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開創貞觀之治


蘇先生讀史|唐太宗李世民: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開創貞觀之治


唐太宗李世民(598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626—649年在位),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詩人。

唐高祖李淵嫡次子,母為太穆皇后竇氏。

聰明果斷,擅長騎射。善於用兵,屢建功勳。

唐朝建立後,領兵平定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劉黑闥等割據勢力,為唐朝的建立與統一過程立下赫赫戰功,拜天策上將,冊封秦王。

設立文學館,籠絡各種人才。


蘇先生讀史|唐太宗李世民: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開創貞觀之治


626年7月2日,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隱太子李建成和巢剌王李元吉,冊立為太子。唐高祖李淵退位後,正式即位,年號貞觀。

在位初期,聽取群臣意見,虛心納諫。對內文治天下,厲行節約,勸課農桑,實現休養生息、國泰民安,開創“貞觀之治”。

對外開疆拓土,攻滅東突厥與薛延陀,征服高昌、龜茲和吐谷渾,重創高句麗。設立安西四鎮,讓北方地區各民族融洽相處,尊號“天可汗”,為唐朝後來一百多年的盛世局面奠定重要基礎。


蘇先生讀史|唐太宗李世民: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開創貞觀之治


649年7月10日,駕崩於含風殿,享年五十二歲,在位二十三年,廟號太宗。

613年,李世民娶高士廉的外甥女長孫氏為妻 。

617年,李世民鼓動父親李淵起兵反隋,是為晉陽起兵。李淵封李世民為敦煌郡公、右領軍大都督,統帥右三軍,起兵攻入長安,並且滅隋。

李世民經常出征,逐步消滅各地割據勢力。618年起,李世民親自參與四場大戰役。


蘇先生讀史|唐太宗李世民: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開創貞觀之治


其一,破薛舉,淺水原之戰平定隴西薛仁杲(薛舉之子),剷除了唐朝來自西方的威脅。


其二,擊敗宋金剛、劉武周,收復並、汾失地,鞏固唐朝的北方。


其三,在虎牢之戰中,一舉殲滅中原兩大割據勢力:河南王世充和河北竇建德集團,使唐朝取得了華北的統治權。


其四,重創竇建德餘部劉黑闥和山東的徐圓朗。

太原起兵是李世民的謀略,李淵曾答應他事成之後立他為太子,但李淵建立唐朝後,立李建成為太子。


蘇先生讀史|唐太宗李世民: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開創貞觀之治


天下平定後,李世民功名日盛,李建成隨即聯合李元吉,排擠李世民。李淵的優柔寡斷,也使朝中政令相互衝突,加速了諸子的兵戎相見。

長兄皇太子李建成知道李世民終不肯屈為人臣,而李世民也認為是自己奠下唐朝開國的基業,遂與李建成、四弟齊王李元吉猜忌日深,兩派大臣之間互相傾軋。

626年7月2日,李世民在帝都長安城宮城玄武門附近射殺皇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史稱“玄武門之變”。

事後,李世民殺李建成、李元吉諸子,並將他們從宗籍中除名。


蘇先生讀史|唐太宗李世民: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開創貞觀之治


李淵讓出軍政大權給予秦王李世民,626年7月5日,李世民被立為皇太子,下詔曰:“自今以後軍國事務,無論大小悉數委任太子處決,然後奏聞皇帝”。

626年9月4日,李淵退位稱太上皇,禪位於李世民。李世民登基為帝。


蘇先生讀史|唐太宗李世民: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開創貞觀之治


李世民經常以亡隋為戒,注意叮嚀自我剋制慾望,囑咐臣下莫恐上不悅而停止進諫,勵精圖治,在政治上,既往不咎,知人善任,從諫如流,整飭吏治;經濟上,薄賦尚儉,為政謹慎;亦致力復興文教,令隋末動盪之局得以穩定下來。

李世民十分重視吏治的清明,曾命房玄齡省並冗員,派李靖等13名黜陟大使巡察全國,考察風評;又親自選派都督、刺史等地方官,並將其功過寫在宮內屏風上,作為升降獎懲的依據。另又規定五品以上的京官輪流值宿中書省,以便隨時廷見,垂詢民間疾苦和施政得失,百官遂自勵廉能,直接提高政府效率。

在軍事上,李世民多次對外用兵,先後平定突厥、薜延陀、回紇、高昌、焉耆、龜茲、吐谷渾等,由是唐朝聲威遠播,四方賓服。

經李世民君臣二十三年的努力,社會安定、經濟恢復並穩定發展,對外武功顯赫,至652年,人口達到三百八十萬戶,奠下了唐高宗、武則天、唐玄宗年間大唐盛世的基礎,史稱貞觀之治。


蘇先生讀史|唐太宗李世民: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開創貞觀之治


晚年李世民著《帝範》一書以教戒太子李治,總結了他的施政經驗,同時自評一生功過。

649年,唐太宗生病,醫治最終無效,命李治到金掖門代理國事。649年7月10日,太宗駕崩於終南山上的翠微宮含風殿。廟號太宗。

李世民即帝位不久,按秦王府文學館的模式,新設弘文館,進一步儲備天下文才。李世民知人善任,用人唯賢,不問出身,初期延攬房玄齡、杜如晦,後期任用長孫無忌、楊師道、褚遂良等,皆為忠直廉潔之士;其他如李勣、李靖等,亦為一代名將。


蘇先生讀史|唐太宗李世民: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開創貞觀之治


李世民亦不計前嫌,重用建成舊部魏徵、王圭,降將尉遲恭、秦瓊等,人才濟濟。又命高士廉、令狐德棻等人重修《氏族志》,著重立德、立言、立功,以功臣代替世胄;又通過科舉,吸納有才幹的庶族士人,用科舉代替門第。從而,寒門子弟入仕機會大增,為政壇帶來新氣象。此外,更接納封德彝之議,命宗室出任官吏,以革除其坐享富貴的惡習。

李世民在位期間使隋制更趨於完善。中央朝廷方面延續了三省六部制,特設政事堂,以利合議問政,並收三省互相牽制之效;地方上沿襲了隋代的郡縣兩級制,分全國為十個監區(道)。此外,行府兵制,寓兵於農;均田制、租庸調製、科舉制等皆有所發展。


蘇先生讀史|唐太宗李世民: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開創貞觀之治


李世民以隋煬帝拒諫亡國為戒,即位後盡力求言,他把諫官的權力擴大,又鼓勵群臣批評他的決策和風格。其中魏徵廷諫了200多次,在朝堂上直陳皇帝的過失,在早朝時多次發生了使李世民尷尬、下不了臺的狀況。

李世民在經濟上實行均田制和租庸調製,使農民有可能安定生產,耕作有時,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貞觀時期還給商業發展提供了許多便利條件,這進一步地體現了李世民將眼光放到很遠。在李世民政府的倡導下,貞觀王朝的商業經濟有了迅速和長足地進展,新興的商業城市像雨後春筍般地興起。當時世界出名的商業城市,有一半以上集中在中國。


蘇先生讀史|唐太宗李世民: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開創貞觀之治


唐朝疆域遼闊,在西域設立了安西四鎮,西部邊界直達中亞的石國(今屬哈薩克斯坦),為東西方來往的商旅提供了安定的社會秩序和有效的安全保障,結果絲綢之路上的商旅不絕於途,品種繁多的大宗貨物在東西方世界往來傳遞,使絲綢之路成了整個世界的黃金走廊。

李世民詔令在全國範圍內收集圖籍,在弘文殿聚四部群書20餘萬卷,在弘文殿旁建“弘文館”以儲圖籍。並任命虞世南、褚無量、姚思廉、歐陽詢等充任學士,以魏徵、虞世南、顏師古等著名學者、碩學之士相繼為秘書監,主管國家的圖書館和藏書事業,選五品以上工書者為書手,又在弘文館設立檢校館藏的官員,將繕寫、整理、校勘圖書,藏於內庫,以宮人掌管。

630年,唐朝滅亡東突厥汗國後,沒有采取歷史上慣用的分離肢解措施,而是採取了“全其部落,順其土俗”之策,尊重和保留突厥的社會組織和風俗習慣,在東起幽州(今北京)西至靈州(今屬寧夏)一帶,設置了順、祐、化、長四州都督府妥善安置歸附突厥降戶,又在突厥原居地設置了定襄、雲中兩都督府對突厥留居民眾實施管理。這些都督府的都督均由突厥本族首領擔任,可以世襲,創立了新的羈縻府州制度。


蘇先生讀史|唐太宗李世民: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開創貞觀之治


唐太宗還實行了與吐蕃等少數民族政權和親的政策,以婚姻親情的方式協調強化與周邊各民族的關係。開明友善的民族關係政策和制度在唐代的長期實施,大大減少了漢族和少數民族間的隔閡,增強了各民族間的廣泛互補和血肉融合,實現了多民族共同發展進步的宏大局面。正是在唐代,中華民族新的代稱——“唐人”形成,奠定了現代中華民族的基礎。

唐太宗李世民的文治武功,自古就為人所津津樂道,頌揚備至。


蘇先生讀史|唐太宗李世民: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開創貞觀之治


唐太宗不歧視少數民族,除對突厥的侵擾用兵外,主要是採用懷柔的政治手段處理民族問題,方法妥當,政策開明,有利於民族的團結和國家的統一。


蘇先生讀史|唐太宗李世民: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開創貞觀之治


李世民酷愛書法,其書法以隸書見長,並且酷愛書法名品《蘭亭序》,親自寫《晉書·王羲之傳贊》。


640年,李世民將自己的真草書屏風以示群臣,筆力遒勁為一時之絕。


嘗謂朝臣曰:“書學小道,初非急務,時或留心,猶勝棄日。凡諸藝業未有學而不得者也,病在心力懈怠,不能專精耳。”


又云:“吾臨古人之書,殊不能學其形勢,惟在其骨力。及得骨力,而形勢自生耳。”



蘇先生讀史|唐太宗李世民: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開創貞觀之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