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想說的是《寶貝兒》,卻為何都在吐槽楊冪?

電影《寶貝兒》上映將近一個月了,吐槽的很多,但真正看過的好像很少,畢竟票房在那裡放著。而且作為一部文藝片,

《寶貝兒》的口碑也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大多數人都給於了很低的評價。

明明想說的是《寶貝兒》,卻為何都在吐槽楊冪?

絕大多數吐槽的人,都集中在了楊冪的演技上。從整體觀影的角度來說,江萌的表現確實沒有什麼特別突出的地方。從頭到尾一成不變的表情,很少有情緒的爆發。僵硬的動作,外加楊冪自身聲音導致的語言虛弱無力,諸多過於尖銳的缺點,導致觀眾很容易出戏。

所以說,這次楊冪自毀形象的自我挑戰之作,可以說是失敗的。她註定沒有辦法像一眾演技派一樣,成為觀眾心中的寶貝兒。

明明想說的是《寶貝兒》,卻為何都在吐槽楊冪?

從電影本身來說,屬於現實主義題材作品,劇本有點像是為女主量身定製。影片整體的敘事的節奏處在一種壓抑的狀態,全程觀影心裡都不太好受。卻又因為導演沒有可以的去渲染悲劇,又不會那麼的難受。影片所探討的一些話題其實也是一個很難去解答的問題。棄嬰、殘疾兒童、收養孤兒等等。

用一種不歌頌也不批判的態度,彷彿只是在單純的記錄他們的生活,他們的故事,他們的存在。讓影片有一種時代和環境被還原的現實質感,引出了導演想要跟大家討論的問題。法理與人情,理智與情感,甚至生存與死亡。

明明想說的是《寶貝兒》,卻為何都在吐槽楊冪?

江萌這個角色對於楊冪,個人感覺一如當年《功夫》裡的啞女對於黃聖依。導演都明白演員本身的弱點,刻意的去弱化。然而不同的在於,楊冪本身的流量,她的熱度,比當年的黃聖依高了可不止一個級別。以至於絕大多數觀眾,在電影甚至都沒有上映的時候,就已經給電影打上了爛片的標籤,一方面吐槽楊冪只會拍偶像劇,從來不願意提升自己演技,另一方面又不願意給她一個提升自己的,證明自己的機會,實在有點矯枉過正。

明明想說的是《寶貝兒》,卻為何都在吐槽楊冪?

其實,如果觀眾真的走進影院,願意用一種平和的心態去欣賞這部影片。這部家大嘴裡的爛片,好像也沒有那麼爛。至少中規中矩,敘事明白,主題也很明確。

導演劉傑,他想要表現的是人的生存狀態:面對體制約束,面對道德譴責,人會做出怎樣的選擇與改變,又如何與隨之而來的後果共處。通過江萌的視角,把他的疑問,他的困惑完整的展現在了影片裡。並且完整的給大家講述了這樣一群人,這樣的一個故事。

這樣帶著問題的影片,想必本來就不會那麼受到大家的關注。但如果主角不是楊冪,電影的評分是否也不會這麼低?

也許是。

那麼另一個問題又來了,如果不是楊冪,電影又會有多少人看呢?創作者心中的想說的是《寶貝兒》故事,可觀眾,只看到了楊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