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後日本保留了天皇制度,卻廢除了貴族制度

對美國來說,保留天皇制是權宜之計,但廢除貴族制度是勢在必行的。

我們要看到,日本貴族體制的廢除不是孤立的,在二戰結束後,負有戰爭責任的德國也廢除了貴族制度,容克貴族們在一戰戰敗後倖存了,但是在二戰戰敗後失去了頭銜和莊園財產。

二戰後日本保留了天皇制度,卻廢除了貴族制度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西方的貴族體系是軍事化的,貴族出任軍官是傳統,這種傳統在德國又保持得非常完整,一戰期間三位總參謀長小毛奇,法金漢和興登堡都是貴族出身,魯登道夫就因為不是貴族所以只能屈居興登堡之下。

二戰時代,最早的那批元帥比如博克,萊布,克魯格,龍德施泰特等等都是容克貴族,後期希特勒有意提拔新人才把軍隊從容克手裡拿走。

所以在盟國看來,容克貴族是德國軍事力量的脊樑骨,又負有絕對的戰爭責任,所以必須處罰。

對日本也是一樣的邏輯,日本的貴族制度經過維新前的公武合體以及後來的華族令,刻意就是在模仿德國搞一個軍事貴族團體。

二戰後日本保留了天皇制度,卻廢除了貴族制度

除了舊時代的公卿和大名的後代之外,新封的貴族主要就是立下了軍功的將領,比如山縣有朋和桂太郎先後封公爵,東鄉平八郎封了侯爵,乃木希典封了伯爵等等。

另外,帝國還規定皇族必須參軍,而且皇族在軍內地位超然,比如當了陸軍參謀總長的閒院宮載仁親王和當了海軍軍令部長的伏見宮博恭王等等。

可以說日本的貴族體系是帝國軍事機器的重要組成部分。盟國為了懲罰帝國的軍隊,拿貴族體系開刀是非常正常,也是勢在必行的。

二戰後日本保留了天皇制度,卻廢除了貴族制度

​另外必須說明,從大正時代開始,日本貴族和藩閥對軍隊掌控力是逐漸下降的,一方面是因為貴族的人數太少(只有八百多個家庭),一方面是貴族的後代不太願意從軍,所以從昭和年代開始,陸海軍內部鬥爭從藩閥轉移到了更廣泛的統制派皇道派紛爭當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