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爾哈赤誓師討明,明清戰爭拉開序幕,看努爾哈赤的傳奇一生

努爾哈赤誓師討明,明清戰爭拉開序幕,看努爾哈赤的傳奇一生

1618年統一了女真各部的努爾哈赤誓師討明,揭開了長達40餘年的明清戰爭序幕。努爾哈赤生於1559年,是著名的女真貴族猛哥帖木兒的後裔,世代被明朝授為建州左衛指揮使。

努爾哈赤誓師討明,明清戰爭拉開序幕,看努爾哈赤的傳奇一生

努爾哈赤(畫像)

明末蒙古左翼諸部遷至遼東,打破了當地各種平衡的勢力,局面隨之動盪不安。1583年(萬曆十一年),遼東總兵李成梁率兵從撫順出塞,殲滅建州衛都督王杲的兒子王臺所部時,不慎在混亂中錯殺了負責帶路的努爾哈赤的祖父及其父親。為了消除這次濫殺無辜帶來的負面影響,明政府允許努爾哈赤襲職衛指揮使,並賜以敕書、銀兩、馬匹等物作為補償。

努爾哈赤誓師討明,明清戰爭拉開序幕,看努爾哈赤的傳奇一生

黃金

從這一年開始,努爾哈赤憑著父親遺留下的13副鎧甲,開始了統一女真的大業,經過20多年在長白山、鴨綠江、黑龍江、烏蘇里江地區不懈的戰鬥,建立了大金政權。在此期間,努爾哈赤為創建國家而制定了一整套軍政制度,例如先後選擇費阿拉城、赫圖阿拉城作為根據地的中樞機構所在地,設置了大臣、都堂等處理政務的官員,還主持創建了本民族新的文字等等,而在軍事上影響深遠的是確立了八旗制度。

努爾哈赤誓師討明,明清戰爭拉開序幕,看努爾哈赤的傳奇一生

努爾哈赤雕像

後金作為一個新興政權,打破了明朝對女真部落推行分而治之的政策,對其在東北的統治構成了嚴重的威脅。雙方的矛盾日益尖銳,在邊民往來、經濟貿易、領土疆界等發生了一系列的糾紛,最終以兵戎相見。努爾哈赤先下手為強,在1618年以報仇雪恨的名義嚮明朝發起了凌厲的攻勢,迅速攻陷了撫順、清河等地,收降遊擊李永芳,打死守備王命印以及總兵張永蔭、副總兵頗廷相等。

努爾哈赤誓師討明,明清戰爭拉開序幕,看努爾哈赤的傳奇一生

努爾哈赤與八旗子弟劇照

遼左的軍事失敗震驚了整個明政府。萬曆帝病急亂投醫,重新起用因在朝鮮蔚山慘敗而被免職的楊鎬做遼東經略,率領杜松、馬林、李如柏、劉綖等將領,調集薊鎮、宣大、山西、陝甘各處兵馬,準備分成四路討伐後金。西路軍由總兵杜松率領二三萬人,經瀋陽從撫順出塞,直撲後金的根據地赫圖阿拉城的西南面。北路軍由總兵馬林率領一兩萬人,經開原、鐵嶺從靖安堡出關,向赫圖阿拉的北面突擊。南路軍由總兵李如柏率領二三萬人經清河從鴉鶻關向赫圖阿拉的南面前進。東路軍由劉綖率領一兩萬人經寬甸、涼馬佃等地出關,目標是赫圖阿拉的東面。據統計各路明軍不足10萬,號稱“47萬”。此外,朝鮮亦應明朝之約派出元師姜弘立率領1.3萬人赴戰,而努爾哈赤的死對頭女真葉赫部也派遣部分兵馬助戰。

努爾哈赤誓師討明,明清戰爭拉開序幕,看努爾哈赤的傳奇一生

明皇宮蠟像

事實證明後金是一支作戰風格與眾不同的部隊。將韃靼與後金比較一下就可以知道,他們在戰略戰術上大致有四個不同點:

一、韃靼諸部是一盤散沙,長期互相傾軋、各自為戰;而努爾哈赤統一大部分女真部落之後,已經掌握了一支強大軍事力量,可以團結一致對外。

二、韃靼諸部進入明境搶掠到了財物之後便會退回塞外;而後金軍隊在戰略上注意攻城略地。

三、韃靼諸部的軍隊以騎兵為主,很少強攻明朝的大城鎮;後金軍隊擁有一支步、騎與戰車等多兵種協同作戰的部隊,經常出動雲梯、楯車等器械攻擊敵人堅守的據點,常常不惜代價死磕到底。

四、韃靼諸部野戰時精銳在前,老弱在後,用盾牌或者木板抵擋銃炮,情況不利時馬上轉移,打一槍換一個地方,流動性很強;而後金在野戰時從不輕易退縮,注重集中兵力打殲滅戰。

努爾哈赤誓師討明,明清戰爭拉開序幕,看努爾哈赤的傳奇一生

騎兵

當遼左明軍的主要對手由韃靼轉向後金的時候,如果不及時有針對性地改變戰法,必然會吃大虧,杜松尚未摸清敵情就冒冒失失帶著部分人馬赴戰,無異於送羊入虎口,隨後發生的薩爾滸大戰充分說明了這一點。杜松一路與後金主力首先在薩爾滸的山谷、吉林崖、界藩山上等地交鋒,明軍一開始氣勢不錯,在混戰中打死了一些後金軍人,但隨即暴露出了軍紀不嚴的缺點,將士們紛紛爭割死者的首級,以此作為憑證而待戰後領功受賞。最誇張的時候,一個後金軍人倒下,竟然有十餘名明軍騎兵下馬爭奪,場面混亂不堪。後金乘機反撲,由努爾哈赤的兒子代善、皇太極等人擔任前鋒,他們在界藩山上築城的丁夫的支持下以破竹之勢縱橫馳奔,擊破明軍,打死杜松等將領,激烈的戰鬥結束之後,兵器四散在道路上,屍體浮滿了彎彎曲曲的渾河。

努爾哈赤誓師討明,明清戰爭拉開序幕,看努爾哈赤的傳奇一生

皇太極

杜松身中18箭而死,致命傷是被人一箭射中了腦袋,這說明後金軍曾經集中了多位弓箭手專門射擊明軍的將領。其實,富有作戰經驗的努爾哈赤早就要求部下在作戰時專打敵軍頭目。他指出敵人來犯,帶隊前進的肯定是頭目,只要在戰鬥中殺傷其一兩個頭目,敵兵必然潰敗。

杜松糊里糊塗地戰死之後,留在後方的車營一不留神竟然遭到了後金派出的奸細的暗算,很多火器在一場人為的縱火中被焚燬,實力受到嚴重削弱。這時,北路明軍己來到了撫順西北的尚間崖一帶,在尚間崖立營的是馬林率領的主力,潘宗顏則率領另一部分人馬在西南的斐芬山立營。剛剛在斡琿鄂謨獲勝的後金軍,以排山倒海之勢衝了過來,壕溝之內的明軍為了增強前線的兵力,也紛紛渡過壕溝參戰。訓練有素的後金騎兵憑著出色的騎射技術擊潰了明軍騎兵,隨後又掃蕩了滯留在戰場上的明軍步兵。

尚間崖之戰,明軍步騎一敗塗地,副將麻巖戰死,總兵馬林僅以身免。而在斐芬山立營的潘宗顏部成了後金軍的下一個打擊目標。為了對付後金軍,斐芬山的明軍用戰車列陣,掩護將士連放銃炮。但是他們兵力不足,騎兵數量少,難以配合步兵協同作戰。後金軍破陣的戰術之一是使用敢死隊驅趕著大量馬匹做炮灰,讓它們一湧而上,力圖從明軍的陣營中撕開一個口子,進而衝散明軍的陣營。當明軍因陣營散亂而不能連射火器的時候,後金的精銳騎兵便衝過來大肆殺戮,潘宗顏及其部屬就這樣全部戰死,無一倖免。當前來協助明軍作戰的女真葉赫部到達固城附近時,得知了明軍戰敗的消息,慌忙回師。

劉綖的東路軍自2月29日出發,在深河一帶取得小勝,但是由於山路隔阻,消息閉塞,尚不知道杜松一路已經失敗。後金派出間諜冒充杜松的部下,過來催促劉綖進軍。劉綖果然中計,他為了快速前進,放棄了大量用來阻止騎兵衝突的鹿角枝等物。劉綖所部進至群峰起伏、渺無人煙的阿布達裡江時,後金軍隊早已搶佔了山上的制高點,代善、皇太極等率部從山上衝下來,擊敗明軍。劉綖在作戰中先是被箭射傷左臂,接著右臂又被射中,但他仍然揮舞著大刀,奮戰不已。從上午一直打到日落時分,最後在陷入重圍的情況之下被亂刀砍中面部而死。

劉綖的部屬康應乾與朝鮮軍隊還在富察甸一帶死守,明軍身披藤甲,手持狼筅、竹杆、長槍,而朝鮮軍隊則頭戴柳條盔,身披紙甲,此外很多將士都擁有火器,他們排成數行,不斷向著敵人施放銃炮。

努爾哈赤誓師討明,明清戰爭拉開序幕,看努爾哈赤的傳奇一生

銃炮

這時突然颳起了大風,明軍處於逆風的位置,火器在逆風發射的情況下,射程必然大打折扣,而黑火藥燃燒時釋放出的大量黑煙全被風吹回,遮住射手的眼睛,更使人看不清目標。後金騎兵乘機順風衝擊,重創明軍,康應乾等少數人突出重圍,逃了回去。而在孤拉苦山立營的朝鮮軍也獨力難支,在姜弘立的帶領下降於後金。南路軍的李如柏運氣不錯,他及時得到了前線明軍失敗的消息,率部倉皇后撤,倖免於難。明軍四路出師,已喪三路。統帥楊鎬指揮無能,喪師辱國,被朝廷逮捕下獄,1629年(崇禎二年)伏法。

總結

同年六月,努爾哈赤出動4萬軍隊攻克了遼東重鎮開原與鐵嶺,明總兵馬林、副總兵於化龍、參將高貞、遊擊喻成名戰死,接著,後金軍揮師北上,滅掉葉赫部,基本完成了統一女真的大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