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心“報復性漲價”抑制消費熱情

沒想到,餐飲業的報復性消費還沒來,報復性漲價先到了。多地網友在社交媒體上反映海底撈門店菜品價格上漲。海底撈回應稱,由於疫情和成本上漲,公司調整了部分菜品價格,整體價格上漲幅度控制在6%,各城市實行差異化定價。同樣身為明星企業的西貝近日也被發現菜價上漲。顯然,海底撈們正摩拳擦掌,要把疫情下的損失賺回來——既然客流量減少了,那就提高客單價。(4月7日界面新聞)

  疫情迫使全國人民“宅家”抗疫,線下消費被迫中斷,但是消費者的消費慾望並未消失,很多人幻想“解禁”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出去痛痛快快消費,吃一頓火鍋、買一車商品、遊一趟景區等,均在計劃之內。不過,消費計劃還沒實現,海底撈、西貝等餐廳就開啟了“報復性漲價”,給消費者一記棒喝,要想暢快消費,還是先看看荷包裡的錢吧。如果商家都只顧眼前利益,妄想依靠漲價回補損失,必然會抑制消費熱情,導致促消費政策半途而廢。

  疫情對線下消費的打擊很大,其中餐飲業是重災區。在各地進入復工復業、促消費階段後,餐飲業則成為主要的救助和支持對象之一,各地政府均將拉動消費的希望,寄託在餐飲、旅遊、購物等消費領域,紛紛推出大規模發放消費券、門票打折、免費遊、購物補貼等消費刺激方案。從近期的市場反饋信息看,各地市民的消費熱情有所恢復,景區“超載”、商場爆滿、餐廳排隊等現象重現,消費出現了強烈的反彈信號。

  不過,受制於疫情影響,目前消費市場仍然處於復甦期,還未恢復到正常水平。據統計,2020年清明假日期間,全國國內旅遊接待總人數4325.4萬人次,同比減少61.4%;實現旅遊收入82.6億元,同比減少80.7%。由此可見一斑,其它線下消費領域亦是如此,均要面對漫長的恢復期,不可能一蹴而就,商家要做好充足的思想準備。

  而且,在面對疫情後是否會報復性消費的問題時,不少人給出了否定的答案,主要原因就是疫情令一些行業和企業經營遇到困難,個人收入也受到影響,無法保持此前的消費水準,不得不暫時剋制消費慾望,很多“月光”年輕人開始認真考慮存錢問題,以應對未知風險。顯然,所謂“報復性消費”只是一個假設,尚未得到有效證實,大部分消費者受制收入問題,需要採取謹慎支出,反而會傾向於低消費,或者性價比更高的消費模式。

  比如同屬餐飲業,在海底撈宣佈漲價的時候,也有快餐企業推出了週一會員“半價”商品,引得消費者蜂擁而至。由此可見,在這個特殊時期,廣大消費者需要考慮未來收入狀況,仔細權衡消費利弊,消費慾望會受到壓制。商家此時搞“報復性漲價”策略,雖然是商家的自由定價權利,可無法獲得消費者認同,反會遭到消費者用腳投票,實則並不妥當。因此,商家要慎重漲價,更好地做法,乃是通過促銷讓利,與消費者共克時艱,穩固市場信心,才是長遠之道。(江德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