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查泰萊夫人的情人Lady Chatterley's Lover》有感

我在讀《查泰萊夫人的情人Lady Chatterley's Lover》這本書之前,並不知道作者勞倫斯是個gay,還曾和煤礦工人和農夫搞得熱火朝天,也沒有事先去了解他和父母的背景故事,我一開始只是把此書當做俗套的“飢渴的主婦與英俊的水管工”的故事隨便讀讀。讀了幾個章節之後,書中關於康妮和梅勒斯的微動作微表情和心理描寫的細膩程度震撼了我,如果作者不是心理學大師,那麼他一定有過類似的切身體驗。關於森林中的景物描寫也是一絕,你在閱讀時幾乎可以嗅到野花的香氣,雨後泥土和樹木的香味。書裡的幾乎每一個角色都有其象徵意義,作者顯然是反對工業化的,不僅在作品一開始就無情閹割了資產階級的代表克利福德,還在康妮的視角中,多次多角度對克利福德和梅勒斯進行了多重比較,每一次比較,克利福德都要矮一截,最後徹底輸給了自己的護林員梅勒斯。與其說結局是勞動人民最終戰勝了大資本家,不如說是,充滿生命力的,情感細膩的護林員最終戰勝了半條命的傲嬌的無能狂怒殘疾人(即使這位看似粗野的護林員在書的後半部分變得婆婆媽媽嘮嘮叨叨起來)。“我們大家都是這樣。我們靠著意志的力量把內心的直覺與理性的認識割裂開來。這就造成了恐慌或者說是擔心,一旦遭到打擊,其危害就成十倍地增長。”

另外,本書中還提出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觀點。“問題不在於孩子的出身,而在於他命中註定的位置怎樣。把任何一個孩子放在統治階級裡,他都會成長為一個相當的統治者。把公子王孫們拋到群氓中去,他們就會成為一介庶民,成為群氓中的一個。關鍵是環境的巨大壓力造就人。”我覺得克利福德沒說錯,在那個私生子和情人遍地的時代,康妮無論和誰生個查泰萊家的繼承人,只要智商普通,繼承了莊園和煤礦,得到了優質的教育,這個孩子沒有理由不成長為一位貴族老爺的樣子。

至於結局,看似是開放性結局,其實可以參照現實中勞倫斯母親的人生結局,我覺得康妮很可能最終也難以獲得幸福,但是能夠成長為一位充滿生命力的,不受束縛,勇於追求自我的女性本來就非常棒了。


讀《查泰萊夫人的情人Lady Chatterley's Lover》有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