼了。

那個跟著他一塊受辱的大臣連忙勸諫說,如今韓家勢單力孤,真要動起手來必定不是智瑤的對手,槍打出頭鳥,不如暫且忍受一時之辱,坐觀成敗,看看魏趙兩家作何反應,到那時再動手也不遲。

韓康子一聽,謀士的分析不無道理,只得強壓心頭的怒火,把一座萬戶之邑讓給了智瑤。

智瑤一看兵不血刃地就要來了,大喜過望,連忙如法炮製跟魏恆子說

這韓給了一塊地,該你表示表示了。

魏的表示跟韓一模一樣,如出一轍,過程不用再敘述了。魏恆子先是拍案大怒,不給,爺跟你拼了!底下的大臣連忙勸道,天塌下來有高個子頂著,咱先看趙給不給,要是趙家帶頭鬧事,咱們再上也不遲。

結果魏家和韓家一犯慫,都把這萬戶之邑給了智瑤,智瑤此時已經無比的膨脹了。韓趙魏三家,韓最弱,魏居中,趙最強。先把這倆弱的搞定了,那麼剩下的趙氏就被孤立了起來,到時候也必定是手到擒來。

所以智伯緊接著向趙發難,找趙氏的掌門趙襄子索要一塊萬戶之邑。

那哥倆都給了,現在就看你給不給。

趙襄子勃然大怒,吼道:“滾蛋!”

趙襄子跟智瑤有著血海深仇,倆人的仇很早就結下了。

智瑤這個人除了品格不好,其他地方面面俱到,他十分看不起母親是狄人而且還是庶出的出身寒微的趙襄子。

趙襄子做了趙家的掌門人之後,跟智瑤倆人一起率軍討伐鄭國。鄭國哪是晉國大軍的對手,很快都城就被攻陷了。城陷之後智瑤跟趙襄子都瘋狂的慫恿對方先進城。城池剛剛陷落,如果此時貿然進入有一定的風險,誰先進去有可能誰就會中了鄭國的埋伏。

雙方都想讓對方送死,爭來爭去誰也不肯進。智瑤火了,開始瘋狂的怒罵、侮辱趙襄子。趙襄子敢怒不敢言,憤然離去。

又一次智瑤甚至還跟趙襄子的爹說:“你那麼難看的兒子怎麼當接班人啊,還不如趕緊把他廢了。”倆人之仇就此結下。

所以這一次智瑤來跟趙襄子要地,趙襄子斷然拒絕,擺出一副願與智氏同歸於盡,拼死一搏的架勢。

但是要拼,得有實力,趙襄子準備換一個城池堅決抵抗。現在有三個選擇:第一個是長子城,這個地方城池堅固,易守難攻;第二個是邯鄲城,府庫充盈,可以支撐起軍隊的供應;第三個地方是晉陽城(也就是今天的山西太原),晉陽城路途最遠,經濟也不太發達。

一般人的選擇不是去長子城就是去邯鄲,但是趙襄子卻出人意料的選擇了晉陽城,一旁的大臣感到十分不解,詢問主公箇中緣由。

趙襄子說:“當年我父親修建晉陽城的時候,派了一個家臣去修,這個家臣問我父親,說您派我到晉陽您準備涸澤而漁、大肆搜刮,還是作為將來您保險的根據地?我父親說,做根本保障之地,所以這個家臣到了晉陽之後輕徭薄賦,善待百姓,廣施仁政,因此晉陽百姓對我趙家感恩戴德,那裡路途雖然遙遠,但百姓能跟我上下一心”

得民心者得天下,這是亙古不變的法則。因此趙氏全家奔往晉陽。


資治通鑑的原點,戰國曆史的開端——三家分晉


智氏於是聯絡了韓魏兩家,來攻晉陽城,很快把晉陽城團團圍住。智伯原本以為晉陽城城池簡陋可以一舉而下,沒想到晉陽是一座人心鑄就的城市,易守難攻。

智氏沒辦法了,掘開汾河水淹晉陽城。這一辦法收到了不錯的效果,最嚴重的時候,大水淹得城牆只剩六尺高,馬上就要沒過晉陽城。

智伯得意洋洋,帶著韓魏兩家視察前線陣地,智氏說了一句話:“我現在才知道,大水可以亡人國家。”

言者無心,聽者有意。韓魏兩個人的都城都有大河環繞,智氏善於以水代兵,難保日後不會以同樣的手段對付韓魏。倆人面有憂戚之色,退了下去。

倆人回到營帳,私底下見面謀劃此事。正在此時,底下人來報晉陽城中有信使到。原來是趙襄子派的信使來了,見到兩個人之後,信使撲通跪倒在地,請求韓魏倒戈一擊,裡應外合夾擊智伯。

唇亡齒寒,戶破堂危,兩人當即同意了趙軍的請求,雙方約定舉火為號,夾擊智軍。

到了約定好的日子,韓魏兩家扒開河堤,大水灌進了智氏的軍營。

智瑤認為趙氏滅亡在即,整天歌舞笙簫,玩得不亦樂乎。

謀臣勸他道:“韓魏兩家眼看趙氏滅亡,並沒有高興的樣子,而是滿臉憂戚之色,兔死狐悲,物傷其類。主公您得小心。”

而智伯仍然是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認為韓趙魏掀不起大風大浪。

結果他正歌舞飲宴的時候,大水灌進營帳,韓魏趙三家人馬殺到,

智氏大敗虧輸。連智伯本人在亂軍之中都被砍掉了腦袋。

後來趙襄子拿他的腦袋做了個酒杯,以示報復。


資治通鑑的原點,戰國曆史的開端——三家分晉


這樣一來智氏滅亡,韓趙魏三家成了晉國的當家人。大夫越來越像國君,國君越來越像大夫。

到了公元前403年也就是周威烈王二十四年,三家諸侯上表周威烈王

要求冊封自己為諸侯。周王這個時候已經朝不保夕,不敢不答應。於是周天子冊封韓 、趙 、魏三家為諸侯,跟晉國平起平坐。

又過了二三十年,三家索性把晉國的末代國君也廢掉 ,把晉國公室

剩下那一點土地也平分了。

立國700多年由周成王的弟弟建立的晉國就此滅亡,韓趙魏正式登上了歷史舞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