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辛棄疾《水龍吟·過南劍雙溪樓》,盡顯“沉雄”本色

辛棄疾在公元1194年之前,曾就任福建安撫使。眾所周知,辛棄疾作為主戰派,屢屢受到主和派的饞害誣陷,並因此而落職。

在福建任職時期,辛棄疾途經南劍州,登覽歷史上有名的雙溪樓。因有感於目光所至之景色,於是寫下了一篇盡顯自己“沉雄”本色的詞作:

詩詞:辛棄疾《水龍吟·過南劍雙溪樓》,盡顯“沉雄”本色

水龍吟·過南劍雙溪樓

(南宋)辛棄疾

舉頭西北浮雲,倚天萬里須長劍。人言此地,夜深長見,鬥牛光焰。我覺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待燃犀下看,憑欄卻怕,風雷怒,魚龍慘。

峽束蒼江對起,過危樓,欲飛還斂。元龍老矣,不妨高臥,冰壺涼簟。千古興亡,百年悲笑,一時登覽。問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陽纜。

詩詞:辛棄疾《水龍吟·過南劍雙溪樓》,盡顯“沉雄”本色

抬頭觀看西北方向的浮雲,駕馭萬里長空需要長劍,人們說這個地方,深夜的時候,常常能看見鬥牛星宿之間的光芒。

我覺得山高,水潭的水冰冷,月亮明亮星光慘淡,待點燃犀牛角下到水中看看,剛靠近欄杆處卻害怕,風雷震怒,魚龍兇殘。


詩詞:辛棄疾《水龍吟·過南劍雙溪樓》,盡顯“沉雄”本色

兩邊高山約束著東溪和西溪衝過來激起很高的浪花,過高樓,想飛去但還是收斂作罷,我有心像陳元龍那樣,但是身體精神都已老了,不妨高臥家園,喝著涼爽的酒,躺著涼爽的席子。

這時登上雙溪樓,我就想到了千古興亡的事情,想到自己的一生不過百年的悲歡離合,嬉笑怒罵。是什麼人又一次卸下了張開的白帆,在斜陽夕照中拋錨繫纜?

詩詞:辛棄疾《水龍吟·過南劍雙溪樓》,盡顯“沉雄”本色

品讀賞析:

祖國的壯麗河山,到處呈現著不同的面貌。吳越的柔情軟黛,自然是西子的化身;閩粵的萬峰刺天,又彷彿像森羅的武庫。古來多少詩人詞客,分別為它們作了生動的寫照。

辛棄疾這首《水龍吟·過南劍雙溪樓》,就屬於後一類的傑作。

這首詞作於1192年,當時辛棄疾正在福建任職。

詩詞:辛棄疾《水龍吟·過南劍雙溪樓》,盡顯“沉雄”本色

詞的上片寫登臨南劍州雙溪樓,撫今懷古。把南劍、雙溪樓的地名、地理形勢、歷史傳說全部鋪敘開來。把崇高和猙獰全部熔於一闋,在視覺、聽覺、觸覺、心理各方面,製造出審美的張力。

這種意象之間的審美張力和語氣上的沉鬱頓挫裡應外合,曲盡情致。世人都說這個地方劍光沖天,辛棄疾俯仰天地,卻有高山壓頂,潭空水冷之感。

剛想燃犀覓劍,卻又畏懼魚龍飛舞、風吼濤怒。一語一轉,一步一頓挫,寫出既想覓劍報國,又因現實冷峻而憂饞葦譏之情。

情融於景,景與情會,自然就是“峽束蒼江”、“欲飛還斂”的姿態了。

詩詞:辛棄疾《水龍吟·過南劍雙溪樓》,盡顯“沉雄”本色

據此,下文才有了陳元龍“冰壺涼簟”之所想了,登樓遠眺,便產生了千古興亡之慨嘆。

結尾用一片斜陽,深寓國憂而卸帆系舟,終究也因國事難為而產生了歸去之念頭。

辛棄疾採用當地傳說,結合眼前奇幻蒼茫的景色。

寄寓他自身壯志未酬、抑鬱蒼涼的心情,委婉頓挫,展現了作者矛盾與無可奈何的心緒。

同為豪放詞,前人常用“清雄”評價蘇東坡的詞作,而辛棄疾的這首詞,則盡顯了自己“沉雄”的本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