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篇皆是經典《滕王閣序》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軫,地接衡廬。

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

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

【豐城龍劍】晉・王嘉《拾遺記》卷十:「昔吳國武庫之中,兵刃鐵器,俱被食盡,而封署依然。王令檢其庫穴,獵得雙兔,一白一黃,殺之,開其腹,而有鐵膽腎,方知兵刃之鐵為兔所食。王乃如其劍工,令鑄其膽腎以為劍,一雌一雄,號『干將』者雄,號『鏌鎁』者雌。其劍可以切玉斷犀,王深寶之,遂霸其國。後以石匣埋藏。及晉之中興,夜有紫氣衝斗牛。張華使雷煥為豐城縣令,掘而得之。華與煥各寶其一。試以華陰之土,光耀射人。後華遇害,失劍所在。煥子佩其一劍,過延平津,劍鳴飛入水。及入水尋之,但見雙龍纏屈於潭下,目光如電,遂不敢前取矣。」《太平御覽》卷三四四引南朝宋・雷次宗《豫章記》曰:「吳未亡,恆有紫氣見於牛鬥之間,佔者以為吳方興,唯張華以為不然。及平,此氣愈明。張華聞雷孔章妙達緯象,乃要宿,屏人問天文將來吉凶,孔章曰:『無他象,唯牛鬥之間有異氣,是寶物之精,上徹於天耳。』『此氣自正始、嘉平至今日,眾鹹謂孫氏之祥,唯吾識其不然,今聞子言,乃正與吾同。今在何郡?』曰:『在豫章豐城。』張遂以孔章為豐城令,至縣移獄,掘深二丈,得玉匣,長八九尺,開之得二劍:一龍淵,二即太阿。其夕牛鬥氣不復見。孔章乃留其一匣龍淵而進之,劍至,張公於密發之,光焰曄曄,煥若電發。後張遇害,此劍飛入襄城水中。孔章臨亡,誡其子恆以劍自隨。後其子為建安從事,經淺瀨,劍忽於腰中躍出,初出猶是劍,入水乃變為龍,逐而視之,見二龍相隨而逝。」《晉書・張華傳》亦載,文有不同。

【陳蕃懸榻】《太平御覽》卷四七四引吳・謝承《後漢書》曰:「徐稚字孺子,豫章人。家貧常自耕稼,恭儉義讓,所居服其德,屢闢公府不起。時陳蕃為太守,以禮請署功曹,稚不免之,既謁而退。蕃在郡不接賓客,唯稚來特設一榻,去則懸之。後舉有道,拜太原太守,皆不就。」又引晉・袁山松《後漢書》曰:「周璆字孟玉,為樂城令,逍遙無事,縣中大治。去官,徵聘不至。陳蕃為太守,璆來置榻,去懸之。」《後漢書・徐稚傳》、《後漢書・陳蕃傳》亦載。

雄州霧列,俊採星馳。

【二俊採】《晉書・陸機傳》:「至太康末,與弟雲俱入洛,造太常張華。華素重其名,如舊相識,曰:『伐吳之役,利獲二俊。』」《世說新語・言語》:「陸機詣王武子」梁・劉孝標註引《晉陽秋》:「平吳之利,在獲二俊。」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嶽、湛曜聯璧之光,機雲標二俊之彩。」

臺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

【東南之美】《爾雅・釋地》:「東南之美者,有會稽之竹箭焉……西南之美者,有華山之金石焉。」

都督閻公之雅望,棨戟遙臨;宇文新州之懿範,襜帷暫駐。

十旬休假,勝友如雲;千里逢迎,高朋滿座。

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

【蛟龍入懷】晉・葛洪《西京雜記》卷二:「董仲舒夢蛟龍入懷,乃作《春秋繁露》詞。」

【子云吐鳳】晉・葛洪《西京雜記》卷二:「揚雄讀書,有人語之曰:『無為自苦,玄故難傳。』忽然不見。雄著《太玄經》,夢吐鳳凰,集《玄》之上,頃而滅。」《太平御覽》卷九一五引《西京雜記》作「雄著《太玄經》,夢吐白鳳皇,集其項上而滅。」

【紫電青霜】《西京雜記》卷一:「高祖斬白蛇劍,劍上有七採珠、九華玉以為飾,雜廁五色琉璃為劍匣。劍在室中,光景猶照於外,與挺劍不殊。十二年一加磨瑩,刃上常若霜雪。開匣拔鞘,輒有風氣,光彩射人。」晉崔豹《古今注・輿服》:「吳大皇帝有寶刀三,寶劍六。一曰白虹,二曰紫電。」

家君作宰,路出名區;童子何知,躬逢勝餞。

【名區】南朝梁・王屮《頭陀寺碑文》:「惟此名區,禪慧攸託。倚據崇嚴,臨睨通壑。」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

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

【潦水】《楚辭・九歌》:「寂寥兮收潦而水清。」

儼驂騑於上路,訪風景於崇阿;臨帝子之長洲,得天人之舊館。

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

【下臨無地】《楚辭・遠遊》:「下崢嶸而無地兮,上寥廓而無天。」

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迴;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

【鶴洲鳧渚】《西京雜記》:「梁孝王好營宮室苑囿之樂。作曜華之宮。築兔園。園中有百靈山。山有膚寸石。落猿巖。棲龍岫。又有雁池,池間有鶴洲鳧渚。其諸宮觀相連延亙數十里。奇果異樹瑰禽怪獸畢備。主日與宮人賓客弋釣其中。」

披繡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

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彌津,青雀黃龍之舳。

【鐘鳴鼎食】《左傳・哀公十四年》:「左師每食,擊鐘。聞鐘聲,公(宋景公)曰:『夫子將食。』既食又奏。」《孔子家語・致思》:「從車百乘,積粟萬鍾,累茵而坐,列鼎而食。」

雲銷雨霽,彩徹區明。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衡陽雁歸】唐・陸璣《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廣要》卷下之上:「《山海經》雲:雁門山,雁出其間,在高柳北。舊說,鴻雁南翔不過衡山(注:衡山為地名,三國時吳置衡陽縣)。今衡山之旁,有峰曰回雁,蓋南地極燠,人罕識雪者,故雁望衡山而止。」

遙襟甫暢,逸興遄飛。

爽籟發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雲遏。

【響遏行雲】《列子・湯問》:「薛譚學謳於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餞於郊衢,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薛譚乃謝求反,終身不敢言歸。」晉・張華《博物志》亦載,文大略同。

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

【睢園】即梁園、兔園。見「鶴洲鳧渚」。

【彭澤】陶潛。

【朱華】曹植《公宴詩》:「秋蘭被長坂,朱華冒綠池。」

【臨川】謝靈運。

四美具,二難並。

【四美】南朝 宋 謝靈運《擬魏太子鄴中集詩序》:「天下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者難並。」

【四美】南朝 宋 謝靈運《擬魏太子鄴中集詩序》:「天下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者難並。」

窮睇眄於中天,極娛遊於暇日。

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

【天地盈虛】《易・豐》:「天地盈虛,與時消息。」

望長安於日下,目吳會於雲間。

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

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

【失路】楊雄《解嘲》:「當途者升青雲,失路者委溝渠。」

【萍水相逢】《楚辭・九懷》:「竊哀兮浮萍,泛淫兮無根。」

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

【帝閽】《楚辭・離騷》:「吾令帝閽開關兮,倚閶闔而望予。」

嗟乎!

時運不齊,命途多舛。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馮唐易老】《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唐以孝著,為中郎署長事文帝。事文帝輦過,問唐曰:『父老何自為郎?家安在?』唐具以實對……七年,景帝立,以唐為楚相,免。武帝立,求賢良,舉馮唐。唐時年九十餘,不能復為官,乃以唐子馮遂為郎。」

【李廣難封】《史記・李將軍列傳》:李廣與從弟李蔡俱事漢,「蔡為人在下中,名聲出廣下甚遠,然廣不得爵邑,官不過九卿,而蔡為列侯,位至三公。諸廣之軍吏及士卒或取封侯。廣嘗與望氣王朔燕語,曰:『自漢擊匈奴而廣未嘗不在其中,而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擊胡軍功取侯者數十人,而廣不為後人,然無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豈吾相不當侯邪?且固命也?』」

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

【賈誼之屈】《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載:賈誼,雒陽人,博學多才,通曉諸子百家之書。漢文帝時,一年之中由博士提升為中大夫官職。絳侯周勃和灌嬰等忌其才能,對他進行中傷陷害,「乃短賈生曰:『雒陽之人,年少初學,專欲擅權,紛亂諸事。』於是天子後亦疏子,不用其議,乃以賈生為長沙王太傅。」後又作梁懷王太傅。「居數年,懷王騎,墮馬而死,無後。賈生自傷為傅無狀,哭泣歲餘,亦死。」

【梁鴻賃廡】《後漢書.逸民傳.梁鴻》:梁鴻過京師,作《五噫之歌》,「肅宗聞而非之,求鴻不得……遂至吳,依大家皋伯通,居廡下,為人賃舂。」

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

【君子見機】《易・繫辭》:「君子見機而作,不俟終日。」

【知命】《易・繫辭》:「樂天知命,故不憂。」

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窮當益堅,老當益壯】《後漢書・馬援傳》:「丈夫為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

【郎潛白髮】《漢武故事》:「上(漢武帝)嘗輦至郎署,見一老翁,須鬢皓白,衣服不整。上問曰:『公何時為郎,何其老也?』對曰:『臣姓顏名駟,江都人也,以文帝時為郎。』上問曰:『何其老而不遇也?』駟曰:『文帝好文而臣好武;景帝好老而臣尚少;陛下好少而臣已老。是以三世不遇,故老於郎署。』上感其言,擢拜會稽都尉。」

【青雲之志】《史記・範睢蔡澤列傳》:「須賈大驚,自知見賣,乃肉袒膝行,因門下人謝罪。於是範睢盛帷帳,侍者甚眾,見之。須賈頓首言死罪,曰:『賈不意君能自致於青雲之上,賈不敢復讀天下之書,不敢復與天下之事。賈有湯鎪之罪,請自屏於胡貉之地,唯君死生之!』」揚雄《解嘲》:「當途者入青雲,失路者委溝渠。」

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

【貪泉】《晉書・吳隱之傳》:「朝廷欲革嶺南之弊,隆安中,以隱之為龍驤將軍、廣州刺史、假節,領平越中郎將。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門,有水曰貪泉,飲者懷無厭之慾。隱之既至,語其親人曰:『不見可欲,使心不亂。越嶺喪清,吾知之矣。』乃至泉所,酌而飲之,因賦詩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懷千金。試使夷齊歡,終當不易心。』及在州,清操愈厲,常食不過菜及乾魚而已,帷帳器服皆付外庫,時人頗謂其矯,然亦終始不易。」

【涸轍】《莊子・外物》:「莊周家貧,故往貸粟於監河侯。監河侯曰:『諾。我將得邑金,將貸子三百金,可乎?』莊周忿然作色曰:『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周問之曰:『鮒魚來,子何為者耶?』對曰:『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諾。我且南遊吳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鮒魚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與,我無所處。我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於枯魚之肆。』」《說苑・善說》亦載,文大略同,謂為莊周與魏文侯事。

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

【扶搖而上】《莊子・逍遙遊》:「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揹負青天而莫之天閼者,而後乃今將圖南。蜩與學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搶榆枋,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窮髮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千裡,未有知其修者,其名為鯤。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雲,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絕雲氣,負青天,然後圖南,且適南冥也。斥鷃笑之曰:『彼且奚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而彼且奚適也?』」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文選・潘岳(西征賦)》注引《東觀漢記》曰:「馮異,字公孫,拜為徵西將軍,與赤眉相距。上命諸將士屯澠池,為赤眉所乘;反走上回谿阪。異複合兵追擊,大破之殽底。璽書勞異曰:『垂翅回谿,奮翼澠池,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後漢書・馮異傳》亦載,文有不同。《太平御覽》卷三引《淮南子》曰:「日西垂,景(影)在樹端,謂之桑榆。」

孟嘗高潔,空餘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孟嘗不見用】《後漢書・循吏傳》:「嘗少修操行,仕郡為戶曹史。……嘗後策孝廉,舉茂才,拜徐令。……嘗竟不見用。年七十,卒於家。」

【窮途之哭】《晉書・阮籍傳》:「〔籍〕時率意獨駕,不由徑路,車跡所窮,輒痛哭而返。」

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

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

【終軍請纓】《漢書・終軍傳》:「南越與漢和親,乃譴軍使南越,說其王,欲令入朝,比內諸侯,軍自請:『願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軍遂往說越王聽許,請舉國內屬。」

【乘風破浪】《宋書・宗愨傳》:「愨字元幹,南陽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愨年少時,炳問其志,愨曰:『願乘長風破萬里浪。』」

舍簪笏於百齡,奉晨昏於萬里。

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

【芝蘭玉樹】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謝太傅問諸子侄:『子弟亦何預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諸人莫有言者,車騎答曰:『譬如芝蘭玉樹,欲使其生於階庭耳。』」另見《晉書・謝安傳》。

【孟母三遷】漢・劉向《列女傳》:「鄒孟軻之母也,號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遊為墓間之事,踴躍築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處子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戲為賈人街賣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處子也。』復徙,舍學宮之傍。其嬉遊乃設俎豆,揖讓進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之。及孟子長,學六藝,卒成大儒之名。」

他日趨庭,叨陪鯉對;今茲捧袂,喜託龍門。

【孔鯉趨庭】《論語・季氏》:「〔孔子〕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鯉退而學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不學禮,無以立。』鯉退而學禮。」

【李膺龍門】《太平御覽》卷四六五引晉・袁山松《後漢書》曰:「桓帝時朝廷日亂,李膺風格秀整,高自標尚,後進之士升其堂者,以為登龍門。」《後漢書・黨錮列傳・李膺傳》亦載,文大略同。有注曰:「以魚為喻也。龍門,河水所下之口,在今絳州龍門縣。辛氏《三秦記》曰:『河津一名龍門,水險不通,魚鱉之屬莫能上,江海大魚薄集龍門下數千,不得上,上則為龍也。

楊意不逢,撫凌雲而自惜;鍾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

【賦因楊意】《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蜀人楊得意為狗監,侍上。上讀《子虛賦》而善之,曰:「朕獨不得與此人同時哉!』得意曰:『臣邑人司馬相如自言為此賦。』上驚,乃召問相如。相如曰:『有是。然此乃諸侯之事,未足觀也。請為天子游獵賦,賦成奏之。』上許,令尚書給筆札。相如以『子虛』,虛言也,為楚稱;『烏有先生』者,烏有此事也,為齊難;『無是公』者,無是人也,明天子之意。故空藉此三人為辭,以推天子諸侯之苑囿。其卒章歸之於節儉,因以風(諷)諫。奏之天子,天子大說(悅)。」

【高山流水】《列子・湯問》:「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呂氏春秋・本味》:「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

嗚乎!

勝地不常,盛筵難再;蘭亭已矣,梓澤丘墟。

【蘭亭會】晉・王羲之《蘭亭集序》:「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 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金谷園】《世說新語・品藻》「謝公雲金谷中蘇紹最盛」梁・劉孝標註引晉・石崇《金谷詩序》:「餘以元康六年,從太僕卿出為使,持節監青、徐諸軍事、徵虜將軍,有別廬在河南縣界金谷澗中,或高或下,有清泉茂林,眾果竹柏,藥草之屬,莫不畢備;又有水碓、魚池、土窟,其為娛目歡心之物備矣。時徵西大將軍、祭酒王詡當還長安,餘與眾賢共送往澗中晝夜遊宴,屢遷其坐,或登高臨下,或列坐水濱,時琴瑟笙築,合載車中,道路並作,及住,令與鼓吹

遞奏。遂各賦詩,以敘中懷,或不能者,罰酒三鬥。感性命之不永,懼凋落之無期,故具列時人官號、姓名、年紀,又寫詩著後。後之好事者其覽之哉。」

臨別贈言,幸承恩於偉餞;登高作賦,是所望於群公。

敢竭鄙懷,恭疏短引;一言均賦,四韻俱成。

請灑潘江,各傾陸海云爾。

【潘江陸海】南朝梁・鍾嶸《詩品》上:「謝混雲:『潘詩爛若舒錦,無處不佳;陸文如披沙簡金,往往見寶。』……餘常言陸才如海,潘才如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