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我們該為缺陷兒傾家蕩產,還是早早放棄長痛不如短痛?

說到華語電影,侯孝賢是一個繞不開的名字。

《寶貝兒》我們該為缺陷兒傾家蕩產,還是早早放棄長痛不如短痛?

賈樟柯曾經說,或許在華人世界裡,只有侯孝賢才能拍出我們的此刻,拍出我們的現在。

雷諾阿說:“一個導演一生只在拍一部電影”。

所以楊德昌敘述民族自省,蔡明亮獨喜愛情悱惻,李安詮釋文化衝突,而侯孝賢導演,則愛捕捉時光脈絡——童年記憶,青年躁動,父輩往事成為候導電影中的敘事主體。他將時代中的人,轉化為不可磨滅的電影表達。

《寶貝兒》我們該為缺陷兒傾家蕩產,還是早早放棄長痛不如短痛?

侯孝賢(Hou Hsiao-hsien),1947年出生於廣東梅縣,1948年移居臺灣。臺灣電影導演、監製及編劇,臺灣電影的代表人物之一。

1981年,侯孝賢拍出第一部長片《就是溜溜的她》,在這部影片中,他運用長鏡頭而造就出的視覺風格,後來成了他電影的標識。

《寶貝兒》我們該為缺陷兒傾家蕩產,還是早早放棄長痛不如短痛?

1989年執導的影片《悲情城市》獲第46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獎、西阿克特別獎和第26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獎。

《寶貝兒》我們該為缺陷兒傾家蕩產,還是早早放棄長痛不如短痛?

1993年憑藉《戲夢人生》獲得第4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2007年,侯孝賢獲第60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終身成就獎。2014年,獲第8屆亞洲電影大獎終身成就獎。

《寶貝兒》我們該為缺陷兒傾家蕩產,還是早早放棄長痛不如短痛?

2015年5月24日,侯孝賢憑藉電影《刺客聶隱娘》獲得第68屆戛納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寶貝兒》我們該為缺陷兒傾家蕩產,還是早早放棄長痛不如短痛?

但很久以來,侯孝賢拍攝的電影都讓人們有些太難看懂。他的電影似乎總是衝著拿獎去的,是給那些真正的專業、懂電影的人看的。即便不是導演,擔當監製,也會在影片中有著濃郁的侯式風格。

他對人生、電影藝術和人性的理解在深刻之中不免有些晦澀。也正因此,《寶貝兒》這部電影也讓會令人有些踟躕。

當然,這部侯孝賢監製的電影《寶貝兒》上映,也入圍的多倫多電影節特別展映單元。目前影片在IMDb評分8.5,並將作為入圍第66屆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唯一一部華語片在西班牙舉行歐洲首映,並參與競爭電影節最高獎項“金貝殼”獎。楊冪也憑此影片大幅地挑戰了自己的演技。

《寶貝兒》我們該為缺陷兒傾家蕩產,還是早早放棄長痛不如短痛?

那這部影片,是否會和之前的影片有所不同呢?

《寶貝兒》講述了一個因為嚴重先天缺陷而被父母拋棄的棄兒江萌(楊冪 飾),拯救另一個被父母宣判了“死刑”的缺陷嬰兒的故事。

《寶貝兒》我們該為缺陷兒傾家蕩產,還是早早放棄長痛不如短痛?

爛番茄高達100%的新鮮度,讓全球觀眾期待度爆棚。

《寶貝兒》我們該為缺陷兒傾家蕩產,還是早早放棄長痛不如短痛?

如海報上那句“如果我不完美,是否還是你的寶貝”,本片聚焦少數人群,講述一個有關殘疾棄嬰,讓人淚流滿面的故事。

美國電影媒體《綜藝》稱讚影片“極度的真實和引人入勝,充滿勇氣”,《好萊塢報道者》稱影片是“一部讓人迅速投入並冷靜下來的影片”,《寬銀幕》更是表示影片“沒有一秒鐘是浪費的”,有外媒稱“江萌本身就象徵著一場人道主義辯論,她證明了自己所代表的殘疾人群生存的可能性。

《寶貝兒》我們該為缺陷兒傾家蕩產,還是早早放棄長痛不如短痛?

“棄嬰”問題是中國社會的敏感話題之一,這一現象背後情與法的糾葛成為導演關注的焦點。

《寶貝兒》我們該為缺陷兒傾家蕩產,還是早早放棄長痛不如短痛?

影片中,郭京飛的孩子得了先天疾病“無肛症”,為了治療這個幾乎無法治療的疾病,郭京飛可能需要傾家蕩產來給孩子治療,負債累累卻最終不能如願。可就這郭京飛選擇放棄這個孩子時,卻被楊冪發現了。

《寶貝兒》我們該為缺陷兒傾家蕩產,還是早早放棄長痛不如短痛?

在楊冪給予的巨大壓力乃至公佈輿論、報警等各種威脅下,郭京飛被迫給孩子治療。但同時窮人的郭京飛哪有這樣的能力。在痛苦的掙扎下,郭京飛咬著牙給孩子治病,孩子卻還是死了。

《寶貝兒》我們該為缺陷兒傾家蕩產,還是早早放棄長痛不如短痛?

但隨著劇情的推演,真相卻浮出水面。

《寶貝兒》我們該為缺陷兒傾家蕩產,還是早早放棄長痛不如短痛?

原來,楊冪自己就曾經是一個這樣一出生就被父母遺棄的孩子。她被輾轉於各大醫院、福利院、護理中心……最後寄養在一老奶奶家中,二人相依為命。

在看到同樣身世的孩子後,楊冪怎會沒有惻隱之心?

《寶貝兒》我們該為缺陷兒傾家蕩產,還是早早放棄長痛不如短痛?

於是,一個很拷問內心的問題出來了:面對這樣的孩子,我們救還是不救?在幾乎不可能治癒的情況下,我們應該高高在上用道德的批判讓一個家庭身負重壓、支離破碎,最後全家失去生活乃至生存的權利,還是殘忍地放棄這個孩子的生命?

站在第三者的立場上動動嘴皮子總是很容易的,可所有的一切都是他人在承擔,難道第三者又會比父母更愛自己的孩子嗎?但如果孩子真的被治好了,就像劇中的楊冪一樣呢?

有數據統計,在中國,出生缺陷兒比例達5.6%;每年新增出生缺陷數約100萬例;平均每半分鐘就有一個出生缺陷兒降生;出生缺陷兒中約有30%在五歲前死亡,40%為終身殘疾……

「無肛症」,又名肛門閉鎖症,是一種先天性疾病,常發於新生兒。由於患者無法像正常人一樣排洩,因而不能多進食,只能整日承受病痛。

這種病症想要治療需要花費大筆的金額,而且還會留下一生的後遺症。總而言之,這種病就是會毀了人一生。

《寶貝兒》我們該為缺陷兒傾家蕩產,還是早早放棄長痛不如短痛?

這每年新增的100萬缺陷兒,有一部分早早夭折;有一部分遭父母拋棄;還有一部分,幸得父母疼惜,但整個家庭卻可能被高昂的醫療費用壓垮,乃至債臺高築……

這個問題,導演沒有給出答案,誰也無法給出答案。

影片中除了楊冪、郭京飛和李鴻其三位專業演員之外,其餘角色全部啟用素人,甚至有真實生活中的警察、福利院長等人物出現,這可以稱作是一部紀實性文藝影片。

《寶貝兒》我們該為缺陷兒傾家蕩產,還是早早放棄長痛不如短痛?

《寶貝兒》直指內心!也許也沒有人能給出真正的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