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体张近东

矛盾体张近东

世间事多奇妙。

当王健林在万达2016年年会上忘情演唱崔健的《一无所有》时,张近东也用励志歌曲《我相信》亮嗓苏宁的年度盛典。

只是谁也不知道,当时分别看着提词器上的“我永远是一无所有”和“我相信明天”的两位大佬能否猜到两年后的一桩“接盘”买卖——2019年春节过后,苏宁易购收购万达百货下的所有37家百货商店。

与这次收购相对应的是,苏宁易购正以一种狂飙突进的姿态快速扩张其商业版图,甚至在2018年上半年创造了一天最多新开300多家店的纪录。除此之外,张近东还说接下来要像“3D打印”一样开店。

看起来,苏宁正用令人惊叹的速度执行着张近东在2017年提出的“智慧零售大开发战略”。然而,若将苏宁此刻的转型速度与之前转型电商进行对比,问题便显现出来:曾经重视“慢即是快”的张近东现在要求员工“先开枪后瞄准”,是不是矛盾了?

事实上,这种矛盾还有很多。

犹豫的冒险者

1990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未建立,27岁的张近东却从国有企业辞职,决定下海创业——在南京宁海路用积攒的10万块租下200平方米的小门面开始做空调生意。

主动放弃铁饭碗的张近东像是一位冒险者,创业的第一年,张近东赚得1000万,当时万元户还很稀少。

1999年9月份,张近东做出战略转型决策:从“批发重心”转为“零售重心”,尝试连锁经营。当时苏宁内部出现普遍的反对,张近东却强硬地坚持“谁再说搞批发,就开掉谁”。这一变革战略实施之后,苏宁在两年时间内,从专注于江苏市场的区域连锁转为全国连锁。

十多年后,张近东在颁发苏宁互联网创新奖时说:“创新就是这样,很多人不信的时候,你信了;很多人犹豫的时候,你冲在了最前面;当大家都开始动起来时,你已经在创造历史了!”

然而张近东不得不承认,他就曾在别人创造历史的时候因为犹豫而错过最好的时机。

2009年,随着电脑的普及,智能手机、移动终端的出现,张近东决定进军线上,苏宁易购由此诞生,此前中国并未有传统零售企业里涉足网络。然而彼时的中国电商市场已经有了捷足先登的阿里与京东,并且囿于多年线下的传统打法,张近东对转型电商的理解只停留在“+互联网”的物理加法。甚至在苏宁易购发展早期,由于内部利益分配不明晰,线上线下还出现“左右手互博”的尴尬局面,用户体验也很糟糕。而此时的淘宝与京东商城却在资本的助力下羽翼渐丰。

跟纯线上的电商相比,PC时代的苏宁从起步便已落后于人一大截。对此,张近东的解释是“苏宁早在1999年就关注电商了,只不过当时中国互联网的运用和物流业等基础设施都还不健全,宽带都没入户,消费者几乎还没有网购的意识,那时国内的电商都无一例外的失败了”。

按照这样的解释,苏宁便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而这直接导致苏宁易购不得不在之后的互联网市场追赶先行者的份额。

创业之初早早瞅准商机,电商时代却迟到,张近东好像无畏又忌惮。如果说这是张近东性格的矛盾点,那么其广觅合作也同样与性格里的强势构成矛盾。

合作的强势者

很少有企业能同时与阿里、腾讯、万达等巨头都有过合作,苏宁是其中一个,即使是死对头京东,也曾经和苏宁有过联手。

在张近东的定义里,2017年是中国消费升级的元年,也是苏宁互联网零售的新起点。与此同时,张近东的“朋友圈”也在不断扩大。

2015年,在阿里入股苏宁之前,张近东曾在采访中表示,随着零售业业态不断的发展进化,行业的竞合关系必然发生变化,伙伴朋友也可能变成对手敌人,对手敌人可能变成伙伴朋友。

随后的8月10日,阿里宣布将以约283亿元人民币战略投资苏宁。

12月,王健林和恒大集团总裁夏海钧、融创集团董事会主席孙宏斌等300多位地产圈大佬出现在苏宁“智慧零售大开发战略”的公布现场。

2017年,腾讯控股作为主发起方,联合苏宁、京东、融创对万达商业进行投资;同一年,张近东9向许家印的恒大地产战略投资200亿元;2018年,苏宁与三星电子于南京苏宁总部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2019年3月,苏宁投资、一汽、东风汽车、长安汽车、腾讯、世嘉利、阿里等公司共同出资近百亿,合伙拟投资以新能源汽车为主的共享出行产业,组建出行公司。

在合作之外,苏宁依旧与合作伙伴保持着界限。例如,当外界皆以为苏宁归于阿里系时,张近东转身加入了腾讯的局。另外,苏宁小店的快速铺开,也可视为对盒马鲜生的竞争。

而这背后的动机,大概能从张近东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说的话里推导出来。他说:“现在大家只提阿里,不提苏宁了。”

一向以低调含蓄、乐于合作的形象示人的张近东在强调苏宁的存在,实际上,张近东很少服软。董明珠曾经说,“张近东说我强势,他比我还强势。”

1992年,苏宁负责人拿着500万元支票找负责格力江苏市场的董明珠购买空调,但是,董明珠并未接受这张支票,理由是“和江苏五交化达成地区代理协议”。就这样,张近东与董明珠在电话里进行了长达四十分钟的骂战。

2006年,风头正劲的黄光裕包机直奔南京,目标是收购苏宁。 张近东在钟山高尔夫球场上迎接了他,却回应说:“你不要买苏宁,我做不过你就送给你。买,你是买不起的。”

2012年8月30日,张近东接受采访时放出狠话:“上半年易购增速是120%,如果京东的增速比苏宁易购快,我就把苏宁送给他。”

一边是铺天盖地的合作合约,一边是不愿服软的直面对抗,也许这对矛盾能用一个“利”字来解决,正如张近东与董明珠的握手言和。而另一对矛盾的解决,同样有利于苏宁。

忽视细节的谋略家

当苏宁智慧零售方案落地,很多人开始说,张近东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也许这盘棋早就开始下起,甚至从刚开发苏宁易购时就已落子。张近东在那时看到了一件事并将宝压在上面:线上线下是不可分割的,二者终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那个时候,实体被看作企业互联网化的累赘,线下衰败论甚嚣尘上。

2009年,在苏宁易购上线的同时,张近东宣布“科技转型智慧服务”的新十年发展战略。具体而言,就是先互联网化,将原有线下的资源和能力拓展到线上,拓品类、加大技术应用、开展数据化运营;融合之后,线上渠道和技术再反哺线下,不断改造和优化线下实体的业务流程和管理,并通过技术应用丰富场景和业态,最终实现线上线下O2O融合运营的智慧零售。

棋行至此,无论是线上的互联网大佬还是线下的地产巨头都已经着手布局零售转型。

2017年12月,张近东加快战略部署,对外发布了“三年(2018-2020)造极”计划——2018年,苏宁要实现新开5000家店目标,集团交易规模挑战两万亿;到2020年,苏宁线下门店要达两万家,交易规模则要冲刺四万亿。

张近东说:“互联网时代,苏宁不是跟随者,我们走的是苏宁自己的路,唯有造极,才能让苏宁智慧零售从趋势变为优势,并最终成为胜势。”

2019年,张近东在在参加长三角工商峰会时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要想实现零售行业整体的智慧升级,必须整合全行业、全渠道的力量,打破场景壁垒、实现不同场景之间的优势互补,让每个企业都能在智慧零售体系中拥有自己的位置,并能在智慧零售的进程中获益。”

由此来看,张近东的战略关键词聚焦于“全”,但落地之后的细节却遭到质疑。

例如,在知乎上搜“苏宁小店的优势在哪里”,网友答案包括“强制加班,却不批加班申请”、“第一次看到不依据市场和顾客流量订销售目标的公司”、“外销不成转内销,常规操作”……

事实上,苏宁小店承担着“最后一公里”的终端角色,直接面向万千消费者输出苏宁的产品和服务,同时也最直接影响到用户体验。

从网友反馈来看,虽然张近东提出的“先开枪,后瞄准”给了员工试错机会,但同时也会导致对落实问题的纠正周期偏长,进而受到质疑。

战略家没有知微见著,这是不应延续的矛盾。

或因个人性格,或因利益考量,使得张近东呈现出很多矛盾现象,也许正因如此,至今还没有任何标签明显地被贴到这位世界五百强大佬的身上 ,就像人们提到他不知属于儒商还是枭雄。

不过有些事不能矛盾,张近东向来明明白白。

从2003年开始,每年两会期间,张近东的身影都会出现在首都,他已连续17次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建言献策。于此同时,张近东带领的苏宁也曾两次获得总理莅临参观。

此外,苏宁的发展转型也与时代政策相契合。在2015年3月6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首次指出,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彼时的苏宁,在互联网转型进程中正在经历从“+互联网”到“互联网+”的转型。

自2015年起,苏宁就开始结合企业转型,探索电商的扶贫模式。目前,依托智慧零售的模式优势和资源优势,苏宁围绕乡村振兴逐步形成了“一二三四五”发展战略。

今年4月份,在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张近东表示,苏宁将加速依托智慧零售的全渠道资源优势,深化“走出去”与“引进来”战略,推动全球商业互联互通……

商业离不开人性,张近东身上的矛盾和不矛盾实际上都是人性复杂面的一种表现,而这种复杂存在于芸芸众生之间。

总体来说,无论是冒险者判断失误、合作中性格强势,还是谋略下细节不足,都共同存在并呈现出今日的张近东。而今日的张近东,创造出这样的苏宁:由传统经济的领先者到互联网经济的追赶者,再到产业融合下的优势者。

据苏宁易购集团总裁侯恩龙介绍,收购万达百货之后,37家苏宁易购广场将基于自身经营基础,整合苏宁极物、苏宁红孩子、苏宁小店等其它业态,并联合原有供应商完成业态融合改造,打造集吃喝玩乐、购物为一体的智慧零售广场。

看上去,苏宁正坚定走在张近东规划的道路上,前方风景如何,让时间来说话吧。

1.《苏宁为什么赢》,徐军 何丹

2.两任总理为何都给张近东好评?,华祥名

3.野心家张近东,子弹财经,蛋总

4.张近东的交杯酒,商业人物,于静

5.如何解读张近东的智慧零售之道?,中国网

6.“两会”17年,张近东的家国情怀,财经无忌

7.先开枪后瞄准,张近东的试错逻辑,Tech Web

8.张近东:民企高质量参与 为“一带一路”增色添彩,中国网

9.张近东谈智慧零售:终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国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