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的人千篇一律,聰明的人絕不仁慈,看看姜子牙的小故事


善良的人千篇一律,聰明的人絕不仁慈,看看姜子牙的小故事

史書中的姜子牙就是副高大上的形象,屬於全面輔佐型的人才,而且在政治上也頗有建樹。姜家子孫後代,多有美女,多與諸侯國聯姻。封神榜裡姜子牙沒有被封神,估計是他自己早就計算好的,畢竟上天的神仙們,老婆不能娶多了,酒肉也不能吃多了,哪裡比得上凡間的王侯。掌握一國權柄,這也才是人間樂土。

所以,姜子牙到了齊國以後,自然要樹立威信,然而那年代的高人很多,尤其是一些無政府主義的人,常常發表些高論,所謂高論也就是不跟隨朝廷的腳步,偏偏特立獨行,比如殷商的箕子,據說曾經就是隱居世外,周武王還親自前去拜訪,想要請他出山。

箕子的命運還算是好,雖然估計在西周的地盤上終究待不下去,最後跑到朝鮮半島,去建立了自己的王國。好歹箕子也是殷商王族,也是有背景的人,自然比民間的隱士運氣好。齊國有兩個倒黴蛋,正好碰上姜子牙封國齊地,想要立威的時候。

善良的人千篇一律,聰明的人絕不仁慈,看看姜子牙的小故事

這兩個隱士的名字叫狂介、華士,即便翻遍典籍,也很難找到關於他們的記載,但是在當時既然可以被姜子牙注意到,肯定在民間的名氣也算是不錯的。他們其實還不像伯夷叔齊兩位,絕食還發誓不吃西周土地的糧食,當然伯夷叔齊據說也是某諸侯的王子,西周建國後,為了保護所謂貴族血統的傳承,只要不是窮兇極惡之人,往往就饒恕了,殷紂王的兒子也封賞了諸侯。

如此看來,自古以來,凡是沒有背景的人,就算是什麼高士,平時受到官方的賞識和民間的讚許,一旦時運倒轉,就會遭到朝堂之人的誅殺。姜子牙是個聰明人,所謂西周貴族傳承,他肯定也是認同的,那麼找幾個人來立威,就得不是貴族的人。

狂介、華士就顯得比較冤枉,他們既非是殷商的舊臣,更不曾發表過什麼大逆不道的言論,無非就是不稱臣,不與諸侯往來,自己耕田,豐衣足食,不需要依靠任何人。用後世的說法,這種隱士就是根正苗紅的高人,是應該得到保護的。可惜勝王敗寇,姜子牙既然成了齊國的老大,那就是他說了算,他說殺,那就得殺。

善良的人千篇一律,聰明的人絕不仁慈,看看姜子牙的小故事

雖然周公勸阻姜子牙,不要殺害兩個高人,可是姜子牙卻為自己找了冠冕堂皇的理由,讓周公也無力迴天。姜子牙說“現在天下有種風氣很不好,一些隱士,不穿軍裝建立軍功,卻被大家尊重;不為百姓出力,卻享有大名。這樣可不是教育民眾的好方法啊。就彷彿是一匹千里馬,好是很好,可是如果無論車伕怎麼驅趕,就是不走,那麼這匹千里馬和一匹劣馬又有什麼不同呢?對於這樣的所謂隱士,我有什麼理由不殺掉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