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鑑:從包衣看華裔

導讀:當此之時,許多同胞都不知道怎麼看待華裔的問題,也不知華裔將去往何方,歷史總是循環往復的,歷史上有那麼一個群體,他們的出現、興盛,乃至消亡,能完美解答今人的疑惑。

史鑑:從包衣看華裔

包衣,滿清最偉大的發明,包衣即是奴隸,滿清的包衣一開始不過是生存艱難的女真族人自願賣身為奴以求生存,後來在努爾哈赤建立後金政權的過程中劫掠了大量的俘虜,這群俘虜自動成為了滿清八旗貴族的奴隸,而俘虜中包含了女真人、蒙古人、漢人以及朝鮮人,一日為奴,則世代為奴,到清軍入關之時,包衣已有百萬之眾。

史鑑:從包衣看華裔

漢人包衣初期身處於清朝的最底層,當時還是後金的滿人還不夠強大,因此包衣們做著最髒最累最艱苦的活,生死榮辱操控於主人之手,如同當初的豬仔。隨著後金的壯大,包衣也越來越多,貴族們足夠富貴了之後,包衣也有了等級,受寵的包衣們生活待遇逐漸提高,而等到滿清統一全國之後,由於族人的稀少,滿清開始啟用大量的包衣奴才,協助滿人統治河山。

史鑑:從包衣看華裔

滿清的發展史就是漢人包衣的發展史,自1614年明將李永芳降清開始,漢人包衣的群體迅速擴大,而隨著滿清的壯大和明朝的衰退,投降滿清的漢人群體也就越來越多,劫掠而來的包衣也越來越多,明朝也就越來越弱,而這群人又反向哺育滿清,滿清由此越發的強大,強大的滿清又會自動吸引更多的人投降,如此循環,直至滿清一統中原。

史鑑:從包衣看華裔

包衣們本屬於社會的最底層,改變他們的命運的方法除了得到主子的恩寵,更有效的辦法就是創造一個更下一層的群體,因此漢人包衣們是最熱衷於幫助滿清開疆擴土的,而當滿清統一全國之後,原來的漢族群體瞬間成為了社會的最底層,而包衣們如同牧羊人養的鬣狗,忠誠的看護著牧羊人的羊群,以此換取更多骨頭以及滿足內心那股莫名的虛榮感。

史鑑:從包衣看華裔

剃髮易服的漢人們明顯不適應清朝的統治,這個時候包衣們發揮了偌大的作用,他們一邊用最惡毒的方式欺壓著原本一個族群的人們,以此證明自己的忠誠,欺師滅祖都不在話下,一邊又用極其誇張的言語炫耀自己那尊貴的包衣身份。趨吉避凶是人的本能,包衣如此,被欺壓的漢民也是如此,自此後,為自保,或為求存,包衣奴才成為了眾人爭相奪取的榮耀,哈腰的奴才,昂頭的包衣,莫不如此。

史鑑:從包衣看華裔

滿清滅亡後,失去了主子們的包衣們開始分流,一部分換個主子換個衣衫重操舊業,另外的一部分開始有意隱藏自己包衣的身份,尤其是新中國成立之後,那曾經顯赫的奴才身份成為了刻進骨子裡的恥辱,於是紛紛改頭換面,極力撇清自己的身份,表現的比任何人還要愛國,多麼奇妙的諷刺,然而這就是現實。包衣們條件比普通人要好太多,大多都讀過書,出過了很多文化人,這造就了當代社會太多的某知與某專,因此同胞們不必驚奇那些口吐惡臭的奇談怪論。

史鑑:從包衣看華裔

奴隸都不是天生的,一開始的包衣如此,初始的華裔同樣如此,有人固守,有人求變,世道就是如此,想要了解華裔,不妨多瞭解包衣,如此必能使疑惑者茅塞頓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