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風箏的人—救贖之路的勇氣

"來吧,這裡有再次成為好人的路。"

《追風箏的人》自從在中國出版以後,吸引了大量的讀者,到如今終於登頂了豆瓣圖書榜榜單的第一名,雖未必名副其實,但也足以說明,很多人對這本書的喜愛程度。

每當想起《追風箏的人》,腦海中都會莫名的浮現那個貫穿整本書的場景。阿富汗的富家少爺阿米爾躲在小巷的角落裡,懦弱的看著那群人欺凌著哈桑,那個真誠的喊出"為你,千千萬萬遍"的自己的僕人,還有最後阿米爾假裝看不見的將雪地染成黑色的血。

這是一個懦弱的故事,也是阿米爾自身的救贖之路,不想劇透,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來看一看。可作為看故事的我們,真的有機會在現實的世界裡重新選擇勇氣嗎?太多的人對於以前的錯事完全不會有任何補救的想法,就像小說中的阿米爾一樣,在故事的結尾以前,他對於這件讓他愧疚的事情都是選擇逃避的,甚至還更變本加厲的選擇傷害著哈桑,儘管哈桑為了他已經承受了巨大的痛苦。

追風箏的人—救贖之路的勇氣

勇敢,勇氣。這都是在小的時候認為最平常不過的一個品德詞語,可在長大後,我才明白這對於一個人來說是有多麼的不易。我們會因為勇氣不足而不敢向自己喜歡的人表白,也會和阿米爾一樣,看到自己同學被欺負而選擇漠然的走掉,我們羞於承認不足,羞於承認錯誤,以至於我們對於是與非,錯與對的界限越來越模糊。然後我們也會自我安慰的告訴自己這叫做成熟。

除去自身性格因素外,這些詞語大概率還會和另一個詞語掛鉤,那就是正義。每個人大概都自詡為自己是善良或者是正義的,但我們還會為那些真正善良和正義的人所感動,因為真正的善良和正義意味著麻煩和犧牲。

所以我們在看我不是藥神時,會因為程勇的做法而感動,看到小崔挑戰整個娛樂圈時也會義憤填膺的在微博下面支持他,在網上無論看到什麼事,我們都會把自己當做自己的正義的化身,對別人評頭論足一番。但事實上,我們在現實社會里卻連一個摔倒的老人都不敢去扶。當然,如果不公平的事落到自己的頭上,自己一定會抱怨社會,抱怨人心不古。

追風箏的人—救贖之路的勇氣

在這個處處充斥著雙重標準的時代裡,太多人其實都是虛偽的,虛偽著對待別人,也虛偽著對待自己。所謂的勇敢,大多數都是我們對待別人的要求,我們自己無法站出來,所以更希望別人站出來。那些人才是真正的救贖著別人,也在救贖著自己。而我們是在渴望的等待著別人的救贖,並在這渴望中麻痺自己,因為沒有人會肯定自己是個懦弱的人。

選擇救贖之路的前提便是承認自己曾經的懦弱,曾經的錯誤。曾經的那隻飄搖的"風箏",你是否還有重新追回來的勇氣,以及承擔著這份勇氣繼續你那未知的生命,即使,"那兒有再次成為好人的路"。這份承認的勇氣決不會比當初選擇站出來的勇氣少多少。

追風箏的人—救贖之路的勇氣

《追風箏的人》最後的結尾

我追。一個成年人在一群尖叫的孩子中奔跑。但我不在乎。我追,風拂過我的臉龐,我唇上掛著一個像潘傑希爾峽谷那樣大大的微笑。

我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