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怪期望過高,導致奔馳EQC出現三大“致命傷”

前幾年,電動車話題一直都是圍繞著特斯拉,和異軍突起的造車新勢力。然而從今年開始,隨著大眾、奔馳等“正牌軍”的陸續登場,國內電動車市場的戰鬥才算正式打響。

只怪期望過高,導致奔馳EQC出現三大“致命傷”

11月8日,奔馳首款國產純電車型EQC正式上市,新車共推出2款車型,補貼後售價為56.38和60.68萬元。

從目前市場反響來看,大家對奔馳EQC不滿的聲音居多,主要是抱怨其外觀過於保守415公里的續航里程太短,以及基於奔馳GLC的“油改電”

下面,我們分析一下,這三點問題是不是奔馳EQC的致命傷。

01

只怪期望過高,導致奔馳EQC出現三大“致命傷”

奔馳EQC外觀確實沒有太多科幻色彩,看起來像是一臺經過微整的奔馳燃油車,缺少讓人耳目一新的未來感。特別是進氣格柵的設計,不符合多數人心目中電動車該有的樣子。

只怪期望過高,導致奔馳EQC出現三大“致命傷”

只怪期望過高,導致奔馳EQC出現三大“致命傷”

但是在細節方面,EQC車頭的貫穿式日間行車燈、可發光的“奔馳”大標,以及大燈內部的藍色燈飾,很大程度提高了外觀的辨識度,讓別人知道這是臺特別的奔馳。

只怪期望過高,導致奔馳EQC出現三大“致命傷”

只怪期望過高,導致奔馳EQC出現三大“致命傷”

內飾方面,EQC的設計可謂是承上啟下,既保留了奔馳慣有的豪華質感,也增添了一些新想法。

只怪期望過高,導致奔馳EQC出現三大“致命傷”

只怪期望過高,導致奔馳EQC出現三大“致命傷”

比如說別緻的金色空調出風口,和大量環保材料的應用。認真的說,奔馳EQC是目前最豪華的一款電動車。

對於奔馳EQC設計上的保守,它只是不夠出彩,並不意味著失敗。

首先,中型SUV這個級別的產品,是支撐起品牌整體銷量的重要車型。而EQC作為奔馳首款純電車型,無疑肩負著打開並佔據電動市場的重任。

只怪期望過高,導致奔馳EQC出現三大“致命傷”

其次,奔馳本身就有著成熟且市場接受度高的設計框架。所以,奔馳大可不必用充滿未知的酷炫造型,只為讓EQC看上去與眾不同,而給產品增加更多的不確定性。反觀競爭對手,寶馬和奧迪也是如此。

02

除造型外,415公里的續航里程也是EQC的爭議點。

只怪期望過高,導致奔馳EQC出現三大“致命傷”

目前純電車市場中,續航里程數據排行最高是600公里左右的特斯拉,自主品牌也有不少續航500公里以上的車型。如此對比的話,奔馳EQC的415公里確實差些人意。但是和真正對標車型相比,奔馳EQC也並不弱勢。

對於不出色的續航表現,奔馳選擇了用服務來彌補車主的里程焦慮。除了方便查詢充電樁、智能提醒外,如果車輛半路沒電的話,奔馳還提供不限次數的24小時送電救援服務。

只怪期望過高,導致奔馳EQC出現三大“致命傷”

為什麼奔馳EQC不去堆電池做長續航呢?因為奔馳將續航里程兌換成了安全性。只有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去額外爭取續航里程才是正確的做法。

EQC雖然使用的是奔馳GLC平臺,但為了鋪設動力電池總成,奔馳對車身都進行了大面積的改進。

只怪期望過高,導致奔馳EQC出現三大“致命傷”

只怪期望過高,導致奔馳EQC出現三大“致命傷”

比如說全新的新型副車架,可對前側電機提供保護,提高安全性。電池包周圍裝有一體式防撞結構的堅固車架,電池防護罩能夠防止儲能裝置被異物刺穿。同時,電池組還配備了高效的冷卻系統。

整體來看,EQC的電池底盤有85%是全新研發,15%是與GLC共用。也就是說,網上流傳的油改電說法,並不完全成立。

只怪期望過高,導致奔馳EQC出現三大“致命傷”

同特斯拉相比,奔馳 EQC在技術、數據上沒有任何亮點,嚴重缺少話題性。但在駕駛質感、乘坐舒適性、品控質量、品牌力和服務方面,奔馳EQC有著絕對優勢。

奔馳EQC作為奔馳進軍純電市場的第一步,並不需要搶風頭賺眼球,或者完全壓制市場對手。它更多的意義是,給消費者傳達出奔馳電動車的特性和定位,還有未來發展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