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於民間的帝王:漢宣帝劉詢的忍辱負重與王霸之道

文|烏啼月

劉詢:劉病已,漢武帝劉徹曾孫,戾太子劉據之孫,徵和二年(前91年)因受到巫蠱之禍的牽連,尚在襁褓中的劉病已被收押監獄,監獄生活一直持續到劉病已5歲。到了後元二年(前87年),漢武帝大赦天下,劉病已便交由祖母史家所養育。原本這個流落民間的皇室以為平靜安寧的生活已是最大的幸福,可未曾想命運將會再次眷顧他,而這一次,等待他的竟然是漢王朝的皇帝之位。

機遇

公元前74年四月,昭帝崩。六月昌邑王劉賀即位,但僅在位27天,就被皇太后下詔令廢黜。同年七月,漢宣帝劉詢即位,年僅18歲。

機會往往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這位劉賀顯然沒有準備好,第一,忽略了當時朝廷的狀態:霍光威望極盛,勢力遍佈朝野,不僅群臣信任,就連皇太后也是霍光外孫女。第二,他也高估了皇位的權力,他以為做了皇帝便可以權傾天下。可最終的結果是你不聽我霍光的話,就滾,我找個聽話的人當皇帝便是。

於是劉病已憑藉是漢武帝曾孫的正統血脈,得到了這個機會,順利成為了漢王朝的第十位皇帝,而且通過了霍光以及朝臣的考驗。他不僅沒有犯下劉賀同樣的錯誤,還正確的判斷了自己處境並且給出了建議:即蟄伏,聽話,等待機會。

長於民間的帝王:漢宣帝劉詢的忍辱負重與王霸之道

初登繼位的智慧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小時候的監獄生活以及民間生活為漢宣帝的持久戰提供了寶貴經驗,第一,他不僅拒絕了霍光還政的要求,而且還規定所有的政事都必須先報告霍光,之後再上報皇帝。其次,他不僅給予了霍光極大的尊重與權力,而且賞賜了霍氏族人。第三,在公元前70年,漢宣帝娶了霍光之女霍成君並冊封為皇后。需要注意的是這是漢宣帝的第二位皇后,第一位皇后是與他共甘共苦的民間妻子許平君,奈何被人陷害至死。

總之,漢宣帝在登基之初,幾乎所有的政權都出自霍光,霍光所謂攝政者,漢宣帝則為傀儡。如果任憑這樣下去,恐怕百姓就只知霍光而不知漢宣帝了。但聰明的漢宣帝找到了方法,既然朝廷說了不算數,那就是求得名揚天下,民心所向。

  • 第一件事情,大赦天下,分別是在登基之初(公元前74年)以及立霍成君為皇后時(公元前70年)。大赦天下為漢宣帝贏得了仁政、任君的名聲。
  • 第二件事情,為祖上撥亂反正,恢復曾祖母衛子夫、祖父劉據、祖母史良娣、父親劉進、母親王翁的名譽,併為其議諡號,修建陵墓。不僅如此,漢宣帝還為其曾祖父漢武帝修建廟宇,供百姓瞻仰,以示漢武帝之威名。百善孝為先,況且是君王之孝,自然再次得到百姓的認可。
  • 第三件事情,其實跟漢宣帝並沒有直接關係,只是碰巧校尉常惠率領烏孫軍隊正好大勝匈奴,只是碰巧漢宣帝是皇上,所以在宣傳上,漢宣帝自然是英明神武的代表。
長於民間的帝王:漢宣帝劉詢的忍辱負重與王霸之道

雖然皇帝登基大赦天下,修建陵墓是常規操作,但我們需要注意的是,其一,巫蠱之禍牽連甚廣,為其祖上恢復名譽的同時也是在為那些跟隨他們祖上的人恢復名譽,與此同時,這些人一定會在大赦範圍內。其二,恢復祖上的名譽等同於在說是漢武帝錯了,為此給漢武帝修建廟宇乃是大智。

總之一句話,霍光在朝堂之上風光無限,漢宣帝則是在民間風光無限。魚和熊掌顯而易見,這大概就是為臣的無奈吧,事情雖然都是你盡力辦的,但名聲卻都是皇帝的。

地節二年(公元前68年),霍光去世,漢宣帝以皇帝的規格厚葬了霍光。隨著霍光的去世,漢宣帝終於站在了帝國最高裁決者的位置。請記住這個時刻,此時的漢宣帝不再只是漢王朝的繼承者,而是漢王朝太平盛世的開拓者。

長於民間的帝王:漢宣帝劉詢的忍辱負重與王霸之道

霍光像

王霸之道,天下殷富,百姓康樂

王道,以仁義統治天下的政策,即仁政。

霸道,則是君主憑藉武力、刑法、權勢等進行統治的政策,即法治。

施以王道還是霸道?漢宣帝的選擇是二者兼之。即一方面嚴刑峻法,另一方面施行仁政。因為原本就是流落民間的皇室,所以漢宣帝不僅感同身受地體會到百姓的不容易與生活的艱難,也能夠切身體會到官吏、土紳豪強對於百姓、弱勢群體的壓迫與掠奪。與此同時,他也明白選擇任意一方都可能會造成偏移和不公,於國於民都是不利的。

施以仁政,漢宣帝多次減免賦稅,輕徭薄賦,降低鹽價,沒收土紳豪強土地並還於百姓種植,整飭基層吏治還百姓公平。其中還免除了漢高祖功臣們嫡長子孫們的賦役。大赦天下,不僅赦免了被霍氏矇蔽裹脅而沒有具體犯罪的人,還將霍光列於麒麟閣十一功臣之首。改名避諱,原本應該是百姓改名避諱皇帝,漢宣帝則是為了讓百姓避諱更容易些,將自己劉病已改為劉詢,並且將之前因為觸犯名諱的人全部赦免。有恩必報,因為從小在監獄長大的他更是懷有一顆感恩的心,將那些曾經給予他滴水之恩的人,以禮相待,均以賞賜。


長於民間的帝王:漢宣帝劉詢的忍辱負重與王霸之道

漢宣帝

施以苛政,亦是因為漢宣帝在監獄長大的緣故,於是他第一個整飭的便是官吏,他希望百姓、弱勢能夠得到公平的審判,也希望法治能夠避免官吏濫用職權。嚴懲土紳,個人認為是因為漢宣帝在民間生活的苦,所以對土紳漢宣帝早有偏見,漢宣帝的政策是:百姓犯了錯,可以輕罰,若是土紳豪強犯了錯,那就需要重罰,甚至殺頭。還將土紳豪強的地還給百姓耕種,總之在漢宣帝時期,土紳豪強需要時刻注意自己的德行品質。

當然與施仁政完全不同的是,漢宣帝還有著另外一副面孔——性喜誅心。簡單講就是有點迫害症和妄想症,漢宣帝經常追究大臣們言外之意的動機治罪,比如,當時的大儒蓋寬反對漢宣帝任用宦官參政,便上疏諫言,其中有一句話是這樣的:“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家以傳子,官以傳賢,若四時之運,功成者去,不得其人則不居其位。”這句話其實是希望皇帝學習仁政,但漢宣帝的想得是你希望我退位讓賢?於是下令逮捕了蓋寬,蓋倫不願被論罪,於是便自刎了。漢宣帝從來都不是心慈手軟之人,而是愛恨分明,愛便以仁政,恨則會以嚴苛。

這就是漢宣帝,他仁慈的一面是因為小時候受過的苦,他殘忍的一面也是因為小時候受過的苦。他的仁政使得國家休養生息,百姓安居樂業。他的苛政,使得官吏在其位謀其政,培養了大量的良吏。而且漢宣帝在位時,積極發展經濟,雖說功不抵過,可漢宣帝的光芒是掩蓋不了的。漢宣帝的時代,不僅是西漢經濟的極盛期,也是西漢國威極盛期。

長於民間的帝王:漢宣帝劉詢的忍辱負重與王霸之道

五星出中國,利中國

“五星出中國,利中國”,這是1995年,考古人員在漢代西域精絕國首都尼雅古城的王室目的發現的織錦上的話,正好呼應了《漢史》所記載的,“今五星出東方,中國大利,蠻夷大敗。”這是歷史的遙相呼應,它呼應的不僅僅是歷史,而是一個我們值得歎為觀止的時代——榮譽屬於漢宣帝時代。

作為漢武帝的嫡曾孫,漢宣帝對於西域的征伐也沒有停止過,而且取得的成就比漢武帝更甚。作為漢王朝的開拓者,自公元前71年起,漢宣帝集結軍隊,兵分五路出發,圍剿匈奴,所到之處,匈奴皆因聞風喪膽而逃走,所謂不戰而屈人之兵。此後數時間,漢軍皆以大勝而歸。到了公元前60年,西漢在烏壘城建立西域都護府,鄭吉為第一任西域都護。這一事件是具有歷史意義的:它標誌著西域從此成為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漢宣帝不該被漢武帝的光芒所掩蓋,作為後繼者他不僅是一個合格的繼承者,也是西漢帝國登峰造極的開拓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