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鄂護師:在他們需要我的時候,讓我感到了職業價值的最大化

在過去近兩個月時間裡,

湖南陸續派出619名醫護前往黃岡支援。

3月22日,大部分醫護人員已經返程。

但還有一部分醫護人員選擇留守,

就是其中之一。

對於他們來說,

留守也是充滿希望和陽光的,

充滿了櫻花的香味。

援鄂護師:在他們需要我的時候,讓我感到了職業價值的最大化

3月30日,

彭丹從黃岡撤回湖南,

受到十多萬群眾的夾道歡送和最高禮遇。

4月13日,她即將解除隔離,

回到自己家中。

而我們聯合瀟湘晨報

也在悄悄為她準備一份特別的驚喜。

“護理工作很講究”

3 月 30 日,湖南省兒童醫院重症護師彭丹,從黃岡回到湖南,開始在酒店十四天的隔離,32 個日夜裡,她說,在他們需要我的時候,讓我感到了職業價值的最大化。

我在湖北大別山,湖南 ICU 病房,負責病人的治療和護理。病人都是危重症,很多病人上有無創和有創的機器,不能說話,沒辦法和我們溝通,更多的,是聽我們說。彭丹介紹,病人裡有從普通病房轉到 ICU 的,他們身邊躺著的,可能是隨時都會有生命危險的人。她能感受到,這些患者心理壓力的重量。“年紀越大,顧慮會更多。”彭丹等醫護人員和當地醫生一起,向外收集過鼓勵的小賀卡或者信件,通過志願者送到醫療服務區,有了這些彩色的加油語,可以讓他們心裡有所慰藉,就不會那麼擔心、害怕了。

“有很多人會認為護理工作,就是照料字面上的吃喝拉撒,其實,我們的活兒,細緻的很,比如翻身,拍背,吸痰,都有講究。”

兩位 70 歲的老人,讓彭丹印象深刻。

“呼吸道管理很重要。”

“這位 70 歲的嗲嗲,在成功的順暢拔管後,我們所有成員都很振奮,這代表我們打了一場勝仗,證明我們的付出有了回報,給了我們莫大的信心,很多人都哭臉了。”她說,要知道,從鼻導管到無創呼吸機到高流量呼吸機,最後才是老人身上插著的有創呼吸機,這已經是最高頂配了。

老人的形象,彭丹用了幾次重音形容,皮下脂肪少,乾瘦乾瘦,高度營養不良,老人的年紀大了,很多牙齒都沒了,他和我們的交流只有點頭或者搖頭。“護理最關鍵的是吸痰,呼吸道管理很重要,翻身,拍背,吸痰,每個環節都很關鍵,需要特別仔細。” 她描述,呼吸機一根管子插到老人的組織氣管裡,醫護對他進行翻身拍背,讓他把痰咳到吸管導管內,再插入吸痰管,將吸管導管裡的痰吸出。“這其中,也有風險。”她說,如果吸痰效果不好,不僅病人的痰沒吸乾淨,自己也可能被感染。

“老人的痰很多,好在清理的及時,肺部管理得當,得到成功拔管的好消息。”

她說,老人的好轉,另一方面也離不開,醫護人員對他的脾胃護理。“老人最初只能靠靜脈,輸入營養,慢慢的,可以插入胃管,把營養輸入到腸道里面,到後來,老人可以直接口服營養素了。”

援鄂護師:在他們需要我的時候,讓我感到了職業價值的最大化

方言遇上普通話

也不影響我接收到你的肯定

彭丹向記者談到,遇到的最棘手的問題,是他們聽不懂也不會說普通話。“年紀大的老人家也不會通過寫字,來表達自己的意思。”語言的不理解,讓醫護和患者間偶爾產生溝通不暢。

回憶起這位 70 多歲的娭毑,彭丹語速突然變得輕快,相對之前耐心的介紹一系列複雜的醫學術語,現在她的語氣也漸漸變得溫和。

“她比較高冷,當時臀部有紅腫的情況,需要幫她翻身按摩,她特別不喜歡這樣。”彭丹說,每次給老人翻身,老人都會帶著特別正宗的方言對他們說“你們好芍好芍。”我們每一個人都不能聽懂,也覺得沒關係,隔著口罩和幾層防護服,彭丹扯著嗓門,用普通話對娭毑說,我們會時不時給您翻身給您按摩,別害羞,沒什麼好擔心的,這裡沒有什麼小妹妹、小哥哥 ,都是您的孫女或者兒子,您不要害羞喲。

熟悉了,彭丹也摸清了娭毑的喜惡。“老人不願意交流,喜歡吃糖,也很喜歡吃東西,三餐很快就吃完了。” 她說,為了娭毑配合護理,自己有事沒事就會和她聊天,時不時給她一顆糖。將老人的一日三餐,分成了五餐“少吃多餐嘛。”

“在我看來,她就像自己的奶奶。”彭丹經常對娭毑說:“該睡覺就要睡,該起床的時候就要起,你好了大家都會更好的。不會說普通話沒關係,用手指出來,我們也可以交流。”老人的習慣和細節也被她記在了心上,在娭毑睡覺的時候,彭丹會在她腳上加上一床被子,她說這樣,會增加娭毑的安全感和舒適感。

護理的過程中,彭丹多次撫摸了娭毑的腦袋和手背,讚賞娭毑 :“好勇敢呢,很乖喲,今天你的表現最好了。”第二天上班的時候,娭毑又對彭丹說起那句熟悉的方言:“你好芍”,只是這次,後面又多了一句 “但是,你也好靈泛很紮實。”彭丹感覺到這句轉折後的方言和前一句不同,她找到和娭毑同地方的患者來進行翻譯,這才完整接收到方言背後的讚美。“好靈泛很紮實,是說你很漂亮也很厲害,前面那句是說你看起來好笨,最初我們都聽不懂她說的話,沒辦法和她交流,引來她的抱怨,現在,雖然語言不同,但是我們都能感受到彼此傳達的好意了。”

她說,“生活裡,不是每個人都需要你的,當感受到他們的需要時,那一刻,我特別驕傲,有種很強的幸福感。”

黃岡後勤人員就像家人一樣

“2月28日來的,現在有24天了。”3月22日,彭丹表示,黃岡出太陽了,櫻花也開了,伴隨著櫻花味的留守,讓她感到被需要的驕傲。

在黃岡的24天,除了面對緊張的救治工作,就是酒店房間裡的單調生活。兩點一線的生活途中,彭丹接觸得最多的,就是接送的大巴車司機和酒店工作人員。而這兩類人員,成為彭丹切換情緒的切口。

彭丹表示,黃岡的變化,很多時候,來自於上下班路上大巴車司機的轉述。比如,外出採購這件事的描述。“現在外面人很多了,老的少的都出來了。”回憶起前幾天,大巴車司機介紹“現在可以外出,但是一家只能一個人出來採購”,就已經讓彭丹激動了不少,聽到最近的狀況,彭丹更是興奮。

“黃岡的後勤工作人員和酒店工作人員超好,就像家人一樣。”彭丹說他們身上的溫暖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她回憶,有次凌晨下班,2點40分到酒店,“當時外面下著雨,還比較冷”,她在門口徘徊了很久,糾結要不要打電話,叫工作人員開門,“雖然很冷,但是又不想麻煩別人”。她看了眼手機,想著大概再等20多分鐘,下一批上班的同事出門,她也可以進去了。

“我徘徊沒多久,工作人員用手電筒巡視的時候,看到我了。他說,你怎麼不敲門進來呢,要打電話給我啊。我就是不敢睡,怕睡著了聽不到你們的電話,就在大廳裡面等你們。”彭丹說,那種被人等著的感覺,讓她感受到了家人般的照顧。剛準備按電梯門的彭丹,又被工作人員叫住。他說,“妹子啊,我們給你們準備了小米粥還有銀耳粥,你一會洗完澡要是餓了,就下來裝一碗,如果不想下來,就打電話,我們給你們送上去。”

彭丹說,心願就是去《天天向上》看汪涵。當然,最想的就是幫助黃岡人民,早日恢復以往的節奏,該休息的都休息,能上班的都上班。(綜合自瀟湘晨報 記者 易思含

援鄂護師:在他們需要我的時候,讓我感到了職業價值的最大化

英雄有夢 我們來圓

面對洶湧而來的疫情,

她馳援一線,

幫病人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調整舒緩醫患的精神狀態,

傾聽、呵護、鼓舞、疏導……

救心和救命一樣重要,

她用專業和耐心,

開拓著另一方戰場。

把對黃岡這座城市的希望和陽光,

都化作溫暖和力量。工作之餘,她也是個追星的普通女孩。

她的微心願,我們來圓!

希望這個微心願的實現,

能給一直為病人負重前行的她,

送去一縷陽光、一點開心、一份輕鬆。

謝謝你,辛苦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