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性孩子該不該打?一個兒童教育心理學專業媽媽的反思


任性孩子該不該打?一個兒童教育心理學專業媽媽的反思


自從在家防疫放假,前兩天沒忍住把頂嘴的女兒揍了一頓發表後,引起了很多朋友討論,有說必須打的,有說不能打的,也有說盡量不打,看情況要打就要打服。總之幾乎每一條都會讓我反思。今天我認真地覆盤了這件事,並反思我的整個教育過程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女兒應該是性格敏感焦慮型的孩子,當時為了把她帶好,我學了諸如正面管教等很多育兒方法,並在中科院心理所進修兒童發展與教育專業,甚至還考過了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正因為學習較多心理學,所以在4-7歲教育過程中,我生怕給孩子留下“童年陰影”,影響她成年後的行為,所以教育方式都是以溫和為主。


任性孩子該不該打?一個兒童教育心理學專業媽媽的反思


在這幾年當中,每當因教育而起衝突的時候,我首先會讓她把負面情緒宣洩出來,等她平靜了再和她解決問題(是的,就像那些流行的育兒方法中教大家的一樣,先處理情緒,再處理問題。)

現在回想起來,整個過程裡面當孩子在非常激烈宣洩情緒的時候,我從來沒有施加控制,也從來沒有讓孩子嘗試控制自己的情緒,只是讓她單純的宣洩。可能是這個原因,導致她控制情緒的能力反而不好,而且趨向于越宣洩越沒限度的狀況。也許就是這樣導致了我教育上的漏洞。

目前,女兒但凡有一點點不順心的地方,有一點點不高興的地方,就開始宣洩情緒,尤其是在家裡面。也許她這樣是因為家給了她足夠的安全感,但她確實忘了,家人也都是需要尊重的。

上了小學後這段時期,她這種宣洩還夾雜著對別人的攻擊和指責,用針尖對麥芒的頂嘴來表現。之所以會這樣,除了正面管教中所提的”權力之爭”,任性應該也是一個主要原因。而她的任性,還是和我的溫和教育,以及爸爸的躲避親子衝突造成的。


任性孩子該不該打?一個兒童教育心理學專業媽媽的反思


記得中科院心理所老師曾經說過,任何人都不可能做你的育兒專家,任何方法也不可能對所有孩子都有效果。自己的孩子,只有最瞭解她的父母,掌握了教育的方法,才是最合適的教育專家。

既然我曾經用的方法出現了紕漏,那麼就要及時更改教育方法。雖然女兒已經8歲了,確實已經過了最好管教的時候,但就像一位朋友留言說的: “晚了,也比不做強!”

我需要試一下其他方法,不排除更為嚴厲的懲罰,甚至小暴力。帶著我的思考去嘗試,希望能有新的收穫。

新的教育方式效果如何,我會在接下來的頭條中更新,歡迎大家圍觀指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