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救赎之路的勇气

"来吧,这里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追风筝的人》自从在中国出版以后,吸引了大量的读者,到如今终于登顶了豆瓣图书榜榜单的第一名,虽未必名副其实,但也足以说明,很多人对这本书的喜爱程度。

每当想起《追风筝的人》,脑海中都会莫名的浮现那个贯穿整本书的场景。阿富汗的富家少爷阿米尔躲在小巷的角落里,懦弱的看着那群人欺凌着哈桑,那个真诚的喊出"为你,千千万万遍"的自己的仆人,还有最后阿米尔假装看不见的将雪地染成黑色的血。

这是一个懦弱的故事,也是阿米尔自身的救赎之路,不想剧透,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看一看。可作为看故事的我们,真的有机会在现实的世界里重新选择勇气吗?太多的人对于以前的错事完全不会有任何补救的想法,就像小说中的阿米尔一样,在故事的结尾以前,他对于这件让他愧疚的事情都是选择逃避的,甚至还更变本加厉的选择伤害着哈桑,尽管哈桑为了他已经承受了巨大的痛苦。

追风筝的人—救赎之路的勇气

勇敢,勇气。这都是在小的时候认为最平常不过的一个品德词语,可在长大后,我才明白这对于一个人来说是有多么的不易。我们会因为勇气不足而不敢向自己喜欢的人表白,也会和阿米尔一样,看到自己同学被欺负而选择漠然的走掉,我们羞于承认不足,羞于承认错误,以至于我们对于是与非,错与对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然后我们也会自我安慰的告诉自己这叫做成熟。

除去自身性格因素外,这些词语大概率还会和另一个词语挂钩,那就是正义。每个人大概都自诩为自己是善良或者是正义的,但我们还会为那些真正善良和正义的人所感动,因为真正的善良和正义意味着麻烦和牺牲。

所以我们在看我不是药神时,会因为程勇的做法而感动,看到小崔挑战整个娱乐圈时也会义愤填膺的在微博下面支持他,在网上无论看到什么事,我们都会把自己当做自己的正义的化身,对别人评头论足一番。但事实上,我们在现实社会里却连一个摔倒的老人都不敢去扶。当然,如果不公平的事落到自己的头上,自己一定会抱怨社会,抱怨人心不古。

追风筝的人—救赎之路的勇气

在这个处处充斥着双重标准的时代里,太多人其实都是虚伪的,虚伪着对待别人,也虚伪着对待自己。所谓的勇敢,大多数都是我们对待别人的要求,我们自己无法站出来,所以更希望别人站出来。那些人才是真正的救赎着别人,也在救赎着自己。而我们是在渴望的等待着别人的救赎,并在这渴望中麻痹自己,因为没有人会肯定自己是个懦弱的人。

选择救赎之路的前提便是承认自己曾经的懦弱,曾经的错误。曾经的那只飘摇的"风筝",你是否还有重新追回来的勇气,以及承担着这份勇气继续你那未知的生命,即使,"那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这份承认的勇气决不会比当初选择站出来的勇气少多少。

追风筝的人—救赎之路的勇气

《追风筝的人》最后的结尾

我追。一个成年人在一群尖叫的孩子中奔跑。但我不在乎。我追,风拂过我的脸庞,我唇上挂着一个像潘杰希尔峡谷那样大大的微笑。

我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