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潮涌起——阿贺野级轻巡洋舰

新一代水雷战队旗舰

华盛顿海军条约对轻型舰艇的限制是相当有限的,它的重点在于阻止各国的主力舰竞赛。因此,日本海军将目光投到了巡洋舰上。

当时,之前的一票5500吨轻巡洋舰已经略显老态,日本迫切需要一批更新的轻巡洋舰来代替她们。1928年,日本海军打算建造6艘5000吨级轻巡洋舰,她们将拥有双联装炮塔和沿舰体中轴线布置的鱼雷发射管,相对于那些丑陋的旧舰来说显得非常前卫。但最终海军的注意力还是被改高雄级重巡洋舰吸引了过去,已经排上计划的5000吨级轻巡洋舰被取消。当然,后来因为新签订了伦敦海军条约,改高雄级也化为泡影。

  • 注:关于日本海军轻巡洋舰的设计问题,有一点需要明确:她们承担的主要职能是水雷战队旗舰(你甚至可以认为她们就是驱逐领舰),需要与驱逐舰相近的航海性能、说得过去的主炮、较强的索敌和指挥能力。什么?你说防空?水雷战队要什么防空(确信)。

进入30年代中后期,日本海军手上的那些轻巡洋舰显得更加老态龙钟。经过改装后,她们的航海性能大幅下降,140毫米单装主炮也难以面对新的威胁。即便是经过改装,她们的指挥能力也提升得有限——你指望那些名为舰桥的方盒子拥有多大的改进潜力

暗潮涌起——阿贺野级轻巡洋舰

1942年的多摩号轻巡洋舰(球磨级),这些老旧的轻巡洋舰难以适应新的战争

1936年1月15日日本宣布退出伦敦海军条约,并于1937年进入无条约时代,新型轻巡洋舰这才有了出生的机会。1936年日本提出了新版帝国防御方针,里面包含了13艘6000吨级轻巡洋舰——6艘水雷战队旗舰、7艘潜水战队旗舰。设计方案代号W-03,同时军令部也下达了新的设计指标(摘自《日本海军轻巡洋舰合集》):

  • 1、标准排水量5000吨,最大航速36节以上,续航力7000海里/18节以上;
  • 2、装备两座三联装155毫米主炮塔,四座双联装76毫米高射炮,三座双联装25毫米机炮,两座四联装610毫米鱼雷发射管;
  • 3、安装一具弹射器并搭载1架水侦;
  • 4、动力段装甲厚度不少于100毫米。

poi的吐槽:这样异想天开的计划怎么可能完成呢?莫非IJN还想来一次第四舰队?

1938年3月2日舰政本部第四部提交了一个缩水的方案(C-39):装备三座双联装152毫米主炮塔,两座76毫米高射炮,鱼雷布置不变,但续航力下降到了6000海里/18节。不过,C-39方案的排水量仍然超标。

1938年美国通过了第二次文森法案(1938年舰队法),准备疯狂下饺子。受到刺激的日本通过了第四次海军军备补充计划(丸四计划),其中就包含了4艘6600吨级轻巡洋舰(巡洋舰乙,132至135号舰)。C-39方案经过修改后得到了C-41方案,单舰造价2640万日元,这就是阿贺野级轻巡洋舰,她们分别被命名为阿贺野、能代、矢矧、酒匂。

暗潮涌起——阿贺野级轻巡洋舰

阿贺野

暗潮涌起——阿贺野级轻巡洋舰

能代

暗潮涌起——阿贺野级轻巡洋舰

矢蚓

阿贺野级轻巡洋舰的外观是典型的重巡洋舰式,拥有和重巡洋舰一样漂亮的舰桥,舰体强度相当优秀,阿贺野级的稳定性也很好。此外,阿贺野级还拥有前卫的球形艏。

暗潮涌起——阿贺野级轻巡洋舰

阿贺野级的稳定性性能

暗潮涌起——阿贺野级轻巡洋舰

阿贺野级的重量分配

暗潮涌起——阿贺野级轻巡洋舰

阿贺野级线图

防护

海军要求阿贺野级的弹药库能抵御152毫米舰炮、动力段能抵御127毫米舰炮。出于成本方面的考虑,阿贺野级采用了性能较NVNC差的CNC装甲。不过这种装甲成本较为低廉,也更适合用来制作较薄的装甲。

主装甲带厚60毫米,垂直布置。与重巡洋舰不同的是,阿贺野级的主装甲带的水上覆盖面积很大(总3.64米,公试水线上2.36米,公试水线下1.28米,中甲板到下甲板之间),也不仅仅覆盖轮机舱和锅炉舱(动力段后方的发电机舱、电信室、深水炸弹库、三号炮塔的火药库也被覆盖)。动力段水平装甲厚20毫米。

前部弹药库侧面为倾斜布置的55毫米装甲,后部弹药库为垂直布置的55毫米装甲。需要注意的是,阿贺野级的弹药库采用了内置装甲。前部弹药库前面为25至20毫米的横向隔壁、后部弹药库后面为20毫米的横向隔壁。扬弹井装甲两侧厚50毫米、前后厚25毫米。炮塔基座装甲厚25毫米。

由于宽度的限制,阿贺野级根本不能配置防雷突出部,取而代之的则是292个防水隔舱。当然巡洋舰上的防雷突出部也只是心理安慰罢了。

暗潮涌起——阿贺野级轻巡洋舰

武备

阿贺野级采用了老旧的四一式50倍径152毫米舰炮(仿造自金刚级战列巡洋舰/高速战列舰的副炮),可发射四号通常弹和零式通常弹(对空射击用)。严格意义来说,阿贺野级的主炮并没有炮塔结构——只能算是炮罩,不过出于方便的考虑,姑且称之为炮塔。其主炮塔仰角可以达到55度,但是由于射速低下(没有机械装填结构),根本无法执行有效的对空射击。每门炮备弹165发,总计990发。

暗潮涌起——阿贺野级轻巡洋舰

主炮,注意后方的九五式机炮方位盘

阿贺野级装备了两座双联装九八式76毫米高射炮,这种高射炮其实是九八式100毫米高射炮的缩小版本。然而在实际运用中发现,其发射时炮管会剧烈抖动,远距离精度很差,射速也没有达到设计要求(设计28发/分钟,实际只有25发)。小口径防空武器方面还是九六神炮,这没什么好说的。

暗潮涌起——阿贺野级轻巡洋舰

前部武器布局

两座四联装九二式610毫米鱼雷发射管沿中线布置,旋转一周需要25.2秒,每座鱼雷发射管都配备有再装填设备。由于鱼雷发射管沿中线布置,阿贺野级在发射完一轮鱼雷后只需转向一次即可再发射一轮。而以往的轻巡洋舰由于发射管布置在两舷,再次发射鱼雷需要转向再转向,颇为不便。

暗潮涌起——阿贺野级轻巡洋舰

注意鱼雷再装填设备

水上飞机

阿贺野和能代装备了新型的吴式二号11型弹射器,能够弹射更大更重的新式水侦;矢矧和酒匂仍然装备旧式的吴式二号五型弹射器。阿贺野级计划搭载零式水侦和紫云水侦各一架,但由于紫云的开发失败,实际上她们只能搭载零式水侦。

暗潮涌起——阿贺野级轻巡洋舰

航空作业平台,注意鱼雷发射管

火控设备

麻雀虽小,但也五脏俱全,阿贺野级拥有较为完备的火控设备。舰桥最顶端是6米测距仪和九四式主炮方位盘,下一层则是防空指挥所,安装有九二式鱼雷指挥仪,另外还有一部1.5米航海测距仪。后来在主炮方位盘前方安装了二一电探,在防空指挥所两侧安装了二二电探。防空指挥所下方是罗经舰桥,也在里面安装了指挥鱼雷发射的设备。防空平台前方有一部九五式机炮方位盘。烟囱两侧各有一部九四式高射炮方位盘和110厘米探照灯。

动力系统

阿贺野级采用了4组舰本式蒸汽轮机和6座舰本式超高温锅炉,能为其提供100000轴马力的最大功率。阿贺野级的计划燃油装载量为1420吨,实际为1405.4吨,其中阿贺野号在18节航速时最大续航距离达到了6178海里,略高于设计续航力(6000海里/18节)。

  • 注:阿贺野(7717吨)公试时最大功率105500轴马力,最大航速35.82节;矢矧(7734吨)公试时最大功率101100轴马力,最大航速35.17节

履历

1942年10月31日阿贺野服役,被编入吴镇守府。短暂训练后她被编入第三舰队成为第十战队旗舰,并在12月1日抵达特鲁克。当月她奉命为进攻新几内亚的部队提供支援,并于12月20日返回特鲁克。次年1月阿贺野参加了从瓜岛撤出陆军部队的行动。

1943年5月阿贺野得以回到本土,补上了一些没有完成的测试之后被编入阿留申群岛防御战的舰队中。但后来作战取消,阿贺野重新回到吴港检修并增加电探、25毫米机炮。7月9日阿贺野和轻巡洋舰大淀、重巡洋舰利根、筑摩搭载着陆军部队前往拉包尔。

1943年6月30日二号舰能代开始服役并被编入第一舰队,但在8月15日能代又被编入第二舰队成为了第二水雷战队的旗舰(原旗舰、轻巡洋舰神通在科隆班加拉岛海战中沉没)。8月22日能代在特鲁克与阿贺野会合,在其后的一个多月里一直呆在特鲁克无所事事。

10月30日,阿贺野护送一航战(翔鹤、瑞鹤、瑞凤)将飞机运往拉包尔,并于11月2日参加了布干维尔海战。11月3日能代和一票重巡洋舰、驱逐舰从特鲁克南下再度“扫荡”美军舰队,但遭受重创。11月11日阿贺野被一枚航空鱼雷命中舰艉,所幸没有太大的损失。但第二天她就被扩鼻鲈号潜艇的鱼雷命中右舷,遭受重创,并差点被尾随而至的大青花鱼号潜艇击沉。不过阿贺野还是命大,最终她在僚舰的轮流拖曳下回到了特鲁克。

12月30日能代又与大淀南下运送陆军部队,但这次倒霉的就是能代了——1月1日卸下士兵后的能代遭到了空袭,被命中一枚炸弹。在特鲁克简单修理后的能代护送着云鹰号航母返回塞班岛,自己也回到了本土。

1944年2月15日,简单修理后的阿贺野起航返回本土,但第二天在途中遭遇了鳐鱼号潜艇。这次阿贺野被两枚鱼雷命中,右倾12°之多,进水还在迅速增加。驱逐舰追风试图拖曳阿贺野,但事实证明阿贺野已经无药可救了,她于17日凌晨沉入海底。

2月19日,完成维修并进行了一些小改造(封死舷窗、增设机炮)后的能代前往林加待机。在之前几天新服役的三号舰矢矧(第十战队旗舰)也已经来到了林加。6月19至20日两舰参加了马里亚纳海战,没有遭到任何损伤。

海战结束后两舰立即接受了防空强化改造,安装了更多的25毫米机炮和二二电探、一三电探——不过改装仅限于此了,还有更多的战舰等着呢。在之后的捷号作战中,能代被美机击沉,矢矧逃回了本土并成为第二水雷战队旗舰。

1945年4月6日,矢矧随同大和以及另外8艘驱逐舰踏上了绝望的特攻路程。4月7日,被7枚鱼雷和12枚炸弹命中的矢矧翻身入海。

暗潮涌起——阿贺野级轻巡洋舰

艺术家笔下的菊水特攻

四号舰酒匂由于未参加任何作战而得以保全。战后,她被拆除所有武器,与其他舰艇一同运送海外的日军。1946年2月25日酒匂和战列舰长门被移交给美国海军,作为十字路口核试验的靶舰使用。酒匂在7月1日的核爆中遭受重创,并于第二天沉入海底,以这种悲惨的姿态迎接了核时代的到来。

暗潮涌起——阿贺野级轻巡洋舰
暗潮涌起——阿贺野级轻巡洋舰

移交给美军的酒匂

暗潮涌起——阿贺野级轻巡洋舰

核爆后的酒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