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渡人》:渡人渡已,你是自己人生的擺渡人


《擺渡人》:渡人渡已,你是自己人生的擺渡人


英國文壇備受矚目的實力作家克萊兒·麥克福爾,生活在英國蘇格蘭地區的格拉斯哥。

格拉斯哥是一座18世紀英國工業革命時期興起的工業城市。街道上整齊、嚴肅的紅磚樓四平八穩,《擺渡人》故事的開始,就發生在這樣一個看似略顯冰冷、堅硬的環境裡。

故事講述了單親女孩迪倫,15歲的世界一片狼藉:與母親無話可說,總是爭吵;在學校裡經常受到同學的捉弄,唯一談得來的好朋友凱蒂也因為父母離異而轉學離開了。

這一切都讓迪倫感到無比痛苦。她決定去看望十年未謀面的父親。然而,路上突發交通事故。

等她拼命爬出火車殘骸之後,卻驚恐地發現,自己是唯一的倖存者,而眼前,竟是一片荒原。

此時,迪倫看到不遠處的山坡上,坐著一個16歲左右的男孩。男孩將她帶離了事故現場。

命運,從他們相遇的那刻開始,發生了無法預料的改變……


《擺渡人》:渡人渡已,你是自己人生的擺渡人


01荒原的樣子,是你心像的映射

走在荒原上的迪倫發現,這荒原上,唯一的同伴就是這個男孩。男孩崔斯坦自稱是她的“擺渡人”。

擺渡人,就是引導靈魂穿過荒原,保護他們免遭惡魔毒手,把他們送到該去的地方。連擺渡人的相貌,也由靈魂決定。每一個靈魂的嚮導,都應當看起來沒有威脅,從而信任他們、跟著他們走。

崔斯坦將以保護迪倫為已任,克服一切困難,把她安全送到目的地。

荒原,位於兩個世界的中間,每個靈魂都在穿過他們自己的荒原。在這個地方發現自己死去的真相,然後無可奈何地接受,克服重重障礙,達到彼岸。

步入荒原的靈魂,他所看到的一切景象,都是他內心的投影。荒原將現實生活中,原本看不見的情緒,以及內心深處不易察覺的本性,用人可以感知到的地形、氣候具象化,成為渡過荒原的阻礙。

當迪倫指著荒涼的群山抱怨時,擺渡人崔斯坦告訴她:“這都是你的錯。”

“你不喜歡鍛鍊,所以只要一走路,你的心情就糟透了。這片地方反映了你的所思所感。當你生氣時,這裡就陰雲密佈,狂風大作,一片漆黑。你的心裡越陰鬱,夜晚就越黑暗。”

“相由心生”,一個心地善良的人,看起來會很和藹;一個經常發脾氣的人,相貌會變醜。心情開朗的人,看什麼都是樂觀的,是晴天;心情憂鬱的人,看什麼都是悲觀的,是陰天。

生活中,我們不時要面對情緒的變化,如果開心,你會覺得晴空萬里,一切都是美好的;如果不開心,你會覺得烏雲密佈,所有事或人都在與你作對。

因為情緒的變化,而導致工作是順利或受阻。也會因為自己性格的原因,給生活製造一些麻煩。

在荒原上,黑暗意味著有惡魔出沒,為了降低威脅,迪倫要保持樂觀的心態去應對。

走過荒原上的最後一個湖泊,崔斯坦的任務基本就完成了,一般在這裡都很順利。可是這天,因為迪倫沉浸於自己悲傷的情緒中,原本平靜祥和的湖面,變得狂風大作,小船也翻了,他倆被掀下水,迪倫差點兒被水怪拖入深淵,幸好崔斯坦抓住她的牛仔褲,才救起她,才不至於魂飛魄散。

荒原,就是靈魂情緒的鏡子,是靈魂本性的寫照。生活中,我們同樣是自己情緒的主人,是晴是陰,是順是逆,全憑你自己的心態。

樂觀也是一天,悲哀也是一天,為何不樂觀面對每一天呢?


《擺渡人》:渡人渡已,你是自己人生的擺渡人


02是留是走,由你自己說了算

人生,是一種選擇,也是一種放棄。

迪倫達到靈魂的彼岸時,那裡有天使相迎,那裡有她的家,只要她願意等待,她的親人、朋友終會和她相聚。可是,那裡不可能有崔斯坦,他永遠不屬於那裡,即使迪倫等上幾個世紀,也不會等到他。

不值得為這樣的等待付出一生的時間,崔斯坦永遠永遠不會到這裡來,她要逃出去,要重返荒原去找崔斯坦。

重返荒原,對靈魂來說,要重新面對那些惡魔,意味著死亡,還沒有有哪個靈魂重新返回的記錄。

重返荒原,值得嗎?

首先,沒有崔斯坦保護的迪倫,只能獨自想辦法,抵擋荒原上那些惡魔的攻擊,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其次,返回荒原的迪倫,她能認出或找到她的擺渡人崔斯坦嗎?如果找不到,她就是荒原上的孤魂野鬼,就是惡魔的口中食盤上餐。

值得!只有與崔斯坦在一起的生活,才是迪倫想要的生活。迪倫最終憑藉自己的勇氣、堅定的信念、對愛的執著,打破既定的命運,不僅自己成功返回,還帶著她的擺渡人崔斯坦,一起返回人間。

為什麼那些孤獨的靈魂心甘情願留在那裡,是因為他們沒有失去的勇氣。離開,意味著可能會死——真正的死。如果留下,他們還會再次見到自己心愛之人的可能。他們不敢冒失敗的風險。

老婦人伊萊扎說:“不是這個地方不讓他們走,而是這些靈魂自己束縛住了自己。”

人性的本能會趨利避害,在做出決定的時候,頭腦第一時間會對利害作出權衡。生活中的很多時候也是一樣,我們被自己束縛,被自己所受到的教育、認知所束縛,被周圍人的經驗、觀念所束縛。

能自由選擇的人,是幸福的;能適度放棄的心,是灑脫的。人生,就是於選擇中,走向新的生活,於放棄間,得到解脫自在,然後,繼續前行。

一個人如果接受命運的安排,不是苟且一生,就是碌碌無為。

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生活,最大的敵人是認命。“我命由我不由天”,真的不是一句口號,是一種人生態度。


《擺渡人》:渡人渡已,你是自己人生的擺渡人


03你,才是自己人生的擺渡人

《擺渡人》一經出版,就出人意料地席捲了當時的各種榜單,入圍布蘭福·博斯獎、英格蘭童書獎等等,它同時打動了成年人和孩子。

克萊兒是一名中學英語老師,讀者們都以為迪倫這個形象出自她的學生,克萊兒卻說更多是來自自己,尤其那片荒原就是她自己的荒原,她就是那個經常在走廊上把書散一地的笨笨的女孩兒。

它是一部靈魂治癒小說,通過解析富有濃郁哲理的多重主題,從表面的天馬行空的想象,引導讀者體會到小說深沉的內涵,作者對現實社會、人類自身進行探索後,加上自身的見解,對社會和人性的揭露,也是人類情感複雜性的真實寫照。

小說折射出人性之美,真愛、勇敢、信念無不滌盪著讀者的內心,也讓人們明白,當必須直面生存和死亡、靈魂的毀滅和愛情的永生之艱難選擇時,將如何邁出自己的腳步,才會讓自己的人生不後悔。

我們每個人面臨選擇時,往往太注重他人看法、過往經驗。可是時代不同了,那些過來人的經驗只能作為參考,迪倫如果聽從了那位老婦人的勸告,就只能像那些靈魂一樣孤獨等待的生活,不可能活過來,更不會再見到自己喜歡的人。

所以有些事,我們需要自己判斷,需要相信自己,需要面臨困難不退縮的勇氣,永遠做自己的擺渡人。

什麼是擺渡人?顧名思義,就是在碼頭擺渡的船伕,用船將河岸這邊的人,送到河對岸。比如《邊城》裡小翠的爺爺,就是擺渡人。

在《擺渡人》中,“擺渡人”是一個有著自己的美德和錯誤的獨特靈魂的“救贖者”。

用“擺渡人”崔斯坦自己的說法就是:擺渡人是每個人內心世界的愛憎、感情、希望和夢想的結合。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為你需要我!

人生的擺渡人,往往是指生命中出現的那些貴人,那些幫助我們渡過難關的人。

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每一個在我們生命中出現的人,都是我們的擺渡人。擺渡人崔斯坦說:“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為你需要我。”

比如《嫌疑人X的獻身》中,因為鄰居母女的一個微笑,讓石神有了生的希望,活下去的信念,靖子就是石神人生的擺渡人。

我相信,沒有人不希望生命中能多遇幾個貴人,多幾個擺渡人吧。一個人足夠成熟的話,他也會明白:很多事,可遇而不可求,人生中最好的擺渡人,往往是我們自己。

崔斯坦作為迪倫的擺渡人,安全保護迪倫渡過了荒原,把她送到異域之地;反過來,迪倫帶著崔斯坦,重返人間,讓崔斯坦體驗一次人生:人之生,人之死,人之愛和痛。迪倫,從某種意味上來說,也是崔斯坦的擺渡人。

曾聽過這樣一個故事:一位賣保險的小哥,每天辛苦奔波於大街小巷,不管有多苦,每次進出電梯時,他都不忘跟守電梯的老爺爺打聲招呼。老爺爺覺得他人不錯,後來把小哥介紹給他做公司的侄子,幫他找到一份好工作。

老爺爺是小哥生命中的貴人,反過來說,小哥又何嘗不是老爺爺生命中的貴人呢?他從小哥身上感受到了人的善良,感受到了尊敬,感受到了溫暖。小哥又何嘗不是老爺爺的貴人呢?

渡人即渡已,我們是自己人生的擺渡人。

《擺渡人》:渡人渡已,你是自己人生的擺渡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