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深陷網絡直播的青少年心理誤區:既有捷徑,何須努力


近幾年,短視頻、網絡直播等娛樂方式成了一種流行。

「熱點」深陷網絡直播的青少年心理誤區:既有捷徑,何須努力

於是便有了我們現在“刷屏式”的生活——眼睛鎖死屏幕上,三五秒的趣味視頻從頭刷到尾,偶爾蹦出來一個讓人眼前一亮的視頻,輕輕鬆鬆成了對方的粉絲。

如此反覆的吸粉漲粉,堆砌個人知名度不但日漸普遍,而且日漸猖獗。

不知不覺間,這種自媒體式的形式成了賺錢的捷徑。從空閒、尋求趣味性的中年人再到為尋求“刺激”內容的青少年們,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沉迷其中,無法自拔。你看,不用出家門,也不需要給別人打工幹活就可以掙到錢,這不是天大的好事嗎?

所以我們看到了太多帶貨的人,也看到了太多借才藝與顏值出名的人。視頻中的他們統一有著一張虛假的臉,用盡各種各樣的表演換得看客的點擊關注。

其實,這也沒什麼,不過是一類人的生活方式罷了。

直至今天,各種軟件不可控地走向了低齡化。

「熱點」深陷網絡直播的青少年心理誤區:既有捷徑,何須努力

01

“好東西”都是會上癮的

為什麼短視頻、直播會發展成今天這樣?

人人都在說流量,人人也都在追著流量的動向。如果只是看流量,它也許是一種順應時代產生的人氣數據。但如果我們是以利益為前提看待這個事情,那麼流量就成了難以讓人掌控的變數。

因為,人多多少少都存在著一定量值的窺私慾。就像鄰里鄉親的閒聊就是避不開家長裡短,我們的休閒娛樂就是離不開頭條八卦一樣。平時更有看到別人做什麼,自己也忍不住想嘗試下的好奇心。

大人都是如此,更何況是孩子。

「熱點」深陷網絡直播的青少年心理誤區:既有捷徑,何須努力

孩子的自控力差,沒有人能保證那些還未在孩子們心裡樹立起概念的“常識”能夠對他們的思維的起到積極影響。

積極和消極就像一面鏡子,鏡裡境外所映相似之物,好與壞難分難辨。

年後,一條名為“12歲男孩兩天打賞25個主播”的新聞成了熱點的榜首。對於兒子的行為,收入低微的母親從震驚到絕望,最後求助時都差點哭出來。

她說:“這個年是真的沒過好,這錢差不多是我一年的收入…”

家長是不理解的,也不明白平臺的規則。但孩子明白嗎?這一點,值得我們思考。有時候會不會孩子只是看到了感興趣的內容,什麼都沒管就按了?會不會連他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幹了什麼?

僅僅是覺得“還不錯”、“很好玩”,就像上了癮一樣,失去了應有的思考能力與理性思維。

「熱點」深陷網絡直播的青少年心理誤區:既有捷徑,何須努力

02

“努力”遠不如捷徑

充值去玩遊戲,充不充錢選擇權在我們這裡,福利待遇卻掌控在遊戲開放商手裡。

真相是開發商們也未必缺我們那幾十塊錢,反倒是我們缺了必需的裝備,心癢難耐。一來二去,小錢升級到大錢,才會恍然原來自己已經扔進去這麼多的錢。

過路看客也是如此,一個道理的不經意與不在意,才徹底成全了那些堅持把視頻、直播當職業的網紅群體。

正在成長的青少年們,多數在還沒有自己判斷能力的情況下就被帶偏了。他們開始沉迷於自己找到的“新世界”;他們的思想開始同化於所見所聞;他們開始不自覺開始學習這樣的成名方式。

「熱點」深陷網絡直播的青少年心理誤區:既有捷徑,何須努力

“為什麼我一定要讀書呢?”

“為什麼我不可以像他們一樣自在?”

“為什麼我不試試呢?”

“萬一,我也能收穫幾百萬的粉絲,我也能掙很多錢去過我想要的生活呢?”

當年輕的孩子們心裡有了慾望,這些慾望吞噬了他們最初的模樣。

「熱點」深陷網絡直播的青少年心理誤區:既有捷徑,何須努力

03

“你的努力”燦若驕陽

其實,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感受世界。

有人看到的世界行程匆忙,於是便投身於生活,忙碌而充實;有人看到的世界冷暖共生,於是更專注於自我修行;有人看到的世界溫暖美好,於是發自內心熱愛生命,棲身於世。

但無論選擇哪一條路走下去,努力都是前進的第一步。

一切的虛擬給到你的是雜念,並無營養。雜念多了,原本平坦的路也變得崎嶇了。最後是你遮住了自己的雙眼,不再看向真實的未來,進而迷失本心、毀了本心。

「熱點」深陷網絡直播的青少年心理誤區:既有捷徑,何須努力

生而為人,我們都是脆弱的。

沒有一帆風順的人生,沒有順心如意的幸福,更沒有觸手可得的成就。你想要的一切,都藏在你踏踏實實走來的每一步。

你若踏實努力、千里足下,必將自帶光芒、燦若驕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