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古墓發現番茄種子,“西漢番茄”時隔兩千年開花結果

番茄即西紅柿,是廣受人們歡迎的蔬菜之一。它向來被認為是18世紀初由美洲傳入中國大陸的,當時稱之為“蕃柿”,僅供觀賞之用。到19世紀中葉後才作為蔬菜來栽種。然而,近代考古發崛的新發現卻對此作出了新的解釋。1983年,成都市文物考古隊的考古人員。率先提出了中國番茄起源於西漢的新說,於是,關於番茄的起源便成了一個有趣的謎。

西漢古墓發現番茄種子,“西漢番茄”時隔兩千年開花結果

1983年7月9日至23日,成都市文物考古隊工作人員,生成都北門外風凰山發據清理一座西漢武帝初年的木槨墓,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歷史了。此墓槨室長5.4米,寬3.36米,分上、下兩層。在下層的底廂中:它現了四個藤笥(藤箱)、五個竹笥(竹箱),裡面均裝有大量糧食種子。.飛運輸過程中,因為是夏天,為了防止藤笥、竹簡乾裂,故在上面特意覆蓋,溼的再生布。8月4日至5日,考古人員偶然發現藤笥、竹笥上的糧食中卡可少數嫩芽發出,還以為是在路途中偶然掉落在裡面的,未曾注意。8月6日笥中所發嫩芽卻越來越多,共達三四十根,並且不僅是在一個藤竹笥,好幾個笥中都發了芽,形狀還全都一樣。這引起了文物考古工作者的高度重視,連忙請來四川省農科院和成都科分院的農學、生物方面的專家進行分析研究。但當時僅憑嫩芽上的幾片子葉尚難做出結論,所以提出繼續加以培植後再行研究鑑定。後來,四川省農科院園藝室所培植的一株經過一段時間以後長出了真葉,發現它是番茄的幼苗。這株番茄1983年10月29日開花,經過漫長的嚴冬,到1984年2月24日結出了11個紅紅的番茄。以後,墓中的番茄種子又不斷開花結果,生長茂盛,歷久不衰。這樣,“西漢番茄”便正式誕生了。

西漢古墓發現番茄種子,“西漢番茄”時隔兩千年開花結果

“西漢番茄”全都呈卵圓形,極耐寒冷,生長期長,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都可生長。其味道與現代西紅柿差不多,都是甜中帶酸。但是,經質子激發X射線的測定,它和現代西紅柿在微量元素的含量上有明顯區別:,現代西紅柿含有磷,氯成份而無砷、汞元素,“西漢番茄”則含有砷、汞而無磷、氯,因此,它具有很強的原始型。

西漢古墓發現番茄種子,“西漢番茄”時隔兩千年開花結果

“西漢番茄”一問世,便引起了社會的極大興趣與關注。不少人深表驚訝,世界科學工作者和許多讀者都不斷的派人、去函到成都市文物考古隊詢問情況、索取種子。也有相當一部分表示懷疑和不可理解,他們提出了各式各樣的問題,例如,①這番茄種是否是後代盜墓人帶入?②它是否在發據或者運輸過程中帶入的?③為什麼同一墓中發現的桃子、板粟稻子種子均已碳化,而這單薄的番茄種卻能保存兩千多年仍完好無損?④西漢番茄”有無經濟價值?諸如此類,舉不勝舉。因此,到目前為止,“西漢番茄”雖然活生生的存在著,但仍是一個尚待進一步研究、解釋的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