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身影|午夜擺渡人 補位夜經濟的最後的一公里

【編者按】一座城市的興榮,離不開每一位建設者的辛勤付出。平凡的“他們”為城市貢獻著汗水和青春,為生活的美好而努力奮鬥,“他們”是這座城市最有溫度的縮影,城市因“他們”而生動。即日起,紅網消費推出“城市身影”系列策劃報道,用組圖致敬這座城市的辛勞建設者們。


城市身影|午夜擺渡人 補位夜經濟的最後的一公里

晚上七點半,在長沙街頭等待被“召喚”的代駕司機,他們緊盯手機,生怕錯過訂單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當大部分人結束一天的工作,匯入下班的人潮時,另一些人開始上班了,他們聚集在燈火輝煌的酒店、KTV、飯館周邊,在他人的觥籌交錯間靜候一單生意。李師傅就是其中的一員。李師傅叫李發泉,40歲,做滴滴代駕已經2年多了。

在長沙的每個夜晚,代駕司機穿梭大街小巷,在狹小的車廂裡,在彌散的酒味中,他們圍觀著一個個或疲憊、或興奮、或失落、或不省人事的人生片段。他們有人說,自己的工作像個擺渡人,過客的故事,就是自己的生活。

一天從夜晚開始 見過形形色色的人


城市身影|午夜擺渡人 補位夜經濟的最後的一公里

李發泉,滴滴代駕司機,在聊天的同時,手指時不時地滑動滴滴代駕司機後臺,查看附近代駕情況


城市身影|午夜擺渡人 補位夜經濟的最後的一公里

在最近隨訪中,獲得了滴滴平臺頒發的榮譽證書,拿著證書的李發泉笑得靦腆而又自豪:“證明我代駕過程是標準


城市身影|午夜擺渡人 補位夜經濟的最後的一公里

在之前的幾個小時內,李發泉已經完成了一個訂單,純收入44.24元。


晚上7點,長沙竹塘西路,代駕司機李發泉正等待著新單。和大多數代駕司機一樣,李發泉一般選擇在晚上開工。大約2年前,為了多掙錢補貼家用,李發泉在滴滴平臺上註冊成了一名代駕司機,剛開始,每個月除去平臺費用,他的收入大概是四五千元。去年下半年,他辭去了白天在車行的維修工工作,開始了全職代駕,現在每個月收入可以達到1萬元左右。“比在車行的工資每個月多了三四千元。”

在中國的大城市,機動車保有量逐年遞增。自2011年“醉駕入刑”之後,代駕需求更呈現幾何增長。這些想到叫代駕的人,雖多還保留著意識,但在酒精作用下,人變得話多、亢奮,多愁善感。多少個夜裡,李發泉看遍了形形色色的人生。在酒精的刺激下,很多人一改平日的樣子。有車主為了要付幾十元的代駕費沒有優惠而大發火,李發泉則在顧客的怒罵聲中沉默著離開,“白乾就白乾,跟醉漢糾纏是件很無聊的事。”

有人醉倒在車內昏迷不醒,李發泉在他的車內坐了足足半宿直到他醒來,“曾經一個車主,一上車就吐了,後來還是我揹他到家直接送上他家二樓。”有的顧客上車後一言不發,李發泉便在徵求路線後默然駕車前行;有的顧客則亢奮地東扯西扯,李發泉只能出於禮貌回答幾句;有的顧客會遞根菸過來,喜歡抽菸的李發泉卻不能接,“妨礙安全駕駛的事一概不能做,包括聊天。”當然也有車主很豪氣:“曾碰到一個車主,一打賞小費就是200元。”

雖然才做代駕2年多,李發泉幾乎開遍各款車型、聽遍各地方言;見過各式各樣的人,也遭遇過不少突發事件。他的乘客,也並不都來自燈紅酒綠的街頭。有新手司機,不知道怎麼把車開出車位,向代駕求救;有人加班太過疲勞,擔心開車睡著有危險,找代駕圖個心安。大多數情況下,當這些人坐在李發泉身邊,往往是一天中最失意、疲憊的時候;他們有意無意間流露出的感情,總會影響到他。“有時候,‘萬人皆醉我獨醒’真不是好事,這意味著所有乘客的負面情緒,都要我一個人吸收。”李發泉說。

晝伏夜出 沒有比回家更漫長的路


城市身影|午夜擺渡人 補位夜經濟的最後的一公里

等待了一個多小時,沒有接到單的李發泉有些焦慮,手指不時地在手機屏幕上滑動,查看滴滴代駕後臺


城市身影|午夜擺渡人 補位夜經濟的最後的一公里

滴滴後臺,李發泉看到的當時他所在地在等待訂單的代駕司機們


城市身影|午夜擺渡人 補位夜經濟的最後的一公里

小小的摺疊自行車,顯得李發泉的背影有些高大。這輛車是他趕往目的地和回家最重要的交通工具


晚上八點,李發泉已經等待了一個多小時,同他一起來的另一個代駕司機已經接單走了。李發泉顯得有些焦急,手指一直在滑動手機屏幕,手機屏幕上顯示著平臺附近正在等待接單的代駕司機。“這附近停了這麼多車,肯定還會出單。等待接單的代駕司機只有這麼多,待會就會有生意的。”李發泉很確定地說道。代駕司機都有著自己熟悉的活動範圍,李發泉的範圍是竹塘西路的這一帶,這段長約3公里路段周邊的五六家餐廳都是他的“地盤”。

平時,在他的“地盤”,訂單集中在晚上七點半到九點之間,時間已過晚上8點,如果再沒有等到單,他還會在附近溜達一圈。晚上8:13,一個訂單如願而至。李發泉趕緊打電話過去,“您好,滴滴代駕為您服務,請問老闆在哪裡,我會按照導航過來,您稍等。”顧客就在不遠處的一個酒樓,李發泉帶上安全帽趕緊驅車趕過去,“要儘快趕到,這是平臺的規定。”

比起開車,更讓李發泉發愁的,是收工後的回程路。為此,他花了3000元錢購買了一輛摺疊自行車,如果距離不遠,到達目的地後,他便打開摺疊自行車,拼命往家裡趕。不過在李發泉代駕業務中,並不是每一單都在長沙。“最遠的地方去過株洲湘潭。”李發泉說,如果能趕上高鐵,回程就不是問題,如果不行就只能看看附近有沒有共享汽車,開共享汽車回家。多數情況下,代駕司機常選擇拼車、夜班公交和便攜交通工具回家,而為了省錢,李發泉通常只選擇後兩種,“女兒已經讀小學,補習班、興趣班的開銷都不少。”

最近,李發泉把凌晨三四點的收工時間提前到了兩點點。對於已經進入不惑之年的他來說,熬夜奔波久了,身體越發吃不消。在長沙氣溫30度以上的夜晚,李發泉穿著短袖工裝,只感覺汗水一直往下流,不一會衣服已經溼了一半。長沙七月的晚上很悶,沒有一絲風。在李發泉“蹲點”的周邊,陸陸續續又來了三五個騎著摺疊電動車的代駕司機。他們或許從未相識,卻總能很快聊得熱絡;分享著最近冒出的搶單點,笑罵著剛剛遇到的奇葩事,感慨著一起奮鬥幾年的朋友,前兩天突然轉了行。舊人走,新人來,代駕也許只是多數人事業中的一種短暫選擇。但不可否認,有人靠它度過了一段困難的日子,有人靠它重新找到了為生活打拼的狠勁。

【後記】代駕成為多數人“第二職業”的選擇 市場逐步規範

近年來,代駕司機行業發展迅速,有數據顯示,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全國代駕需求達到2.67億人次,中小城市增長最快,女性用戶群體也呈增長趨勢。一位代駕司機說,隨著行業的擴張,做代駕的人越來越多。“時間自由,門檻低,代駕成為大多數人‘第二職業’的選擇。”代駕司機多了,相較前幾年,錢就不像以前那麼好掙了。“而且一些地方時常出現一些黑代駕,一些飯店、酒吧與黑代駕之間形成合作關係,這些地盤正規代駕司機是進不去的,黑代駕亂收費甚至是偷竊等等,給整個代駕行業造成了不好影響。”

為了儘可能地規範,不少正規的代駕公司在代駕司機的培訓上下足了功夫,從禮貌用語到規範操作事無鉅細。滴滴代駕通過大數據技術支持的訂單派遣系統,滴滴代駕平臺上所有司機必須經過嚴格培訓和考核才能上崗,包括無犯罪、酗酒、交通違法等不良記錄,擁有五年以上駕齡,駕駛技術有保障,有良好的安全意識與駕駛技術。

同時,滴滴代駕司機在服務時必須攜帶工牌、後備箱墊、坐墊套、手套、馬甲、騎行頭盔等裝備以提升用戶體驗。同時,為進一步保障用戶和司機的權益,滴滴代駕平臺上誕生的每一筆訂單,都可以享受保險保障,涵蓋了車上乘客人身傷害、車輛損失、第三方損害責任等。為了保障司機出行安全,滴滴代駕還在業內首個推出騎行頭盔計劃。

在代駕行業,人來人往永遠是正在進行時,不時會有新人欣然而至,同樣也會有舊人憤憤離開,這種“第二職業”註定是多數人的兼職選項。儘管有不如意和抱怨,但訂單一來,代駕們便又振奮地駛向下一個目的地。凌晨2點,李發泉已經準備收工,與此同時,還有眾多的代駕司機正穿梭在大街小巷之中,每多接一單就多掙幾十元錢。幾個小時後,太陽還照常升起,他們有的人又將出現在“第一職業”的崗位上謀生,有的人則準備養精蓄銳等待第二天夜幕的降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