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人,总让我们心头一热

志愿精神,奉献二字

在这场没有旁观者的人民战争中

意义格外不同

2月22日,宜昌五峰县长乐坪镇捐赠的85吨蔬菜等物资送达武汉。

这些人,总让我们心头一热

五峰县长乐坪镇村民将蔬菜扛至装车点。五峰县宣传部供图

积雪尚未消融,这是大山里的村民们,背着箩筐、蹚水踏雪,一点点从山上背下来的。

这些人,总让我们心头一热

五峰县长乐坪镇村民脚踩积雪将蔬菜送往装车点。湖北日报社供图 闫京东/摄

长乐坪镇距离武汉500多公里,质朴的村民们不少人一辈子没走出过大山,没到过武汉,却愿意为这座陌生的城市拿出家里、地里所有的存货。

这些人,总让我们心头一热

五峰县长乐坪镇村的老人背着蔬菜腊肉送往装车点。湖北日报社供图 闫京东/摄

同样的故事,武汉市也在发生。

武汉市东西湖区菜农秦大安骑了40多公里电动三轮车,终于到达国家中医医疗队等驻地酒店。

他的车上,装了24箱蔬菜。

听说医疗队住在这里,45岁的秦大安把自家菜园子的蔬菜摘了一堆,又从其他菜农手里买了一些,独自前来送菜。

因为不熟悉路,又不会用导航,40多公里的路,他花了3个多小时才到,脸和手都被风吹得通红。

但他很开心,告诉酒店的人:“这是最新鲜的!我只有这么多了。”

卸货时,酒店工作人员注意到,秦大安的左手几乎没有手指。

“这是以前打工的时候伤到的,是医生保住了我的胳膊。”他说,从那之后,他特别尊敬医生。

“没有医生辛苦付出,就没有老百姓的健康平安。治病救人我帮不了什么忙,只能送点菜。”

这些人,总让我们心头一热

菜农秦大安骑着电动三轮车为医疗队送蔬菜。湖北日报社供图 张万军/摄

再朴实不过的一句话,再平凡不过的一个善举,在这场艰苦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闪耀光芒。不分职业,无论老幼,守望相助,众志成城,无数人与武汉站在一起、与湖北站在一起。

“我亲爱的医护,加油!”

2月19日零时45分,35岁的快递小哥汪勇在朋友圈写下这句话,字里行间满是不舍。

他刚刚接到公司通知,安排他自2月20日起担任公司硚口分部经理。

这些人,总让我们心头一热

快递小哥汪勇搭建起医护人员后勤保障线。湖北日报社供图

回想过去热血沸腾的近一个月,他心绪难平。

1月24日,大年三十除夕夜。

汪勇无意间看到一条求助信息,是金银潭医院的医生发出来的:明早6点下班,没公交没地铁,4个小时还没有网约车接单。

“大家都不去,要不我去?”汪勇决定出车。第二天,天还没亮,他就赶到金银潭医院,护士在他车上感动地哭了。

新年第一天,他送了30个人,腿抖了一天。“毕竟每个人身后都有一个家庭,我怕连累父母妻儿。”但转念一想,“我送的不是快递,是救命的人啊。”

从那以后,他搬到公司仓库里住,每天义务接送医护人员。顺丰小哥汪勇,变成了志愿者汪勇。

一个人的力量不够,那就组团服务。

他组建志愿者团队,对接滴滴、摩拜等企业,满足金银潭医院医护人员的出行需求。

从出行到吃饭,从口罩、防护服、护目镜,到羽绒背心、羽绒服、秋衣秋裤,再到剪头发、修眼镜、买拖鞋,志愿者团队服务的事情越来越细,和医护人员的感情也越来越深。

“我们是一起经历过生死考验的朋友,是生死之交。”

这些人,总让我们心头一热

临别前,援鄂医疗队员在快递小哥汪勇的衣服上签名。湖北日报社供图

非常时期,像汪勇一样平凡的人们,争相做着不平凡的事。

在武汉市青山区,钢花小学音乐老师、“90后”志愿者华雨辰到方舱医院担任播音员。

走廊尽头的一角,一张1米多长的茶几,一个塑料板凳,便是这里的广播台。

话筒前的华雨辰放慢语速,拉低声调,温柔甜美的声音在院区回响。

“虽然不知道这位播音员是谁,但她的声音真的很好听,让人感到很温暖。”患者陈先生说。

这些人,总让我们心头一热

2020年2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湖北武汉举行国务院新闻办记者见面会,邀请在武汉疫情防控一线的普通工作者讲述他们团结奋战的故事,并回答记者提问。图为武汉市青山区钢花小学音乐教师华雨辰在记者会上。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摄

在随州市,曾都区北郊办事处九间屋村,村委会委员王进一家6口并肩战疫。

王进白天或巡逻值守,或摸排人员,或配送物资;晚上在村委会轮流值班,应对突发情况。妻子主动当起村里物资采购员、配送员。

王进的哥哥成了组内巡逻员。曾做过护士的嫂子看到团区委发布的招募令后,报名成为第一批青年志愿者。

王进的父亲,在村里值勤。母亲除了带孩子,还给村里的志愿者们做早餐。

在广水市,市民徐艳萍把自家离医院仅100多米的饭店腾出来,为医护人员提供食宿。

每天早上5点,她和丈夫王茂勇,加上一个厨师、一个电工共4人,就开始一天的忙碌。

为啥要这么干?她说,再难也没有白衣天使难,一定要撑下去。

这些人,总让我们心头一热

广水市民徐艳萍和丈夫王茂勇为医护人员盛饭菜。湖北日报社供图

抗疫一线工作者奋不顾身、救死扶伤的精神,让越来越多的人行动起来了。

血库告急?你们来了——

短短12天,459位武汉市民的义务献血量,足以帮助789位危重患者。

居家时间过长,市民有心理困惑?你们来了——

宜昌市夷陵区天使心理咨询志愿服务队30名队员,全天候通过电话、QQ、微信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老百姓疏导情绪。

这些人,总让我们心头一热

宜昌市夷陵区天使心理咨询志愿服务队志愿者正在为群众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湖北日报社供图 袁平/摄


分享到:


相關文章: