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改革力度加大,对农民有什么影响?

我们习惯了城市的发展,但最终改变我们将会是农村|地合君遇见未来的中国篇

今年下半年开始,基本上每个月都会公布关于农村土地改革的重要文件,毫无疑问,农村土地的问题越来越受重视,在地合君看来,这样的做法非常符合“咬得菜根则百事可为”的中国传统哲学理念。

过去几十年,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农村却发展缓慢,十多年前,湖北一个乡委书记李昌平上书国务院,谈到“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书信一公布,社会各界反响非常强烈,“三农问题”被摆上了台面,显然这是到了一个不得不解决的时候。

与城市相比,农村就像个拖了后腿的矮个子,为什么这么说呢?放眼全球,我国城市经济发展与发达国家无异,甚至超过了一些发达国家,可我国农村经济却是个短板,把经济总量一平均下来, 就排到了一百名开外。

农村这个短板固然短,可要它变长也并非容易之事,从免农业税到扶贫,再到现在大刀阔斧的农村土地改革,地合君看到了,三农问题解决之办法正在把重心全面转移到了农村土地上,地合君认为,这些年来的重心转移,是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快不得也慢不得,这个节点,恰到时候。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不夸张地说,国体之根本是三农。且以近百年之事来谈,孙中山提出“平均地权”一理念,打破了清朝落伍的土地制度,赢得广大群众的支持,让清朝退出了历史舞台,孙中山去世后,蒋介石成立南京国民政府,否定了“平均地权”,维护地主、佃农共存的土地旧制度,不得人心,而共产党人与时俱进,在解放区坚持“平均地权”的新制度,深得民心,最后共产党与国民党之间的成与败,于此事,已见分晓。

而且,明眼人都知悉,三农问题之根本又在于土地,为什么这么说呢?有史为证。20世纪80年代,农村土地从低效率的集体计划生产,转向包产到户,每个农民都可以划分得到承包地,耕耘收获归自己,这样的土地制度一施行,过去常担忧吃不饱饭的问题就解决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一下子全被激活,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为后来城市经济大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再无后顾之忧的中国因此迎来了深圳速度。

咬得菜根则百事可为,当下之菜根必然是农村土地,“咬住”这个问题的中国,地合君有理由相信,下一次经济腾飞必然将再现“农村包围城市”。从过去看,30年是一轮回,从1949~1979年,计划经济年代,知识青年下乡劳动改造,这个时候是农村带动城市经济;从1979年~2009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年代,改革开放实行城市经济特区,这个时候是城市带动农村经济,农民争先去城里打工;2009年~2017年,农村经济开始慢慢回暖,惠农政策层出不穷,这三十年,必然会是农村经济大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正验了那句古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同时,我们再来看看你历史上,每一次从农村土地上的改革,都将会是引爆未来几十年发展的红利。何况当下,我国城市经济发展虽未到饱和状态,但农村实在落下城市太多了,补上农村这块短板是当务之急,而且相对而言,农村发展潜力比城市更大,也更好操作,这就好比,你花心思让一个考了90分的优等生再考到100分,和让一个考了50分的差等生考到60分,两者谁难谁易,一看就明白!

土地改革力度加大,对农民有什么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