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有大门就必有“大墙”,你知道为什么吗?

我们一直都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但他体现在哪里呢?我们的历史太过于厚重,很多的发明创造都湮没于历史的风尘中,后世的人民只能从故纸堆和博物馆中去窥得一二...让人惋惜,但是其实我们还有一个途径去了解,那就是保留至今的建筑,都说建筑是凝固了的艺术,他能够直观的体现当时的文明水平。

在古代有大门就必有“大墙”,你知道为什么吗?

不需要诸如故宫般皇家气派的恢宏建筑、不需要苏州园林般秀气婉约的建筑,普通人家里的民宅保留至今,从中也可以看出我们文化的痕迹!太大的我们不讲,今天说说如今已经是不常见的照墙了。

在古代有大门就必有“大墙”,你知道为什么吗?

那什么是照墙?

它又称照壁、影壁、影墙。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用于遮挡视线的墙壁。有砖砌和木制,也有少数琉璃和石造的。设置在院门内或面对院门和宫门之外,用作挡风、障蔽之屏,其上常有雕塑。在古代基本上是大户人家中才会有的东西,我们在古代影视剧中也可以看到。

在古代有大门就必有“大墙”,你知道为什么吗?

在古代有大门就必有“大墙”,你知道为什么吗?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很久远,甚至于春秋战国之前。而现在你如果去到北京故宫参观就会发现它大量的存在。他有琉璃、石雕材质的,上面的纹饰多为花草走兽。例如:北京故宫养心殿心门外有仿木结构五彩琉璃鸳鸯戏水和华丽的宝相花影壁;景仁宫和永寿宫雕刻有夸张的蹲兽,或称"虫八、虫夏",代替抱鼓,四周镶以汉白玉边框,边框上饰以浮雕福相花、卷草等花卉大理石影壁和九龙壁等,北海公园还有元代铁影壁。

那他的作用是什么?

两个字"遮挡"。其中还体现了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中庸、藏拙。中国自古就是比较推崇"内秀"风格,处事相较于委婉和中庸。所以直到现在,中国人还是比较委婉的,而不是像西方人那样直来直去。

在古代有大门就必有“大墙”,你知道为什么吗?

照墙就是基于这样的思想出现了,在古代显得一户人家有地位,那门一定非常注重"大门"。"大门"一定要"大"才会有气势。但是吧你门是大了,大门一开里面的情况也就被人看的一清二楚了,加之封建礼教的年代,女眷是不能轻易出门的,何况还被人从大门中窥视呢?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就出先了照墙。而照墙的位置在门后和门前都可以,门后的叫内照墙也就内影壁,门外的同理叫做外影壁。

衍生意义

我们一直比较讲究"天人合一"。非常注重环境对人的影响,环境好你才能住的舒服。你想啊,要是门前没有块墙挡着,你在家中坐着,怀里抱着小妾,和友人一起边看侍女舞蹈,边品尝美味佳肴。这时候要是天气大变,骤然狂风起,一阵妖风"哐"的一声吹开你家大门,直逼你而来,打翻美酒,贪图佳人,还把你吹了个狗吃屎,你还谈了什么风流名仕的姿态?保证你第二天就在士人中出了名。倘若有个照墙所在,风经过被强行分开成两股,并呈现"S"型路线过来。到你面前已经是强弩之末,这时候你只会感觉到春风拂面,侍女裙摆摇曳多姿,歌照唱、舞照跳、酒照喝,好不快活~

在古代有大门就必有“大墙”,你知道为什么吗?

风水意义:

这个属于题外话,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辩证吸收,我就引用下,不展开论述,各位看官读者了解下就好,毕竟现在凭农村建房的政策,你也没土地面积可建照墙,但是土豪大佬请随意:

《水龙经》中有"直来直去损人丁"之说,所以气流不能直冲厅堂或卧室,否则不吉。而且,气流直冲,还主不聚财。而影壁、照壁可以阻挡气流,使冲煞气流放缓,从而协调住宅内外之气;照壁、影壁还可遮蔽视线,保持气畅,这点又与"曲则有情"的风水原理相吻合,而且有助于钱财的积聚。现在的很多户型中有门冲、穿堂煞的情形,对家人的健康、财运形成不利影响,需要引起大家的注意。照壁影壁有化解风水避煞的作用。

在古代有大门就必有“大墙”,你知道为什么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