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比爾·蓋茨勁敵,如今市值只有微軟零頭,IBM能否自我救贖?

當一個貴族沒落的時候,總有繼承人渴望續寫昔日的光榮與夢想。

微軟的宿敵----藍色巨人IBM也一樣。近日,Arvind Krishna一接任這家公司的CEO,就開始向數十萬員工傳遞一個信息:至暗時刻已過,美好未來就在眼前。

曾是比爾·蓋茨勁敵,如今市值只有微軟零頭,IBM能否自我救贖?

市值只有競爭對手的十分之一

從Arvind Krishna搶眼的履歷上看,人們確實應該信任他的論斷。

這位新CEO已在IBM工作了30年,不僅對其擁有深厚的感情,而且是一位傑出的技術專家,一直領導著IBM享譽業界的研究部門,還在2018年推動了IBM那場對Red Hat的340億美元收購案。

但從現實來看,Arvind Krishna所做的又像是在畫餅。

儘管IBM高層一直在努力砍掉一些利潤較低的業務,加大提高銷售額的力度,但實際成效卻不盡如人意,尤其在最近暴跌的資本市場上,這種尷尬更是明顯。截至最近一個交易日收盤,IBM的市值已跌至不到1000億美元,約為主要競爭對手微軟與亞馬遜的十分之一。

曾是比爾·蓋茨勁敵,如今市值只有微軟零頭,IBM能否自我救贖?

而那些熟悉IT歷史的人們都知道,在20世紀60年代到本世紀之初,IBM一直是一個繞不過的名字,今天,人們更關心Facebook、亞馬遜、奈飛、谷歌、微軟即所謂的FAANG組合,藍色巨人早已不再像上一代一樣屹立於技術領域,只能在黑夜裡默默追憶昔日的榮光。近期,冠狀病毒的大流行也為Arvind Krishna的遠大計劃蒙上了一絲陰影。

積弊已久的“藍色巨人”

按照計劃,Arvind Krishna將專注於將人工智能和混合雲作為未來的關鍵技術。問題在於,IBM將自己定位為久經考驗的靈活雲基礎架構和服務提供商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但到目前為止,IBM的雲技術業務還不足以有效地提高銷售或利潤。

曾是比爾·蓋茨勁敵,如今市值只有微軟零頭,IBM能否自我救贖?

Arvind Krishna又怎麼能夠讓人們輕易相信,他就可以帶領IBM實現突圍呢?

一朝天子一朝臣。Arvind Krishna上任伊始首先對於核心高管團隊進行了一定的調整,如前Red Hat首席執行官Jim Whitehurst將擔任IBM總裁,Bridget van Kralingen將成為主管全球市場營銷的高級副總裁,Howard Boville下個月加入IBM,領導雲業務。

不過,這些並不足以讓IBM重振過去的光榮與夢想,Arvind Krishna要想改善IBM的股價表現,並帶領其回到昔日的技術巔峰峰,必須處理好兩大關鍵問題。

一方面,100多年的歷史既是IBM的無上榮耀,也是這家老牌IT公司沉重的包袱,雖然有口皆碑的大型機為IBM帶來了非常穩定且豐厚的利潤,但缺乏增長性,對於提振股價沒有任何幫助,也影響了外界對於IBM到底是一家怎樣的公司的看法,Arvind Krishna有必要平衡好傳統現金牛業務與新興業務,為IBM找到新的增長點,而不是一個空有光輝歷史的“老傢伙”。

曾是比爾·蓋茨勁敵,如今市值只有微軟零頭,IBM能否自我救贖?

另一方面,相對於後起之秀來說,IBM無疑是一個臃腫到可怕地步的IT公司。截止到2019年底,IBM擁有35萬名全職員工,相當於蘋果的2.5倍、谷歌的3.5倍。20年前,明星經理人路易斯·郭士納曾成功幫助這家重振雄飛,實現了大象也能跳舞,但今天已經越來越困難。

這些員工的許多人都長期在IBM的服務業務中工作,帶著他們一起轉型無疑是一項難以想象的任務,Arvind Krishna會通過裁員讓IBM變得輕盈起來嗎?

IBM會迎來下一個喬布斯嗎?

十年前,當不少人也以為WINTEL時代的微軟錯過了搜索、移動等一系列機會,無法適應時代需要而遭到淘汰時,結果,薩蒂亞·納德拉走馬上任CEO後,通過大刀闊斧的內部重組、裁員、併購、全面擁抱雲計算等措施,再造了微軟帝國。

曾是比爾·蓋茨勁敵,如今市值只有微軟零頭,IBM能否自我救贖?

2019年4月,微軟成為繼蘋果和亞馬遜之後全球第三個突破萬億市值大關的科技巨頭。憑藉這些成就,薩蒂亞·納德拉亦名利雙收,同年11月,登頂2019《財富》年度商業人物榜單第1位。

當然,另一個常常被作為老牌科技巨頭成功復興的典型案例是蘋果,當年“二進宮”的喬布斯把蘋果從破產邊緣拯救了回來。

好消息是,Arvind Krishna跟薩蒂亞·納德拉、史蒂夫·喬布斯一樣,都屬於“老人”,而非空降兵。薩蒂亞·納德拉在擔任微軟CEO前已在該公司工作了整整20個年頭,喬布斯則親手創立了蘋果,Arvind Krishna也在IBM工作了三十年。

曾是比爾·蓋茨勁敵,如今市值只有微軟零頭,IBM能否自我救贖?

相對於“空降兵”,這些內部人知道所在公司的全部家底,更熟悉錯綜複雜的內部環境,能更快地推動新產品、業務的發展。

現在,IBM已經為Arvind Krishna提供了同樣的機會,只是他能成為IBM的史蒂夫·喬布斯或薩蒂亞·納德拉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