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旭:第一次看心理醫生之前,我要做哪些準備?

我常說在心理疾病的診療過程中,患者和醫生是同盟軍,要一起去對抗疾病。


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醫生更偏重“知彼”,多年學習關於疾病的各種診療方式,那麼患者就要“知己”。


如果你已經準備好到心理門診或者精神科就診的話,提前做一些準備對診療會有很大的幫助。


在就診之前,我們應該對自己的情況有一個總體的瞭解,以便呈現給醫生具體的信息。

在整個診療過程中,每一次的準備越充分,診療的效果就會越好。

為了幫助大家有效率的就診,我總結了以下九個方面的內容。


彭旭:第一次看心理醫生之前,我要做哪些準備?

在就診之前,我們可以總結一下自己生病的過程,尤其是近兩三個月以來的情緒變化。

重點是生病的主要症狀和持續時間。


比如說:

  • 情緒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變壞的?
  • 情緒是一成不變的還是變化多樣的?
  • 是持續性的,還是發作性的?
  • 情緒在什麼情況下會有自發的緩解?
彭旭:第一次看心理醫生之前,我要做哪些準備?

之所以要梳理近期的情緒變化,是因為很多的問題可能不會在看診的過程中表現出來。


比如說:雙相情感障礙的患者是抑鬱與躁狂交替出現。


當患者就診時,如果處於抑鬱狀態,能否讓醫生了解到曾經的躁狂信息,對診斷非常重要。


彭旭:第一次看心理醫生之前,我要做哪些準備?

心理疾病的診斷更多要依據醫患面對面的交流,所以謹記:真實的信息是非常必要的!切忌隱瞞或者誇大真實情況!


如果患者本人難以做相關的總結,家人可以做一些補充,醫生也會根據情況做更具體的問診,在互動的過程中,收集到有效的信息。


彭旭:第一次看心理醫生之前,我要做哪些準備?

心理疾病首次就診之前,有必要梳理一下人生中的重要經歷,特別是一些重大的生活事件。


比如說:

  • 早年經歷過的重要的應激事件及其造成的影響。
  • 原生家庭、父母對你有哪些影響?
  • 上學、工作中有哪些事情改變了你的人生觀或者性格?
  • 是否經歷過重大的挫折或者創傷?
彭旭:第一次看心理醫生之前,我要做哪些準備?

這些問題往往對我們的行為模式有著一些影響。在問診的過程中,醫生會跟你討論這些問題,如果有心理準備,會讓這個過程更加的簡單、清晰。


一些應激事件不僅會在心理有影響,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人格的塑造。

醫生充分的瞭解這些經歷,有助於對疾病的鑑別診斷、後續治療方案的確定和心理治療的順利進行。


彭旭:第一次看心理醫生之前,我要做哪些準備?

從某種程度上說,人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


特別是父母關係和戀人關係,會較大程度影響我們的情緒和為人處事的方式。


很多的快樂和悲傷都來源於關係,關係的好壞就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們的幸福感。


對關係的思考,有助於你進一步瞭解自己的狀態。


比如:

  • 人際關係對自己現在的狀態有哪些影響。
  • 你最希望有什麼樣的關係?
  • 目前你被哪些關係所困擾?
彭旭:第一次看心理醫生之前,我要做哪些準備?

這些問題可能成為我們就診過程中討論的主要話題。


需要注意的是:不僅僅是親密關係,與自己內心世界的關係、與外部世界是否相處和諧,這兩點也很重要。


把你對“關係”的理解告訴你的醫生吧,關係的問題交由醫生來協助解決。

彭旭:第一次看心理醫生之前,我要做哪些準備?

在就診之前,你有必要對自己的性格有一個全面的瞭解和回顧。

我們知道:性格包括先天的氣質和後天的人格。


性格沒有好壞之分,但是它卻決定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別是我們產生心理問題過程中的一些細節,往往因性格所致。


所以呢,當我們總結自己性格的時候,我們可以參考以下幾點:

  • 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 你認為自己的性格怎麼樣?
  • 自己性格中的缺點和優點。
  • 什麼樣的人會對自己產生大的影響
  • 我的榜樣是什麼性格的人?
彭旭:第一次看心理醫生之前,我要做哪些準備?

儘管在診斷的過程中,醫生可能會給你一些關於性格的測試,但你自己的主觀描述是最重要的。



你對自我的認知,決定了你適合怎樣的治療方式。

分析自我性格的時候,要以主觀感覺為準,它是非常有參考價值的。


彭旭:第一次看心理醫生之前,我要做哪些準備?

如果並非首次就診,而是第一次去看某位醫生,那麼就診之前我們還應該準備一下自己以往的醫療經歷。

  • 被診斷患病多久?
  • 往期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的細節?
  • 是首發的還是復發的?
  • 做過哪些相關的檢查?

以上的信息越詳細越好。


因為疾病的過程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所以這些信息的蒐集可能時間跨度很大。

但是,我們強調,信息越具體,越有助於醫生的診斷和治療。

你能想到的任何信息,請相信它都很可能是診斷或治療的關鍵點。


彭旭:第一次看心理醫生之前,我要做哪些準備?

彭旭:第一次看心理醫生之前,我要做哪些準備?

如果在就診之前就準備好心理測驗的資料,這也很有幫助。

我們知道心理測驗包括症狀的測驗,也包括一些深層的人格測驗。


症狀測驗包括:焦慮、抑鬱、情緒等的自評量表。要求是兩週以內的症狀測驗結果。

關於深層的個性、人格的測驗,雖然往往是相對穩定的,但作為醫生也希望測驗的時間離就診的時間越近越好,因其參考價值更大。

彭旭:第一次看心理醫生之前,我要做哪些準備?

如果提前準備好心理測驗的結果,可以提升我們診療的效率。


畢竟在有限的看診時間內,如果我們提前準備的越多,就可能得到更多有效的幫助。


彭旭:第一次看心理醫生之前,我要做哪些準備?

看診之前,如有相應的軀體(生理)檢查結果,也可以提前準備好。


這是因為有些心理疾病會呈現出軀體不適的症狀,如果我們已經有了相關的檢查,就可以避免重複檢查。


當然,更重要的是藉助這些檢查結果,來判斷我們是軀體疾病、心理疾病,還是心理情緒的因素以軀體症狀的形式體現出來,它們是重要的參考依據,有助於做出精確的診斷。


彭旭:第一次看心理醫生之前,我要做哪些準備?

彭旭:第一次看心理醫生之前,我要做哪些準備?

就診之前,我們還應該對自己往期的藥物使用情況有一個大體的回顧。


信息越具體越好,因為不同的疾病的不同階段,所需要的藥物也是不一樣的。


包括,我們曾經使用了哪些類別的藥物。

最好具體到每一種藥物的名稱、劑量、治療的時間、療效、服用後的感受、副作用等等方面。


其中主要是精神類藥物的使用歷史。

要嚴謹,而非籠統概括,至少能說出藥品的名字。類似安眠藥、白色小藥片、黃色藥丸之類的形容,會讓醫生產生不明確的判斷。


彭旭:第一次看心理醫生之前,我要做哪些準備?

往期藥物的使用情況對本次治療方法的選擇,能起到重要的指導作用。


彭旭:第一次看心理醫生之前,我要做哪些準備?

求診的過程中,我們應該明確自己的初心。


所謂初心就是:在心理治療過程中的訴求是什麼以及希望達成一個什麼樣的目標。


很多疾病都需要長期的治療,才能看得到效果。


這種漫長的等待可能會導致大家不敢對自己的治療目標有一個確切的設想。


同時一些過度的醫療宣傳也會讓患者迷惑,像那些宣稱藥到病除,偏方治療抑鬱症的都千萬不要迷信,更別被誤導。


所以我們所強調的初心,是對自己目前的狀況有一個基礎的瞭解,在這個基礎上對康復有一個階段性的規劃 ,在這個過程中,醫生會對你的情況有所反饋,通過你和醫生的合作,我相信我們可以把這個計劃順利的完成。


彭旭:第一次看心理醫生之前,我要做哪些準備?

想明白這一點,既能夠幫助你找到治療的積極性,也能幫助醫生準確的判斷你的狀態,從而個體化的、有針對性的進行治療。




我們都知道,當心理疾病來襲,求助於醫生是最好的選擇。


在我的臨床經驗中,患者往往會忽視自身的力量和作用,把所有的希望寄託於醫生。


實際上,你自己的力量恰恰是最核心,也是最有效的力量。


如果你已經決定去看心理醫生,恭喜你,你已經吹響了這場對抗疾病戰役的號角,及時找到你的戰友(合適的醫生)並根據以上內容整理你的就診資料吧,希望它對你有所幫助。




插畫:李大姑娘

本科普文章之目的是提供普適的健康信息,不能代替任何人的醫學診斷和治療方案,如有需求請您及時就醫。作為科普文章,本文中如出現極限詞,為醫生臨床經驗中的個人認識或學界共識,是希望讀者能夠認識其客觀重要性的表述,主觀上無任何營銷性。對這篇科普文章有任何建議,請發郵件至安忻品牌部:[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