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吹響戰爭號角到簽訂《巴黎和約》,美國如何由殖民地走向獨立?

人本該生而平等,但是有一些人生來就帶著鎖鏈。1775年一個看似平常的日子,“戴著枷鎖”的北美人民發出了他們的第一聲怒吼,萊剋星頓的起義聲響徹雲霄。它標誌著北美人民反對殖民統治,建立獨立主權國家的開始。這場與殖民者的鬥爭延續了八年,隨著法國、荷蘭以及西班牙的加入,北美人民的勝算越來越大,英國卻因為自身霸主地位的衰落和在北美戰爭中投入財力物力過多而變得有些力不從心,最終在1783年與北美簽訂了《巴黎和約》,正式承認了美國的獨立地位。縱觀近代西方國家的資產階級革命,無論是英國的資產階級革命還是法國的大革命,其過程都漫長而又殘酷,可以說每前進一步都踏著鮮血。相比這些國家,北美的獨立卻有所不同,他們得到了眾多盟友的支持,並且在短短八年內就結束了戰爭,取得了成功。

從吹響戰爭號角到簽訂《巴黎和約》,美國如何由殖民地走向獨立?

北美獨立戰爭

戰爭爆發的主要原因

北美是一個移民國家,自從人們發現這塊與世無爭的大陸後,就開始了瘋狂的移民潮流,英國無疑是所有移民中湧入北美大陸人數最多的國家。從十六世紀到十八世紀,英國一共在此建立了十三個殖民地。然而,英國和北美畢竟處在兩個不同的大陸上,英國雖然擁有北美的十三個殖民地,但他們也只能“遠程監控”,不能做到面面俱到的管理。因此,這導致北美與英國的依附關係十分微弱,而英國政府也只顧忙於各種內政外交,只是把北美當作原料市場來管理,對其內政和自治權並沒有太多的干涉,這導致殖民地享有著高度自治權和自由平等的民主觀念。由於自治程度強,北美對英國發出的指令常常“左耳進右耳出”,很少放在眼裡,還在長時間的自治中學會了如何與英國政府“鬥智鬥勇”。這種一直流傳的政治傳統也促進了北美獨立戰爭的發展。

英國是老牌資本主義國家,也是進行工業革命最早、最先進入工業化、資本主義經濟最發達的國家。英國在完成工業革命後,國內需要大量的資源來滿足工業化生產,於是英國加強了對北美殖民地的掠奪,並企圖通過一系列不合理法案來讓殖民地人民屈服。北美雖然是英國的殖民地,卻因為地理位置原因很少受到約束,北美的各地方政權不但享有高度自治權,還有掌握著教育權,這決定了當地人民不會是逆來順受的愚民。

英國在英法七年戰爭後元氣大傷,需要大量的資源來彌補損失,因此他們加緊了對北美殖民地的掠奪,這引發了北美人民的極度不滿。英國政府為了掠奪資源通過了《茶稅法》,可這卻導致了“波士頓傾茶事件”和“波士頓慘案”。對此英國政府不但不給出合理的解釋,還在北美駐軍處封閉港口、取消北美自治權、確立英國的司法權等等,最終這點燃了北美人民的怒火,一場反抗逐漸演變成軍事武裝鬥爭。

從吹響戰爭號角到簽訂《巴黎和約》,美國如何由殖民地走向獨立?

美國領土擴張

1774年1月,已經六十八歲高齡的本傑明.富蘭克林作為北美殖民地的代表與英國政府進行談判,在聽證會上他遭到了檢察長伯恩的侮辱,伯恩蠻橫地稱他為“殖民地的人”。言外之意,富蘭克林根本沒有資格參加英國的聽證會,只要乖乖履行英國政府的殖民條例就好。富蘭克林走出樞密院後,心情十分複雜,因為在此之前他一直想與英國政府妥協,為了讓英國殖民者廢除對殖民地人民充滿剝削性的《印花稅法案》,富蘭克林甚至在陳述中說道:“美國人一直把自己當作英國人”,他為此付出的犧牲和尊嚴實常人根本難以理解。可是,英國人卻始終把他們當作奴隸看待,這樣的結果讓富蘭克林意識到,一個國家如果沒有自己的主權,那麼它就算有優秀的制度和文化也毫無用處,於是他決定不再向英國政府妥協。1775年3月,富蘭克林回到北美,被選舉為大陸會議的成員後,他便起草了《美國獨立宣言》,宣佈美國獨立,同年四月,萊剋星頓起義槍聲響起,北美獨立戰爭正式拉開序幕。

從吹響戰爭號角到簽訂《巴黎和約》,美國如何由殖民地走向獨立?

富蘭克林

此時,富蘭克林並沒有被烽火燎原的起義形式矇蔽雙眼,作為一個政治家,他清楚地意識到,僅僅依靠士兵們的一腔熱血,而沒有其它國家援助的話,這次起義很可能會被英軍所鎮壓。在1776年,已經七十歲高齡的富蘭克林出使法國,利用英法兩國長時間的矛盾在法國周旋,勸說法國國王路易十六支援北美獨立戰爭,經過一番考察,法國國王終於同意了富蘭克林的請求。在北美獨立過程中,法國不僅為北美軍隊提供了大量軍事物資,還提供了資金支持,作為當時的歐洲強國,法國對北美獨立戰爭的支持,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大部分歐洲國家的態度。富蘭克林出行法國,帶來了不可估量的好處。

從吹響戰爭號角到簽訂《巴黎和約》,美國如何由殖民地走向獨立?

法王路易十六

《巴黎和約》簽訂的原因

英國自從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以來就開始開拓海外市場,英國女王甚至縱容本國海盜在海上肆意燒殺搶掠,而後他們又先後打敗了不可一世的荷蘭艦隊,海域面積急劇擴大,最終正式確立了海上霸主地位。但是俗話說得好:“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英國過度開拓市場,損害了法國、西班牙、荷蘭的利益,他們對英國恨得咬牙切齒。對於美國來說,利用三國對英國的矛盾為自己爭取合法地位不失為一個明確的選擇,而對於法、西、荷三國而言,承認美國獨立則可以為自己拉攏一個盟友,不但可以同英國抗衡,還能極大削弱英國的國力。此時,英國自身也是狀況百出:各黨派之間爭權奪利,憲法的威嚴和約束力蕩然無存,國內政局混亂。加上北美獨立戰爭爆發,更讓英國政府忙得焦頭爛額。英國最終與北美簽訂《巴黎和約》,與其對外關係和內政混亂有著很大的關係。

從吹響戰爭號角到簽訂《巴黎和約》,美國如何由殖民地走向獨立?

英國海上艦隊

法國是第一個與北美建立軍事同盟的國家,不過這其中也經歷了一些曲折。最初,法國不願意承認北美獨立,而富蘭克林不愧是頗有政治手腕的外交家,他故意放出了北美將要與英國政府談判的消息。法國人原本是想坐山觀虎鬥,可現在雙方卻要和談,一旦和談成功,法國就失去削弱英國實力的機會,由此看來承認北美獨立才是最好的選擇。在這樣的思想轉變下,法國承認了北美的獨立地位,並與其簽署了《友好通商條約》和《同盟條約》,確立了兩國之間貿易平等和互利互惠的原則,同時也規定如果其中一國與英國爆發戰爭,另一國將協同作戰。法美同盟組建後,西班牙和荷蘭也因為與英國的恩怨而宣佈加入同盟。現在形勢急轉直下,英國不僅要面對北美大陸上烽火連天的起義,還要面對法、西、荷三國在印度海域、西印度海域、歐洲海域的輪番攻擊,這讓英國不得不迫於現實,與北美簽訂了《巴黎和約》,承認北美的獨立地位。

尾聲

北美固有的政治傳統決定了北美人民不會乖乖聽從英國號令,一定會為了自由和國家獨立而戰,他們的大部分權力本就掌握在自己手中,絕對不會允許英國人奪走,所以他們必須發動戰爭,實現政治上的徹底獨立。英國雖然沒有對北美地區實施殘酷的武力殖民,但是他們也只是把北美當作原料市場,並企圖通過榨取北美資源來彌補自己在戰爭中的經濟損耗,這種經濟掠奪實際上就是一種強盜行為,最終逼迫北美人民走上了戰爭的道路。

本傑明.富蘭克林是北美獨立戰爭中的關鍵人物,他起草了《美國獨立宣言》,宣佈了美利堅合眾國的成立,並拉起了反抗英國殖民者的序幕。年近七十歲高齡的富蘭克林還為國家獨立而遠赴法國,與法國國王交涉,併成功讓法國軍隊參與到了北美獨立戰爭中,其作用也不容忽視。法國的加入標誌著歐洲國家對美國獨立地位的承認,隨後西班牙、荷蘭等國也相繼加入北美獨立戰爭,這讓北美的獨立夢變得指日可待。英國霸主地位的衰落和歐洲國家的加入成了《巴黎和約》簽訂的重要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