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孩子被打,老師卻說:你憑什還手?寶媽給了老師一巴掌


孩子從出生到長大,每個父母付出的心血都是數不清的,每個父母都想要孩子平平安安的長大,沒有人願意自己的孩子受到傷害。為了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很多家長選擇在孩子3歲左右就進入幼兒園。而很多家長覺得進了幼兒園,基本上就萬事大吉,寶寶可以由老師教導,自己只需要負責上下學的接送就可以了。

5歲孩子被打,老師卻說:你憑什還手?寶媽給了老師一巴掌

而現在獨生子女居多,哪個孩子不是爺爺疼奶奶愛的,加之每個孩子的性格不同,生活環境不同,在幼兒園中也會出現這樣那樣的矛盾和摩擦。

5歲孩子被打,老師卻說:你憑什還手?寶媽給了老師一巴掌

寶寶受欺負,老師反問:你為什麼要還手

明明是一個剛過5歲的小男孩,性格非常的開朗,在幼兒園中結交了很多好朋友,學習成績都非常的突出,明明媽對於自己的孩子也完全不擔心他不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明明也很讓媽媽省心。

5歲孩子被打,老師卻說:你憑什還手?寶媽給了老師一巴掌

但是週三下午,明明媽卻突然接到了幼兒園的電話,讓她去幼兒園一趟,說情況很嚴重,明明和同學打架了。

等明明媽媽到了學校之後,看到明明的身上也是有擦傷,臉上也掛了彩,很是心疼。

老師卻說:新來的同學先打了明明,是不對,但是明明還還手了,把人家打哭了就是明明的錯了。

媽媽聽了老師的話,頓時火冒三丈,聽完事情經過之後,明明媽媽站起來給了老師一巴掌,老師反手就要打明明媽媽。明明媽握住手腕,對老師說:“你憑什麼還手,按照你的想法不是不能還手嗎”

5歲孩子被打,老師卻說:你憑什還手?寶媽給了老師一巴掌

所以說,在幼兒園中多少會產生衝突和矛盾,這個時候家長和老師的處理方式顯得尤為重要了。

孩子之間發生衝突,家長的正確做法是什麼

  • 瞭解事情的經過

其實在幼兒園中發生衝突是很正常的事情,在幼兒園中老師的質量我們沒辦法左右也沒辦法選擇,但是我們孩子自身的行為準則和禮儀還是可以培養的。

5歲孩子被打,老師卻說:你憑什還手?寶媽給了老師一巴掌

如果這種事情發生在我們自己家庭中,我們首先要做的是搞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不要一味地職責孩子,而是大致瞭解事情的經過,並且做到心中有數,方便事情的解決和孩子的教育。

  • 告訴孩子,面對這樣的矛盾怎麼化解

當孩子遇到這種問題時,會怎麼做一般取決於父母對於這種事情的重視程度。因此父母對於問題的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孩子的行為。

5歲孩子被打,老師卻說:你憑什還手?寶媽給了老師一巴掌

家長如果可以做到正確的引導,那麼孩子養成積極的態度是很容易的。告訴孩子每個人都是不同,要學會接受別人的不同,告訴孩子每個人都可以有不同的想法,不要因為想法不一致而去傷害別人。

對於愛打人的孩子,不要認為只要減少與其他孩子的交流接觸就會減少他的這種傾向,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因為問題的本源是孩子自身的行為,外界的環境都是次要的。

5歲孩子被打,老師卻說:你憑什還手?寶媽給了老師一巴掌

相反,這樣的孩子更應該接觸更多的朋友,不斷的培養正確的行為習慣和意識,學習正確的社交方法,讓自己意識到,打人是不對的。

同時要想正確的引導孩子的行為,光靠孩子自己是不行的,父母也要不斷的培養孩子對待事情的正確觀念,而培養這種習慣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通過內容健康的動畫片和繪本,形象的將正確的觀念傳遞給孩子。

5歲孩子被打,老師卻說:你憑什還手?寶媽給了老師一巴掌

像這本《快樂小松鼠行為習慣繪本》,用有趣的卡通形象和鮮麗的顏色給孩子帶來一個又一個有趣的故事,在故事中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的行為習慣,培養孩子正確的行為習慣。

5歲孩子被打,老師卻說:你憑什還手?寶媽給了老師一巴掌

這套故事書共有10個主題《爸爸睡覺我不吵》、《不再亂吃零食》、《第一次去上幼兒園》、《快樂小松鼠去超市》、《媽媽,祝您生日快樂》、《陌生人,快走開》、《說好了就要去做》、《我會表達自己》、《我可不是懶孩子》、《我要自己穿衣服》。

5歲孩子被打,老師卻說:你憑什還手?寶媽給了老師一巴掌

這些故事和孩子的生活都是關聯度很高的,能夠更好的吸引孩子,從而獲得啟示。

需要購買的家長,點擊下面的商品卡就可以購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