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改革力度加大,對農民有什麼影響?

我們習慣了城市的發展,但最終改變我們將會是農村|地合君遇見未來的中國篇

今年下半年開始,基本上每個月都會公佈關於農村土地改革的重要文件,毫無疑問,農村土地的問題越來越受重視,在地合君看來,這樣的做法非常符合“咬得菜根則百事可為”的中國傳統哲學理念。

過去幾十年,城市經濟快速發展,農村卻發展緩慢,十多年前,湖北一個鄉委書記李昌平上書國務院,談到“農村真窮,農民真苦,農業真危險”,書信一公佈,社會各界反響非常強烈,“三農問題”被擺上了檯面,顯然這是到了一個不得不解決的時候。

與城市相比,農村就像個拖了後腿的矮個子,為什麼這麼說呢?放眼全球,我國城市經濟發展與發達國家無異,甚至超過了一些發達國家,可我國農村經濟卻是個短板,把經濟總量一平均下來, 就排到了一百名開外。

農村這個短板固然短,可要它變長也並非容易之事,從免農業稅到扶貧,再到現在大刀闊斧的農村土地改革,地合君看到了,三農問題解決之辦法正在把重心全面轉移到了農村土地上,地合君認為,這些年來的重心轉移,是循序漸進的一個過程,快不得也慢不得,這個節點,恰到時候。

我國自古以來,就是農業大國,不誇張地說,國體之根本是三農。且以近百年之事來談,孫中山提出“平均地權”一理念,打破了清朝落伍的土地制度,贏得廣大群眾的支持,讓清朝退出了歷史舞臺,孫中山去世後,蔣介石成立南京國民政府,否定了“平均地權”,維護地主、佃農共存的土地舊制度,不得人心,而共產黨人與時俱進,在解放區堅持“平均地權”的新制度,深得民心,最後共產黨與國民黨之間的成與敗,於此事,已見分曉。

而且,明眼人都知悉,三農問題之根本又在於土地,為什麼這麼說呢?有史為證。20世紀80年代,農村土地從低效率的集體計劃生產,轉向包產到戶,每個農民都可以劃分得到承包地,耕耘收穫歸自己,這樣的土地制度一施行,過去常擔憂吃不飽飯的問題就解決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一下子全被激活,農村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為後來城市經濟大發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礎,再無後顧之憂的中國因此迎來了深圳速度。

咬得菜根則百事可為,當下之菜根必然是農村土地,“咬住”這個問題的中國,地合君有理由相信,下一次經濟騰飛必然將再現“農村包圍城市”。從過去看,30年是一輪迴,從1949~1979年,計劃經濟年代,知識青年下鄉勞動改造,這個時候是農村帶動城市經濟;從1979年~2009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年代,改革開放實行城市經濟特區,這個時候是城市帶動農村經濟,農民爭先去城裡打工;2009年~2017年,農村經濟開始慢慢回暖,惠農政策層出不窮,這三十年,必然會是農村經濟大發展的黃金時期,也正驗了那句古話“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同時,我們再來看看你歷史上,每一次從農村土地上的改革,都將會是引爆未來幾十年發展的紅利。何況當下,我國城市經濟發展雖未到飽和狀態,但農村實在落下城市太多了,補上農村這塊短板是當務之急,而且相對而言,農村發展潛力比城市更大,也更好操作,這就好比,你花心思讓一個考了90分的優等生再考到100分,和讓一個考了50分的差等生考到60分,兩者誰難誰易,一看就明白!

土地改革力度加大,對農民有什麼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