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丹安排荊軻刺秦王是昏招嗎?他的具體計劃是什麼?

戰國後期,秦國實力愈加強大,嚴重威脅到東方六國的生存。公元前227年,燕國太子丹派刺客荊軻入秦行刺秦王嬴政,然而荊軻的刺殺行動卻以失敗告終,結果不僅荊軻本人被殺,燕國也遭到了秦國報復性打擊,最終慘遭滅國。

上述這個荊軻刺秦王的歷史事件對許多中國人來說都不會感到陌生,不過這個事件背後卻讓人產生了一些疑問。當時燕國實力很弱,而秦國卻非常強大。太子丹為什麼要冒這麼大的風險安排荊軻刺秦王?按常理來說,即便荊軻行刺成功,燕國也大概率會遭到秦國毀滅性打擊,太子丹作出這樣的安排究竟是神志錯亂還是另有原因?他的具體計劃又是什麼呢?

太子丹安排荊軻刺秦王是昏招嗎?他的具體計劃是什麼?

根據《資治通鑑》中的記載,太子丹一直擔心秦國的擴張會危及到燕國生存,於是他先是去找燕國太傅麴武商討對策。麴武提出燕國應該與西面的趙、魏、韓三國,南面的齊、楚兩國聯合,再與北面的匈奴交好,以共同對付秦國。太子丹卻說:“太傅之計,曠日彌久,令人心然,恐不能須也。”(太傅的策略耗時太長,我們恐怕等不及。)看到這裡,許多人可能會覺得太子丹是個急功近利的傻蛋,難怪會走捷徑安排荊軻刺秦王這一昏招。然而事實真相卻沒有那麼簡單。

太子丹安排荊軻刺秦王是昏招嗎?他的具體計劃是什麼?

太子丹為什麼不聽麴武聯合東方六國的建議呢?答案其實很簡單,因為這個建議在當時的情況下根本做不到。後來太子丹找到荊軻商議刺秦對策,他開門見山地對荊軻說道:“今秦已虜韓王,又舉兵南伐楚,北臨趙;趙不能支秦,則禍必至於燕。燕小弱,數困於兵,何足以當秦!諸侯服秦,莫敢合從。”(如今秦國已俘虜了韓王,又發兵南伐楚國,北伐趙國;趙國不能抵抗秦兵,如果趙國被滅,那麼戰禍必然會降臨到燕國。燕國弱小,常年受戰事困擾,怎麼能抵抗秦國進攻呢?各國諸侯都被秦國的強大所震懾,不敢實行縱向聯合共同對抗秦國。)從太子丹的這段話中就可以看出,麴武提出所謂的與各國聯合策略其實根本不具備執行條件。因此後人在吐槽太子丹出昏招的同時,也得看到他當時所處環境的無奈。

太子丹安排荊軻刺秦王是昏招嗎?他的具體計劃是什麼?

值得一提的是,太子丹安排荊軻刺秦王的主要目的並非是想一殺了之,而是有更重要的打算。他的具體計劃是希望荊軻能夠劫持秦王,逼迫秦王答應歸還已侵佔的各國領土。如此一來,各國就有足夠的實力聯合起來對抗秦國,戰國七雄各霸一方的狀態就能得以繼續維持。春秋時期一位叫曹沫的魯國將領就幹過這樣的事,結果還真的迫使齊桓公退還所佔領的魯國領土。不過要是秦王被劫持後堅決不答應退還土地,那就只好讓荊軻將秦王殺死。到時候秦國內部必然會出現混亂,這也能為六國的生存帶來轉機。

後世許多人都覺得太子丹安排荊軻刺秦王是昏招,可是在當時的情況下,刺秦的計劃只能說是沒有辦法的辦法,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奮起反擊。從這個角度來說,太子丹的做法還是有一定可取之處的。

參考文獻:《資治通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