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英兩國都有好多人姓李,他們是華裔嗎?為何與中國無關又有關?

關注桃花石雜談的朋友應該都知道,桃花石雜談寫過很多世界古代史上鮮為人知的東西交流故事。在不同文明相對隔絕的古代,有很多分處於不同文明的人群乃至家族,其實在一些特定的場合,也都曾經通過一些非常有趣的渠道實現過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甚至跨越。那麼我們今天談的這個話題似乎也與此有關。就是“李”這個姓氏,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西方都非常常見,那麼中國的“李”和西方的“李”之間是否有什麼關係呢?


西方李姓的起源

大家知道,在中國的姓氏排行榜裡,李姓至少排名前三,甚至在一些統計裡排名第一。而在美國李姓也絕對是大姓之一,一些統計數字顯示在美國李(Lee)姓是人數第十五多的大姓。但是桃花石雜談在這裡還是不賣關子了,現在就可以告訴大家,除去近代移民到西方的一些海外華人之外,西方的李姓和中國的李姓之間其實是沒有什麼關係的。

美英兩國都有好多人姓李,他們是華裔嗎?為何與中國無關又有關?

美國著名導演斯派克·李

之所以說的這麼肯定是因為,西方的李性雖然也有幾個不同的起源,但起源的過程都還是比較確定的。具體來說,歐美的“李”姓主要有兩個起源,一是英國英格蘭的李姓,二是愛爾蘭的李姓。現在一般認為,英格蘭的李姓起源於古英語的單詞lēah,它的意思是草地或是林中空地。在成為姓氏之後他有Lee、Lea和Leigh這幾種變體,其中Lee是最常見的。

而愛爾蘭李姓的是來自愛爾蘭姓氏歐勞伊戴(Ó Laoidaigh),在愛爾蘭人被英格蘭征服並逐漸同化之後,這個愛爾蘭語的姓氏也逐漸英化,最後發音也轉變成了“李”(Lee、Lea和Leigh)。除此之外,早期英國的李姓還有部分來自曾經征服過英格蘭的諾曼人姓氏都利(Du Lea),另外還有少量的是出自挪威人的姓氏Lie,在現代這兩種來源的家族也都把姓氏改成了和上文提到的英語中李姓相同的幾種寫法。

美英兩國都有好多人姓李,他們是華裔嗎?為何與中國無關又有關?

李小龍的英文名叫Bruce Lee,翻譯過來就是布魯斯·李

當然歐美李姓的另外一個來源就是最近這一兩百年移民到歐美的海外華人了。剛才我們提到在美國李姓是第15大姓,而其中就包括華人移民中姓李的人,也就是真正在中文裡姓李的人。這也是很正常的現象,因為歐美國家使用字母文字,所以只要這家人自己寫出來自己的姓是Lee,就都會被歸入姓Lee的人口,而不會去追究他們姓氏的起源是否一樣。

所以因為衡量標準的不一樣,在海外華人中其實會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也就是早期移民海外的華人,因為把自己的姓氏寫成Lee,所以會被視為與其他族裔姓Lee的人同姓。而較晚移民海外的華人,因為會按照漢語拼音把自己的姓氏寫成Li,所以反而並不會被視為與早期移民海外的華人同姓。當然在翻譯成中文時,無論寫法怎麼樣,這些華人的姓氏一般都還會翻譯成“李”。

美國曆史上的李姓望族

剛才我們已經說到,李(Lee)姓在美國是一個大姓,而這個姓氏的人口在美國之所以這麼多,和美國曆史上一個有名的李姓家族史密切相關的。比如在美國曆史上的李姓名人中,國內朋友最為熟悉的恐怕就是美國南北戰爭期間美利堅聯盟國軍隊(南方軍)統帥羅伯特·李將軍了,而其實羅伯特·李只是這個家族眾多名人中的一員而已。

美英兩國都有好多人姓李,他們是華裔嗎?為何與中國無關又有關?

開創了弗吉尼亞李姓家族的理查德·李

美國這個李姓家族的先祖名叫理查德·李。他22歲時從英國移民到英國北美殖民地弗吉尼亞州。並很快以律師身份得到了當地政界人士的賞識,成為了弗吉尼亞州的司法部長。之後他很快建立了自己的種植園,購買了大量的黑奴與白人合同奴工(答應做七年苦力以償還從英國移民到美國路費的英國白人)。後來他的財富就迅速增加,等到他去世的時候,他已經在弗吉尼亞州擁有了1300公頃的土地,成為了弗吉尼亞州的首富,而他的家族也成為了一個規模龐大,後代枝繁葉茂的名門望族。

裡查德·李的孫子托馬斯·李建立了北美歷史上非常有名的地產投機公司俄亥俄公司,而他的兩個兒子則都成為了美國獨立宣言的簽署人和首屆參議員。公元1849年,理查德·李的曾外孫扎卡里·泰勒又成為了美國第12任總統。而大家最為熟悉的羅伯特·李則是理查德·李的曾曾曾孫子。羅伯特·李的父親亨利·李曾經參加美國獨立戰爭,羅伯特·李自己則很早就進入了美國西點軍校學習,畢業之後隨即加入美軍,後來曾經參加了美墨戰爭等戰爭,並因軍功得到不斷晉升。

美英兩國都有好多人姓李,他們是華裔嗎?為何與中國無關又有關?

美利堅聯盟國軍隊總司令羅伯特·李

羅伯特·李出生於美國保留奴隸制最為堅定的弗吉尼亞州,他自己的家族也有很悠久的蓄奴傳統,而且他還通過婚姻繼承了自己岳父的大量奴隸,因此他在美國南北戰爭爆發之後選擇加入了實行奴隸制的美利堅聯盟國軍隊,成為其統帥。雖然美利堅聯盟國在美國內戰中最終戰敗,但羅伯特·李卻成為了與古羅馬時代漢尼拔和二戰時隆美爾那樣的悲情英雄,反而在美國民間,特別是美國南方民間擁有了極高的威望。以至於在他身後,他的姓氏“李”甚至在美國南方成為了非常受歡迎的男孩名字。1900年這個名字在美國所有男孩名字中排名第39位,後來甚至一些美國女孩也開始叫這個名字,這也使美國帶有“李”這個名字的人數量進一步增加。

為什麼Lee會被翻譯成“李”?

所以說到這裡大家也就瞭解了為什麼歐美會有那麼多人姓名裡帶有“李”。但也許一些朋友看到這裡又會產生一個疑問,即明明Lee和中國的“李”姓完全沒有關係,而Lee這個讀音雖然和“李”比較接近,但翻譯的時候其實也有很多選擇,比如可以翻譯成“利”、“立”和“力”,但當初為什麼要翻譯成和中國姓氏一模一樣的“李”呢?

這其實就中國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一種外國人譯名實踐有直接關係了。對歷史感興趣的朋友可能知道,其實中國史籍裡很早就出現過外國人的譯名。比如《後漢書》裡就曾經記載大秦國王安敦曾經派遣使者來到中國。而現在一些學者認為這段記載裡的安敦就是古羅馬歷史上的皇帝安敦寧(Antoninus),所以可以說雖然當時的中國對外界的瞭解相對比較有限,但對於外國人名還是基本上按照其讀音照實翻譯,並沒有去想辦法把它翻譯成中國式的姓名。

美英兩國都有好多人姓李,他們是華裔嗎?為何與中國無關又有關?

古羅馬皇帝安敦寧可能也曾經以“安敦”這個名字在中國史書裡留名

後來隨著佛教傳入中國,中原地區的古籍上開始出現了大量的與佛教相關的印度和其他地區人名,但無論是佛祖釋迦牟尼(Śākyamuni)還是阿南陀(Ānanda)、鳩摩羅什婆(Kumārajīva)以及菩提達摩(Bodhidharma),這些譯名基本都是按照其原文發音翻譯成漢字的,當時的譯者和後來使用的人們也都沒有把它們改成與中國人名類似的名字。

但是這種做法在明末清初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因為從那時開始有大量的歐洲傳教士來到了中國。這些傳教士為了方便傳教,在剛到中國的時候,曾經自稱為西儒。那麼自稱為“儒”,如果一張嘴自報姓名就是十來個沒有任何意義的中國字,恐怕也就很難得到中國人的認同。所以差不多是從在這個時代,開始許多傳教士就開始根據自己原文名字的讀音給自己取起了中國式姓名。

比如早期來華的天主教傳教士利瑪竇,他的真名叫Matteo Ricci,如果按讀音翻譯過來,應該是馬泰奧·裡奇。應該說利瑪竇這個通用名和他的本名讀音還是比較接近的,而且利瑪竇這三個字只是相對接近中國人姓名的習慣,還不能完全算是中式姓名。但這種取名思路在此之後就成為了來華傳教士取名的慣例,後來幾乎所有的來華傳教士都會取一箇中式姓名,特別是姓氏,一定要用中國姓氏。比如清朝另外兩位非常有名的傳教士湯若望和南懷仁,他倆的本名分別是約翰·阿達姆·紹爾·馮·貝爾(Johann Adam Schall von Bell)和費迪南德·維比斯特(Ferdinand Verbiest),其本名,特別是姓氏和中式姓氏之間可以說連邊都不太能沾上了。

美英兩國都有好多人姓李,他們是華裔嗎?為何與中國無關又有關?

龍華民長這樣

而在此前後,比較有名的傳教士中式姓名還包括羅明堅、金尼閣、鄧玉函、範禮安、傅泛際、羅雅谷、龍華民等等。就這樣,使用中國姓名常用漢字翻譯外國人名逐漸就成為了一種慣例。而這種習慣到民國時期更是登峰造極,以至於竟然形成了一個規範:即在翻譯外國人名時其姓氏的第一個字必須取自中國的《百家姓》。比如現在也有很多人熟悉的托爾斯泰和果戈裡這兩個俄國文豪在民國時期就曾被翻譯成陶思道和郭歌裡。而有些產生於當時的譯名甚至一直沿用到今天,比如以“薛定諤的貓”這個典故而聞名的薛定諤(Schrödinger),如果按現代的方式音譯,差不多會譯成施羅丁格爾。薛定諤這個譯名就很明顯還是受到了傳教士中式姓名的影響,而且專門使用了“薛”這個中國姓氏。當時與之類似的姓氏譯名還有丘吉爾、顧拜旦、王爾德、白求恩、張伯倫等等。所以Lee這個歐美姓氏在那時也就很自然地被翻譯成了“李”。

美英兩國都有好多人姓李,他們是華裔嗎?為何與中國無關又有關?

這位科學家的名字被譯成“薛定諤”主要是因為“薛”是個中國姓

但這種音譯方法在當時就很有爭議。魯迅先生就曾經專門寫過一篇文章,叫《不懂的音譯》諷刺非要在《百家姓》裡給外國人找姓這種不倫不類的方式。而且這種翻譯方法在很多時候並不能準確的傳遞外國人姓名的真正讀音,還會給人造成誤會,所以後來隨著時代的發展,就漸漸的被淘汰掉了。


不過有些雖然是用上述方法翻譯,但讀音又確實比較接近的譯名卻也沒有一刀切地被拋棄,而是約定俗成地沿用了下來,比如“張伯倫”和“李”。但這樣反而使他們和現代的其它譯名有了很大的反差,甚至有時候會讓人誤解,以為這些姓氏和中國有什麼特殊的關係,但其實這只是一個時代在現代文化中留下的一個特殊烙印而已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